第九十三章胜负已分!螳臂当车 - 大明之北洋称霸 - 卢龙军节度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九十三章胜负已分!螳臂当车

“隆隆咚咚咚——”“杀呀——”

骑兵部队马蹄隆隆冲杀距离越来越近,在这个距离并不是极速冲锋的时候,作为全大明经验最丰富的“骑兵专业户”——李如松,自然了然于胸这个道理;于是十万匹战马的马蹄并没有极速奔驰反而慢慢悠悠地小步慢跑,而恰恰是这样对于那些已经被明军大炮吓破胆的安南军威吓更甚。

面对在自己唯一退路上缓缓逼过来的明军骑兵,这些安南军终于还是心里素质有待提高彻底崩溃了,之前虽然队形散乱夺路而逃但至少大家都知道紧跟着中军帅旗下行动,而现在这些安南军彻底不管什么鸟样的中军各自各顾各的逃命去吧….

“哈哈哈!如此抱头鼠窜安敢违逆我天朝?也不知到底谁给他们的豹子胆竟敢屡犯天威,哼!真是不知所谓!”

看见被明军前后夹击杀的崩溃的安南军,朱以歌在联想起后世的这个白眼狼国家就不由的一阵鄙夷外加恼怒。

而后看见这些安南军的惨样,朱以歌并没有仁慈的停止炮击,反而命令炮击轰击更猛,而且天津镇的步兵也适时插上随着大炮的落点之后徐徐而近,很显然朱以歌这是要玩绝户计,决然不打算放过这些白眼狼。

其实在场众将对于朱以歌痛打落水狗的决定深表同感,因为在这个时代全亚洲只能有一个皇帝那——就是大明皇帝,而这些外藩臣国竟然私下称帝建号如此打脸般的行径,简直是对大明的侮辱,即便那些与武官们不对付满口仁义道德的儒生在这里的话对于朱以歌的这种赶尽杀绝的行为估计也会深表赞同,因为即便是那些儒生雅士所谓的仁义道德也是建立在你臣服于我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的,若不然这个国家不臣也与其讲仁义道德这在中国历代史册里不是没有,但也仅仅能代表那些作掩耳盗铃状的文人儒生人品有问题,而无关华夏对待外藩的基本态度….

三刻钟过后,明军骑兵已经冲到安南军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也逐渐加速起来,天津镇骑兵最初建军核心就以队形为王每每作战均是排列整齐的骑墙端平马刀割去敌军人头,故此针对天津镇骑兵的特点李如松特意将天津骑兵放在军阵最后列,冲锋在前的以辽东镇为首一次从宁夏、固原、大同依次排开….

蒙古马再稍微长一点的距离上就能体现出耐力足的优势,骑乘蒙古马的明军骑兵慢跑之下在三刻钟的时间至少跑出了将近三十里,虽说后世有人论证说蒙古马冲刺速度一分钟一千米即一公里两里地,然而那只是在极佳状态下且是轻装上身专门赛马时才有的速度。

而战争中不可能会有这种优越的环境供战马驰骋,即便如此在驮着全副武装明军士兵约两百多斤的重量之下依然能以慢跑的状态和崎岖的道路上跑出三刻钟(约四十五分钟)将近三十里的路程,其中战马丝毫没有停歇的时候而且速度也一直在保持着最初起跑的状态,这种情况要是放在西方的那些高头大马身上恐怕早就在不到两里地就累趴了。

依然还保持着马力的蒙古战马自然也憋着一股劲想要给自己的主人共同建功立业,眼前这些有些急不可耐打着响鼻或许就是它们在表示不能尽兴奔跑发出的不满吧。

还有十多里就碰上安南军了,李如松知道眼前的安南军早已溃不成军如今再一观察甚至连中军大旗都不拱卫各自如散兵游勇般径自逃命,如此大好机会李如松知道这个时候可不是爱惜马力的时候了,敌军毫无阵型可言就是在这个距离全力冲刺亦能全身而退,想到这里李如松大手一挥高声令道:“以我为基准列锋矢阵,全军冲刺——杀呀——”

“锋矢阵——全军冲刺杀呀——”

“锋矢阵…..”

随着李如松这道命令传遍全军,不一会儿这些训练有素的明军骑兵就在行进中自动排成锋矢阵而排在最前面的当仁不让的是全军主帅李如松。

“杀呀——”

“嗷嗷嗷——驾——哈——哈——”

“隆咚咚——隆咚咚咚咚——”

战马在骑兵手中的马鞭死命抽打中得到命令,所有战马全都红着眼睛急速飞奔,五万骑兵急速奔驰起来威势惊人,滚滚烟尘如末日降临般扑面而来,那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如大地开裂般摇摇晃晃,在十多里外的安南军们看见这种吓死人不偿命的景象当即更加歇斯底里的逃生,此时以往的袍泽和相熟的同伴仅仅为了渺茫的生路互相践踏砍杀毫不客气,人性的丑恶也在这个时刻完美的披露出来…..

“天亡我也——天亡我也——孤的大军——孤的霸业啊——”郑松见到这些曾经追随自己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精锐士兵如逃窜的兔子一般,心头更是紧紧一通,眼看着立足不稳郑平连忙扶住关切道:“父王保重身体!我们至少还有升龙府在,哪里还有我们的两万人马,大事未必不可期!”

“哈哈哈哈——”郑松一阵惨笑身子挣开郑平的搀扶有些摇摇晃晃的一边踱步一边面带苦涩的说道:“升龙府?孤还能回到升龙府吗?明军这明明是要赶尽杀绝呀!前后尽皆被堵住奈何——奈何呀——”

“父亲,我军还有三弟的五千精兵未乱,届时可令三弟的五千精兵开到前面堵住明军攻势随后父王可向西面绕道北上或许有一线生机说不定呢!孩儿和三弟就是拼死也要将父王送回升龙府!”郑平急切间眼前一亮突然想到郑宁部的五千精兵还一直没动,只是在大军全军溃败下来后就随着滚滚人流裹挟着前进,其实这五千精兵虽然也有些人心惶惶但并没有乱,还是在郑宁的努力弹压下稳定下来,此时随着中军前军全面溃兵这最后的五千精锐也不得不成为所有人的救命稻草了。

“好!好!你去告诉宁儿,若是宁儿抵挡住明军一刻钟的时间,待日后为父夺取这安南江山后顺化以南之地尽皆册封给宁儿叫他一定要努力抵挡住明军…”郑松也是慌了神,颓废的他一听还有救忙不迭地将自己三儿子给卖了,可以说在这个战场上就是爆料人性最阴暗一面的大舞台,什么父与子或是兄弟情在危机自身安危之下尽皆成为泡影,当然这也不能以偏概全,溃败的军中民夫阿仔依旧没有抛弃自己受伤的族兄两人相互扶持努力前行即便他们渐渐的落后于人,但他们的肩膀一直没有离开对方,可见这个场面也算是这座战场上难得一见的温馨画卷了。

郑平当听见自己父亲如此偏向三弟,不由地心生不快,但眼看大敌当前连命都保不准了谁还关心日后虚无缥缈的事情,没准这老三…就权当是安慰死人吧…

一瞬间相同关节后郑平赶紧领命转身就向郑宁部下命令而去,瞧着郑平那麻利劲儿生怕自己父亲改变主意叫自己“堵枪眼”…..

与此同时郑宁也接到郑平传达的命令,说实话当时郑宁一时间都有些真的动心了,顺化以南那可是半个安南那!全都给自己了?怎么看郑宁都觉得很不真实,虽然同样都是嫡子,但至少也有个先来后到吧,大哥郑梉才是父亲最喜爱的儿子,突然想到这里郑宁明白了,原来自己就是个替死鬼而已,五千精兵抵挡住明军数万骑兵一刻钟?郑宁怎么都觉得这肯定不是自己父亲下的命令,一时间郑宁都怀疑是自己这个亲二哥想要害自己呢。

不过,当郑平将父亲的信物拿出后,郑宁沉默了….好一会儿仿佛认命般组织自己的麾下五千将士就地防御,挡在那些溃兵的前面。

而这些安南军的溃兵队伍当看见三公子的五千精兵主动上前掩护后,所有人都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羞愧,然而羞愧没过多长时间,后面明军的大炮火箭炮还有跟上来的步兵操控着骇人的火器不断收割性命,所以羞愧之心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生命的威胁,很快这些溃兵在生命的威胁之下从北转西从五千精兵防线后面左转弯向西而去,这还要得益于安南尤其是顺化一代这里狭长的地形,东面直通大海南面有明军而正北面也有明军骑兵剩下的逃生点只有西面的山区了,虽然即便是安南的这些土著进入那些热带山林也保不准能活着出来,但毕竟这还是有一线生机了,保不准和必死无疑即便是傻子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于是这数万溃兵裹挟着郑松等中军的主要将领朝着西边的长山山脉逃去….

“杀呀——隆咚咚咚咚——”

“嗷嗷嗷——嗷嗷嗷——”

距离越来越近十多里加速冲刺虽然蒙古短途冲刺不在行,但至少也不算弱;也正是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从而使这些安南军看清楚将自己吓成半死的明军骑兵的庐山真面目了…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九里…..

八里….

七里….

六里….

四里….

当距离到三里时,这些明军的骑兵终于露出遮面的纱巾,这一时间明军骑兵集团冲锋的风采被很多此时战场上的安南军的幸存者铭记在心,直到很多年后有一对莫氏兄弟反抗天朝统治时,当他们再次见到明军骑兵到来时身为绝大多数的亲历者,很快在骑兵的冲锋下举手投降,叛乱随之而平…

当然这场战场明军骑兵的影响力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几十年后自己的后辈们还会因为自己的福荫在几乎毫无损伤的情况下大获全胜,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这些安南军的五千精锐集体都惊呆了,那宛若刚从地狱爬出来如野兽般的高大战马,再配上战马上骑乘着的身材高大个个脸上都宛若目视死人般的目光的战士,至于那些整齐划一的铠甲旗帜还有精良的武器都被那些安南军士兵自动忽略了,自古有言北方骑马如南方使舟,而对于见惯了大象矮马猴子等物的安南军乍一看见来自北方草原的强大力量,不由的为之惊呆。

其实在中国东晋时期由于常年偏暗江南地区久不见战马,所以当有人一次突兀地看见一匹来自北方的高头大马后顿时被吓的半死连声惊叹道:“这哪里是马!明明就是大老虎哇…”

由此可见没见过高大战马的南方人当第一次见到北方的大马而且还是五万骑兵集团冲锋,那声势简直是无法用语言能形容的下去的,然而这五千精锐本来就人云亦云虽然一直躲在后军没有伤亡但也人心惶惶,如今在一面对明军的五万骑兵冲锋结果可想而知,螳臂当车正是这些五千安南军的最佳评语了…(未完待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