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顺化之战(九) - 大明之北洋称霸 - 卢龙军节度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八十五章顺化之战(九)

“哈哈哈——父王您看这些大炮都是明军仓皇逃窜来不及带走留下的!”郑宁目视战壕一处空地的大炮满眼放光的说道。“嗯~~~不错,继续努力才行那!明军主力还有不少向后逃窜,必须全歼他们才能掌控大局,传令下去继续追击!”郑松亦是抚着胡须有些自得的说道。

“遵命父王!”

朱以歌战略已经发挥作用,安南军上下集体都被眼前得之不易的“胜利”冲昏头脑,就连那些普通的士卒都眼睛通红的在上官的升官发财之下的许诺死命的向前冲,殊不知他们的“胜利”可是用两万多条人的性命堆出来的,而明军只战损三千人而已,然而在这种全军都沉浸在盲目乐观的情形之下,没有谁能看到这一点….

安南军的前军如今只剩四千人,一万六千人的损伤实在是令这些精神受到极大创伤士兵们基本上只能在中军的后面打打下手捡捡剩捞了。

而中军到没有损伤过多,虽然象兵损失过半,五千火枪手只剩下一千多人,弓箭手不到五百人而炮兵更惨全部火炮报销只剩下“手无寸铁”的八十多名炮兵,但这些损伤依旧没有令五万中军伤筋动骨,再加上此时这些炮兵们得到明军遗留下的“缴获”后更是如虎添翼,至少从表面上看安南军的优势极为明显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郑宁部和郑松本部再加上前军的四千人共四万人一刻不停歇地朝着明军退往的道路追去,而前面等待着他们的可是不必刘綎部差多少的麻贵部,其实此时若要真的论资排辈刘綎还远不是麻贵的对手,虽然两人的作战特点极为相似但毕竟麻贵成名就比刘綎早,所以名声在外的麻贵也是明军中定海神针一样的人物,而这一点安南军上下却毫无知晓。

…….

杜松,其人在历史上留下一股悲壮之气,在萨尔浒和刘綎一样勇敢捐躯为国;而现在的杜松却远不是十九年后的萨尔浒大战那般而言捐躯的大将。

此时的杜松虽然勇猛如猛张飞一般令人不敢敌之,但杜松如今也只累功在延绥也就是榆林镇担任参将,没做,这个人送外号杜黑子、猛张飞的猛将如今正在榆林(延绥)总兵麾下当小弟,而且还是那种乖宝宝般的小弟。实在是他的顶头上司麻贵真的威名赫赫就连自己的兄长杜桐都要执晚辈之礼,可见杜松对麻贵该有多敬服。

而第二道防线顶在最前面的正是榆林镇参将杜松是也,正所谓英雄惜英雄,麻贵自知杜松虽然疏于谋略却长于勇武就连自己都不敢轻易拿下,所以麻贵本着人尽其才这才将榆林镇战斗力最强的一部,杜松部顶在最前面…..

“兄弟们!看见前面的安南军了吗?在老子眼里乃是一颗颗会活动的战功,只要咱们不怕死回家后婆姨、金银、田亩、地位你们想要什么都能有什么!告诉老子你们敢战吗?”杜松举着大金刀挥舞着两个黝黑的大胳膊粗声道。

在军中越是话糙理不糙的话越能赢得士卒们的爱戴和共鸣,这也是杜松从军多年以及和自己的顶头上司麻贵学来的宝贵经验;果不其然,定在最前面的两千榆林镇士兵皆是一阵附和“敢——敢——敢——”

“哈哈哈——好!够种!废话老子不多说,到时候若是回家没挣来婆姨和金银的就别到老子这哭鼻子!有能耐就在战场自己挣去!”杜松又是一番插科打诨瞬间将士兵们的气氛活跃起来,很快最前沿的两千榆林镇精兵开始火枪火炮上膛弓弩上前,所有的刀盾长枪兵皆是紧握武器配列整齐的在战壕内待命,由于刚刚从这边经过的刘綎部给他们传授了不少经验,所以榆林镇的官兵们倒颇有点知己知彼的意思,毕竟一拼杀起来就能知道两军强弱在哪里,再加上刘綎也不是平庸之人,随着拼杀的时间也来越长安南军的一些长处和弱点也摸清些门道….

杜松刚刚鼓舞完士气,随后转头目视前方紧皱眉头开始回忆起刚才刘綎从这里说过的话….据刘綎所描述,这支安南军绝对是敌军主力无疑。而且这支军队的中军战斗意志一点也不差,在加上这些安南兵近战能力是着实了,看着身材矮小猥琐但步伐却异常灵活往往一贴身高大的明军士兵就有些不适应了,幸亏这些安南军不懂合击之道阵型散乱倒也没有将阵型严整的明军击败。

想到这里杜松不由紧握拳头更是坚定心中必胜的信念,毕竟人家刘綎也比大不了三四岁,要不是起点高些谁比谁差到哪去?所以说杜松一见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刘綎反倒有些争胜的念头,两人都是性格如火且作战以勇武著称而且两人使用的兵器都几乎一摸一样都是百斤重的大砍刀,可见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天生注定的,原时空中英雄相惜的这哥俩算是同年同月同日死了,而这个时空中杜松依旧会和刘綎有着不小的交集….

第一道防线战壕的交通壕是通往地上的,刘綎部从交通壕撤退后直接撤出战壕然后在经过三里地的距离进入第二道战壕的交通壕直接撤退到关城前的主战壕,那里沟壑曲折战壕如迷宫般布满顺化关城前,阵地前也是拒马还有地雷阵、铁蒺藜阵等陷阱阵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这里才是朱以歌为安南军准备的大餐所在,而第一道战壕和第二道战壕只不过是开胃菜罢了。

身为“开胃菜”阵地前面自然不可能上重口味的“佐料”,故此第二道战壕和第一道一样依然是阵地前光秃秃一片毫无遮拦除了对于战壕内火枪手和炮兵起到开阔视野作用之外倒也没什么作用,这不安南军很快就全体压了上来,虽然之前在第一道战壕前损失了两万多人,但安南军的精华还在战力犹存,加上后军缓缓跟上的两三万人此时安南军的人数依旧对眼前阵地的明军占据优势….

“隆隆隆——贼囊——贼囊——”

安南军气势汹汹地朝第二道战壕杀了过来,由于之前的“成功”给了郑松极大的信心,所以对于自己这个贴身肉搏的战术也是充满了极大的信心。

象兵依然在中军的后面紧紧跟上,冲在最前面的是中军主力,此时剩余的这一千火枪手和五百弓箭手算是郑松的宝贝了,一支军队没有了远程反击能力就犹如老虎很难想象没有了利爪一般,所以这为数不多的一千五百人远程部队受到郑松的极大关照,正正被冲在最前面的郑宁部给“包围”,而炮兵由于刚刚“缴获”的这些明军火炮由于性能太过“先进”,所以只能在后面先吃透了再说,不过即便如此没有火炮压阵安南军的这冲锋是势头依旧高昂给人一种似乎是胜券在握的意思….

“切~~一群乌合之众,他刘綎部能干掉两万多人,那我杜松也不比他差!兄弟们打起精神听我口令!”杜松见安南军气势汹汹的越来越近,当即甩过一副白眼鄙视着看着眼前的安南军。

“诺——”

……

三里地的路程不到两刻钟的时间安南军就冲到明军阵地前一千米,本来前面还是毫无遮拦的平坦之地,在这多山多林的安南实在难能可贵,再加上明军有意无意间的“放放水”,就这样安南军竟然毫无阻拦地冲到明军的火炮射程之前。

榆林镇和太原镇的步兵都是九边精兵自然要比内地的那些卫所兵要强上不少,当然武器装备和火器朝廷也是不要钱的给他们装备上,自从万历帝有了朱以歌这个源源不断的钱袋子之后,大明王朝再也不用担忧金钱的问题了,凡是一句话只要用到钱的那都不叫事儿~~~

故此,不差钱的万历帝就开始找上万恶的军火商朱以歌买来大量的军火装备自己的军队,话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什么东西基本上都是皇帝一人的,但偏偏朱以歌的地盘上的产业皇帝不敢妄动,只因为两个字——利益!四个字——利益纠葛!

朱以歌这步棋一开始就走的妙不可言,在后世看多了的贪污腐败手段的朱以歌自然之道行贿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那不是送钱给钱而是要将其切身的纳入你自己的这个小集体,所以送干股也就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行贿手段,而朱以歌正是在大明用了开挂般的行贿手段最后利用皇帝弱点将皇帝和自己仅仅绑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谁也动不了谁。

也正因为朱以歌旗下的产业每个几乎都有皇帝的干股,那么作为“自己”的产业万历帝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祸害自己的金窝窝,所以即便是皇帝之尊的万历帝到了朱以歌这里也只能“自觉”地守起规矩来,朱以歌上贡的那些钱还没等皇帝捂热乎就被朱以歌用另一种方式给掏了回来等于是左手倒右手朱以歌自己几乎都没什么损失还能捞个好名声….

由于万历帝将大量的天津镇出品的精良火器装备给九边各镇,而榆林镇的麻贵除了本身是皇帝爱将之外,更是连同李如松与朱以歌早早就结下了深厚“战友情谊”;就这样天津镇每次一有好东西向外流出,榆林镇和辽东镇总能在第一时间里“尝个鲜”。

最后造成了榆林镇步骑几乎都变成天津镇1.0版本的翻版了,同样的制作精良十八毫米口径的碎发火枪,同样都是装上刺刀就是短枪兵的火枪手….

弄到最后榆林镇中的冷兵器只剩下不足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榆林镇一共在籍马步军八万五实际人员差不多有五万余,而这五万余中冷兵器使用的只剩下一万五千人,所以说榆林镇也越来越天津化了….

刚巧这次麻贵带来的榆林镇五千官兵光是火枪手就占了两千人再加上炮兵五百人还有辎重战车兵等等刀盾手和长枪兵只带来不到一千二百人,当然这五千人里当然不包括将领们的私人部队——家丁亲兵,若是算上这些人榆林镇至少要破六千人了,面对眼前气势汹汹的安南军也并不是一点底气都没有,至少硬抗上一段时间倒是没问题的,这一点从战壕里摩拳擦掌的士兵们就不难看出,他们对于接下来的战斗该有多么渴望。(未完待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