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虎吞东南亚,只欠中南半岛(二)
注释:1588年荷兰共和国独立宣布建国;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1656年,荷兰使团到达北京
自从如山岳般的泰山号在马六甲海峡外面对着印度洋一阵齐射后,顿时荷兰人就萎了;随即一直诉苦的状子递向了欧洲本土,企图以共和国的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向西班牙讨回公道,当然明国人是不敢了,本来荷兰人就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本来在东南亚的势力还未初成再加上大明强横的军事实力,所以荷兰人就此理所当然的萎了.
原时空中本来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在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主导下成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然而这个时空或许是朱以歌带来的蝴蝶效应的影响,明朝和西班牙的之前的商业合作也给刚刚成立的荷兰人带来一股股令人不安的危机感,于是就这样在危机感的驱使下,荷兰人迫不及待地向东方冒险,无他只为一个钱字!
贪婪是人类的原罪,在这种欲望的冲击之下所谓的历史也只不过是笑话而已,改变历史往往只在不经意间完成;朱以歌登顶大明权利顶峰达到摄政大明的目的就不是贪欲在作怪吗?将军喜战功而文臣好名利不是贪欲在作怪吗?所以说人类自从降临在这个星球以来就无时无刻在改变着历史,只不过我们一直未察觉罢了,历史永远都没有定律可循
荷兰那边的告状信还要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才能到达欧洲从印度的西南端经由红海在直线拿下绕过好望角之后再拐个大弯,所以说此时西班牙国内的眼球几乎都被东方的战事所吸引,当然朱以歌虎吞南洋的事情由于信息不发达还远远传不到欧洲,至少就连已经过掉好望角的援军都不知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竟是大明朝严阵以待的炮火。此时此刻,朱以歌却是在为下一步攻打安南做准备,整合南洋势力为保证自己的后院不起火,这也是此行的必修课,毕竟到这里那些在岛屿上生存不知多少年的土著始终都是买不过去的坎儿.
万历二十七年三月初一,朱以歌在原来的马尼拉现在改名为吕州这里宴请招待前来的南洋各个王国以及私人势力的代表和使者。许多人并不明白朱以歌的险恶用心,实际是经济殖民即便是在欧洲都是不可想象的新项目,更何况这些脑容量少得可怜的南洋土著就更不疑有他了,从而此次朱以歌召集众多使者,这些国家国王犹如嫁闺女一般一路吹吹打打地来到吕州城。
“哈哈哈——”
朱以歌在吕州东南方向的旧王城一处华人被临时征用来的大宅内众星揽月般的在宴会的最中心大声道:“感谢诸位给本王一个面子!嗯.还都来了哈~~”
“哈哈——”众使者见朱以歌说话风趣皆是心情放松地大笑。
“好!今天我朱以歌也不跟各位兜圈子了,本来咱就是个丘八什么时候学那些文人墨迹干嘛!”朱以歌再次以风趣的话锋征服使者们。
“王爷有何需要尽管说,我等尽力去办就是!”一名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坤甸的华人势力代表连忙拍马屁。
“诶~~~”朱以歌摆了摆手说道:“本王可不要你们什么东西,那和西夷的殖民者有什么区别?咱大明过来是干啥来的?那是为了南洋各国讨个公道而来,惩处冒犯大明天威的弗朗机人,所以本王并不要什么反而要给你们一个大富贵,在这里可要提前恭喜各位啦~~~”
“啊?”
“啥?”
“富富贵?”
“诶对喽!就是一场大富贵,叫你们国民享之不尽的富贵.”随后朱以歌开始用他那极富诱惑力的声音开始将经济殖民的那些“福利”通通不要钱的说给他们听,最后大家一听不觉得哪里有什么问题,纷纷痛哭流涕跪在地上遥摆北方京师的方向,口中不住地念道这大明好,大明皇帝仁慈一直没忘记他们云云
看着这些感激涕零的土著们,朱以歌看在眼里都有些愣了,不知何时朱以歌心中隐隐有一股负罪感,是那种骗人的负罪感;总之这些后果都要子孙后代来承担了,反正这本来就要时间长才能见效,有时候五六十年或许几百年才能摘取果实也说不定,所以朱以歌一瞬间就将那一丝负罪感抛掉,不负责任地将日后的烂摊子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随着双方愉快地签字画押,最后大明南征大军很快就派军率先在南洋各国各地驻扎军队和炮台,只有枪杆子硬才能办好事情;驻军权是第一要务,随后才是那些外交权还有一些什么筑路权、开矿权、租借权等等等,当然一些大批的惠民条例也不要钱的拍向这些使者们的脸上,例如贸易免除双边关税以及大明的紧俏货物独家营销等等,总之被西班牙人和果子牙人祸害了百多年的他们如今仿佛终于又看见当年三宝太监船队的光辉,不过这一次来的却踏实不少。
毕竟眼前看的见摸得着的才是实在话,大明在自己国土边上驻军“保护”自己已经是在土著们眼里看的见摸得着的福利了,其实在此时南洋各国还是心向中央天朝的,所以本来那些国王就心向大明再加上被西班牙人坑害掠夺了那么久,所以大明来此摘桃子是在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也是南征大军很快就能在各地取得支持并全面控制南洋各地区的原因之一。
南洋一代终于尘埃落定,至于还在半路上奋进的援军,卡洛斯和皮德罗他们投降时就全都竹筒倒豆子般说个一清二楚,当然这个时代援军具体到了哪里鬼才知道,他们只是知道在去年国王给他们的开战命令时还说过会派遣援军云云,然而即便如此,朱以歌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先不说万里远征等他们到达目的地还剩几个战斗力不说(原时空对马海战很大程度就是俄罗斯海军万里远征耗费大量的战斗力才导致的),就说此时朱以歌已经将马六甲海峡架上大炮堵住门口来说就完全占据地利的优势,再加上以逸待劳还有本身这个时代运力有限西班牙人不可能派出多少人,所以对于十多万人的大军来说这所谓的援军还真不够朱以歌塞牙缝,或许等朱以歌解决安南和缅甸之后,再拿刚刚赶到的援军热热身练练手也说不定
苏门答腊岛的北部正好接连中南半岛的暹罗和南掌两国,正好将缅甸和安南一分为二;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而且暹罗相较于缅甸和安南来说还尚书恭顺,至少私下里没有称帝只是称国王,而且其国内的华人一直不少,可以说经过几个世纪的混血杂居,那些泰国人中作为的泰族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多少带着一丝华人的血脉。
据史料记载,公元15世纪中叶,戴莱洛迦纳王推行行政制度改革,开始实行军务与民政分治此外还制定了萨克迪纳制,国王按全体皇族、各地方领主和大小官吏社会地位的尊卑授予不同等级的爵位;同时,又按爵位的高低分别赐予不等数量的食田,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也可获得5莱土地。阿瑜陀耶时代生产发展,物产丰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国王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专门运载土产到邻国交换货物。中国史书记载,在公元1370年—1643年之间,其使节来到中国访问和贸易达102次,中国明朝使者回访也有19次之多。
中华古语言盛极而衰,随后这种盛景并未支撑多长时间,知道十六世纪初期也就是在大明嘉靖年间开始暹罗就和缅甸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由于大家都挨着很近所以两个没有多少战略纵身的国家总是今天你破我首都明天就是我破你首都,所以缅甸首先就已经和东边的邻居暹罗结仇了,由此朱以歌也打算将缅甸放下一边等一等,毕竟缅甸在牛叉也撑不住南边的大明南征军和东边的暹罗还有北边云南边境的三路围殴。
只不过,当务之急却是要加紧和暹罗南掌方面沟通一番,确认他们的态度和具体协作事项;而朱以歌首要解决的则是安南,毕竟安南可以说是中南半岛最为嚣张的国家没有之一,就连缅甸都不如他猛(敢私底下称帝建号)。所以说,本着枪打出头鸟的原则,安南自然而然的就成为朱以歌下个首选目标.
“安南”之名,最早见于唐调露元年(679年)所置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河内)。“安南国”之名,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即见于记载;待到淳熙元年(1174年)初,李朝国王李天祚遣使入贡,南宋孝宗始正式“诏赐国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为安南国王”;次年八月,又“赐安南国王印”。“安南国”之名自此始。此后,其国王屡为元、明、清各朝封为“安南国王”。自五代十国安南地区的李朝开始安南就脱离了中华的怀抱直至明朝成祖短暂的将此地收纳到华夏版图后不久又一次独立而去。
并且安南也是汉化程度最高的南洋国家,甚至这片土地在千百年前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最后由于野心家的缘故才分离出华夏的版图;而胸怀大志的万历帝就是为了回复成祖时期的伟业才会着重的令朱以歌“好好关照”安南,皇帝但有差遣,身为臣子的自然要跑断腿,所以刚刚平定完南洋还没来得及消化胜利的果实,朱以歌就马不停蹄地派遣使者来往于暹罗和南掌之间,瞧这热闹的场景仿佛明天就会要陈兵安南似的,当然这个大动作安南国内又不全是傻子,大明朝俨然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鉴于这种危局,安南国内此时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上蹿下跳不知如何是好;前往大明的使者是一波接着一波,不过貌似大明朝的官员和皇帝都很忙似的一直都不得而见,而边境上的紧张氛围却愈发凸显危机。最后上天无门的安南把心一横,本着你撕破脸皮就不怪我的心理直接派使者找上了同样“深受其害”的缅甸,二国一拍即合很快就结为盟友面对咄咄逼人的明军共进退,此时中南半岛仿佛如火药桶一般,已经就差一丝火星子来点燃它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