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兵围马尼拉,皇帝的谋划 - 大明之北洋称霸 - 卢龙军节度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六十章兵围马尼拉,皇帝的谋划

万历二十七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元宵佳节正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而这一年也不知是朱以歌多少次没有陪伴在家人身边过得元宵节了,细细回想起来就连朱以歌都觉得自己实在有愧于自己的家人,是他们给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安全感而自己却太自私了

不过,没办法谁叫朱以歌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若是升斗小民这远征马尼拉还有他什么事,所以说在其位就只能谋其政,这就是世道!于是乎,朱以歌为了在其位谋其政只得率部暂时围困住不大的马尼拉。对于一个月前陈璘和邓子龙这两位老将军对变成了北洋的收尸队不住抱怨吐槽,朱以歌自然是好言相迎不住的告罪,还承诺所得军功尽分与南洋水师,这才令两位老将脸色稍缓;其实这也是朱以歌无奈的地方,双方的作战理念不同,北洋强调的是火力至上而不提倡以命搏命的做法越发展步兵在强大火力的支持下再加上对手太菜的情况收尸也就成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了,当然若是在万不得已的危急情况以命搏命也是必须的。

所以正是由于两种不同理念的碰撞才使得陈璘和邓子龙对北洋水师“大包大揽”的“嚣张行为”看不惯,叫旁人总以为北洋喜欢抢攻,当然朱以歌在事后除了不住告罪之外又是好一通解释,而这种时常出现的尴尬现象依旧随着朱以歌和大明的权力中心还有些距离也一直在持续着

当攻占巴丹山炮台后,大明联合舰队终于完成既定战略目标打通进入马尼拉湾的航道,而后随着巴丹山炮台陷落马尼拉最后的遮羞布也被彻底扒了下来,正月十五就在大明远征陆军在庞大的运输船对上火急火燎的朝马尼拉赶来时,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地会是马尼拉城。

马尼拉城原本是苏禄王国的王城,靠海还有些距离但也不远。然而这些低矮的王城却够不上西班牙殖民者的眼光,于是从西班牙人刚到菲律宾不久,于西元1571年在马尼拉王城西北方向靠近港口海边处修建堡垒而这个城堡就是后世闻名的圣地亚哥堡,当然这个城堡按照原本历史要前后断断续续一百五十年才能建完,所以说至少到1721年才能修建到后世的那种规模。

而此时刚刚修建不到三十年的圣地亚哥堡虽然也初具规模(还是托与明朝贸易的福),城墙虽然低矮但城楼已经修建完毕当然内部以及一些城墙上的后期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眼前映入人们眼帘的只是一座阉割版的城堡。

虽然是“太监”城堡,但毕竟也是城堡,再加上在战前皮德罗总督富有先见之明地将西班牙在菲律宾所有的兵力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再加上有七八千的土著仆从军以及西班牙殖民地的家属们,这些力量已经够皮德罗当做守城的资本了。

不过这座“区区小城”虽然一直被围困但依旧坚挺的缘由可就耐人寻味了,其实北洋水师有三千人的陆战队以及南洋水师这些“水陆两栖”人才们,为何对这种低矮的阉割版城堡不攻城反而作围城的架势。

其实城内的西班牙守军看似集合了全部在菲律宾的力量,但刚刚来菲律宾没多久的西班牙人哪来多少力量,城堡内抛去在炮台战损的一千二人之外正规陆军只有两千多人;而这些人还要分出一部分当做七千多人土著仆从军的监军。就这样朱以歌竟然看着“诱人的肥肉”勒令士兵围而不攻。

其实早在行汇合至马尼拉城下时不知内情的陈璘和邓子龙二将也对朱以歌这个决定惊诧不已,只不过还没等两位老将发怒朱以歌就提前将万历帝的密旨从袖子里抽了出来,当二将接旨后这才明白为何这区区的菲律宾居然值得大明动员十多万来此大动干戈,而这一切迷雾也在今天揭开

“我说,王爷呀!您可瞒的我们这两个老骨头好苦哇~~~~”邓子龙在城外明军大营帅帐内翻着白眼的对朱以歌抱怨道。

“呵呵呵~~”朱以歌笑了笑解释道:“陛下给孤王的密旨自然是要谨慎小心才是非万不得已怎能轻易外泄,有句老话说得好:‘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本王必须谨慎才行。这下两位老将军可算明白陛下的苦心了吧~~”

“陛下高瞻远瞩,英明至极!所谋者非万世之功不可比矣~~~”陈璘亦是一脸钦佩的表情赞道。

是什么计划另两位老将如此赞扬万历帝朱翊钧的英明之举呢?其实还要从密旨的内容说起,一开始当朱翊钧得知西班牙人脑子抽风的时候也是非常气恼。但事后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腹黑不比他爷爷差的朱翊钧终于从这件事情里举一反三,反推出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利益有哪些。

于是,朱翊钧被西班牙人一勾,很快就勾出万历十年有人跟自己说过吕宋多金银的进言,不过当时自己没有当回事也就不了了之,反倒后来自从有了朱以歌后,朱翊钧的眼光见识再一次大开。

曾经自己总以为是荒蛮之土的南洋居然地下埋藏着如此之多的宝贝,这哪里是荒地分明就是宝地才是!于是,再经过西班牙人这一次挑头,朱翊钧觉得国内反对势力也被自己摆平的差不多了,对外扩张时机成熟,所以朱翊钧拉了个顺水推舟借着教育不臣西夷的由头聚集大军直扑南洋,其实朱翊钧所谋者哪里是区区这吕宋岛,朱翊钧真正想要的却是整个南洋之地,而且随着朱以歌不断拉升大明朝的实力,从而朱翊钧的野心也比原时空大的不知多少。

所以,朱翊钧觉得时机就在眼前哪能错过,复兴成祖皇帝伟业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南洋曾经是大明朝的后花园,所谓的安南也曾是大明朝的交趾布政司,而缅甸大半都是明朝的宣慰使司。大明朝在这片温热湿润的土地上如高高在上的太阳一般无人敢逆,然而这一切的梦想都从宣德年间惊醒,安南复国交趾布政司被撤销,随后嘉靖年间缅甸的东吁王朝入侵各个明朝册封的宣慰使司使得缅甸北部脱离大明的怀抱,而例如暹罗(泰国)、南掌(老挝)等国虽然表面依旧恭敬,但每次从其眼神中就能看见这些蛮夷见这个中央王朝国力渐衰已经开始起了别样的心思。

当然这一切都落在朱翊钧的眼里,本来朱翊钧就是那种心气高的人。再加上随着朱以歌不断推动使得大明朝的实力已经能达到远征十次内帑库都能轻松负担得起的地步,这种恐怖的实力已经足以激发埋藏在朱翊钧内心深处的那种愤怒,是龙之逆鳞被轻犯的愤怒!

但是,一直以来大明朝从宁夏平叛以来直到将入侵朝鲜意图染指大明的日本给打残废后震惊亚洲,尤其是这些深受中华渗透太深的南洋各国眼力见实在太快,每次都是一得到风声没等大明的得胜大军还朝就派出使者不断的朝贡开始拍马屁之类的活动开始了

正是由于此,朱翊钧也没办法轻易对这些曾经的白眼狼付之于行动,毕竟大明乃是雄踞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师出有名也是一个文明国家必须遵守的准则,没看后世那些欧洲的海盗后代国家一开战即便自己不占理也要硬扯上些对自己有利的理由,什么你去我家偷东西啦.或者你踩坏花花草草啦.

总之,师出有名的重要性甚至能关乎整个战争的成败,无论是士兵的士气或是民众的支持度都关乎于此。然而这一次却西班牙人真心给了朱翊钧一个出兵的好理由,从这一点来说朱翊钧应该还要感谢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若是没有这个抽疯般的命令哪来的大明能名正言顺的聚集大军出兵南洋将这块宝地再次纳入大明的势力范围,如此一来不单得了金银满地土地肥沃的宝地而且还能报了大仇世界上上哪找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

而朱以歌这个监军也是皇帝为了办好此事特意安排的,往日里都是些什么文人或是太监;而这次可不是小事,文人皇帝信不过,太监见识不足容易坏事,所以思来想去朱以歌这个精熟洋务的王爷俨然成为整个皇帝眼中的唯一人选了。

于是就这样朱以歌早在战前就被皇帝叫进京城一通面授机宜之后,朱以歌这才领着密旨以监军的身份随大军出发,而密旨内中正是:“南洋路远.北海王充监军可便宜行事.待消灭西夷跳梁稍作休整后,可率水陆大军沿南洋各国宣示天威,并着重斥问安南、东吁等国为何不派兵助战”

密旨上的内容说的有些含糊其辞,要不是朱以歌提前进宫面授机宜就连朱以歌也看不懂皇帝的意思。不过好在朱以歌此时在皇帝的心目中还算有一席之地,光凭着这一点信任就足够了,而且皇帝的计划也着重对朱以歌和盘托出.

当密旨交给朱以歌手中时,这封密旨可供朱以歌发挥的余地太大了,例如什么宣示天威,而且文中还特意提到安南这些国家的字眼,再一联想皇帝和盘托出的计划,其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不光是朱以歌就连当陈璘和邓子龙听到密旨的内容时,脑海中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而之所以朱以歌刻意等大军主力这个“牛刀杀鸡”的目的也不言而喻了,恐怕当大明天兵真的踏上属于南洋和中南半岛土地上时,就该是安南、东吁这些不臣之国颤抖的时候了。

为了这些“沛公”们,大明朝此次作战可谓是煞费苦心,全因为朱翊钧甚至自己先祖当年派兵征服这地方时由于地形的缘故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甚至于征夷大将军成国公朱能就是因为天气原因病死在征讨安南的军中。所以从北直愣愣的杀过去实在不可取。

不过别怕,有朱以歌这个蔫坏的家伙怎么会犯愁呢。朱以歌很快就献上一策叫做“笑里藏刀”之计,先是将大军分出部分兵力在云南和两广分别布置一万人摆出一副“警戒”的姿态以此来麻痹安南和东吁,之后当大明主力解决掉西班牙人时,再从菲律宾乘水师战船渡海直扑安南和东吁两国的后方,届时还在边境“警戒”的部队也可以撒开伪装趁着敌军首尾不顾趁机杀入敌境.

这个计划当即令万历帝拍案叫绝,想都不想立即通过,而这一通计策不出意外的是朱以歌又得到皇帝赏赐——一顿饭

这一计策基本上已经给不臣的安南和东吁判死刑了,至于剩下的暹罗和南掌等国也只能看着大明天朝的脸色行事了,而初来乍到的荷兰人就更是和西班牙人一样即将滚蛋的角色。在那个时空是大明周边蛮夷的幸福然而在这个时空却是大明周边蛮夷的不幸只因为朱以歌在这里,所以他不允许中华天朝的威严再度受辱!(未完待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