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大捷!大捷!朝廷震动 - 大明之北洋称霸 - 卢龙军节度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四章大捷!大捷!朝廷震动

长城以北大安口和龙井关前没有往日草原上春季该有的那种生机勃勃般的表现,反而流露出一股股压抑死亡的气息,之所以会有这般反常的现象其实这里正是三天前明军大破土蛮二十万大军的战场,三天的时间使得依旧寒冷刺骨的战场上尸体依旧鲜活,表情错愕或是惊恐万分,每一个残缺不全的头颅都透露出三天前那场大战的残酷….

三天前的那场大战,彻底将狂妄不可一世的察哈尔大汗八都鲁特的胆气给吓破了。在天津骑兵发射第二轮火铳后短兵相接没多一会儿见到自己的主力精锐竟然越来越显出颓势来,眼看着不断有勇士被明军锋利的马刀和鞭锤等重武器给打落下马最后只剩下三千多人的时候,八都鲁特终于承受不住自己主力部队这么惨重的伤亡。其实即使八都鲁特不下令撤退这些号称精锐的蒙古骑兵也承担不起这么大的伤亡,能撑到还剩三千多人那也是有自家的大汗在阵中不得已而为之。最后八都鲁特见明军犹如恶鬼出笼般越杀越猛,只得找个理由借着台阶就调转马头慌忙而逃,而这些剩余的士兵见到自己的主帅逃跑亦是泄了胆气,肝胆俱裂的亦是慌忙夺路而逃。

这边土蛮大汗的主力三万骑兵都被打败,而正面的朱以歌部主力接到孙德胜传信后,顿时士气更盛。而本来就和对面的部落联军“配合不错”的明军顿时如打了鸡血一般,炮弹如密集的雨点般而落,线膛枪也是不要命的自由开火将有心“演戏”的部落联军顿时给打蒙了,最后在朱以歌火力全开和宣大骑兵看准时机衔尾追杀后,诸部落联军死伤大半只剩下不多的漏网之鱼能幸运躲过追杀,这还是宣大骑兵之前兜圈子耗费了不少马力才不得已悻悻而归的结果,不过即便如此这场大战随着土蛮部主力被打破后依然取得不小的辉煌,之前看似气势汹汹的“二十万大军”其实也不过如此。

三万能算是有资格和明军对抗的主力除外后那些剩下的十七万人除了六七万的随军家属还有十万人,而就这十万人也不过是各个下属部落东拼西凑来的准军队吧,当然人家平时都在畜牧…

事实证明一场大战最关键的还要靠主帅的谋略和勇气双层并重才行,有谋略无胆气的那是懦夫而有胆气而无谋略的就像八都鲁特这样充其量就是个傻子….

若是八都鲁特就这么稍微再聪明一点儿不搭理李如松的“勾引”,直接分兵四处扣关掠地发挥出蒙古骑兵来去如风的特长,即使是李如松这种名将对此也无可奈何。

不过战争历来没有如果,既然发生了就是现实。土蛮部并没有用什么高明的战略反而钻了牛角尖跟李如松和及时赶到的天津镇对干了一架,最终结果是土蛮部被揍的鼻青脸肿。主力几乎损失殆尽,而依附于察哈尔下属的各个中小部落也是损失惨重好一点的还剩下千多人,倒霉的那就是全军覆灭了,在草原上一个部落的男丁若是全军覆灭的话那么等在家中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只能残酷的在不久后沦为其他部落的奴隶而这个部落也就随之烟消云散成为历史….

最终的战果统计在三天后也就是今天统计出来了,其中李如松率领的骑兵歼灭敌军四万多人(其中包括追击时杀的诸部骑兵),斩首三万两千首级当然这是完好的首级才能算一个军功,至于其他没来得及割就被马蹄踹烂的首级比比皆是所以也就无法统计期内了,不过即使如此宣大各部听到以如此小的伤亡代价(三千人)斩首如此之多而且这含金量和以往他们杀良冒功两者简直没有可比性。

而天津镇虽然后来赶到但后来者居上在正面至少杀敌三万人侧翼杀敌六千多人,没办法谁叫人家杀人效率没得比实在太高超,基本上一炮下去就是周围十多人死伤,基本上一火枪下去在近距离也能贯穿两三个还有滑膛炮、神机箭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助战。如此犀利的进攻手法即使其他军镇再三羡慕也学不来滴,火器这东西犀利是犀利但就是太费钱….

也只有像天津镇这样的土豪军才能玩得转这种战术,穷酸的就只能自己拎着大刀片子砍吧…

不过,有利也有弊上帝不可能将所有的大门都向你敞开,正是由于天津镇的火器犀利使得虽然杀人无数但斩首不多,大多数在天津镇的炮口下是死无全尸的惨样。更别提完好的首级能收获几颗了,倒是孙德胜那边斩获不少首级约莫五千颗再加上天津镇步兵们在战场上“可怜巴巴”收获的五千颗也能凑够一万颗。

二十万人除了七万人家属,十三万人的作战部对除了三四万四散逃蹿当做漏网之鱼的之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撂在这里,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草原上他们的家属们尚不知到自己的亲人已经被阁下首级当做胜利者的战功了….

大军在宣府休整三天后,由监军太监和御史联名勘验战功确认无误后将报捷文书快马发往京师,并告知以此告知各地解除警报。

……….

一天后即是大明万历二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清晨,昨天刚刚送完灶王爷的京师百姓们却在今天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骑八百里加急信差一进北京城就不断疾呼着….

“八百里加急——大安口、龙井关大捷歼灭土蛮大军二十万斩首八万余….”

这么大的动静在缺少娱乐项目的明代很快就被早起的百姓传开了,虽然大明自从万历帝即位以来连连大胜兴许早已麻木了,但正所谓技多不压身。谁会嫌胜利太多了呢?所以趁着快过年的劲儿,再加上这一声声报捷声更是为这个大年平添一股喜气百姓们无不尽欢颜。

消息传到皇宫,朱翊钧阅览过战报后笑逐颜开,之前由于被蒙古人打落面子的不快早已是一扫而空。剩下的只有高兴。

“哈哈哈!好!李如松和朱以歌果然不负朕的厚望,原本朕以为这次土蛮人来势汹汹或许会突破长城呢,谁想到这群蛮子如此不堪一击,就连倭人都不如,哼!真是越来越堕落了…”朱翊钧身穿天子常服在东暖阁内通着众人指着战报说道。

在一旁伺候的宫女太监们自然是一波波马屁送上,喜的朱翊钧更是眉毛紧俏头颅仰的越发高了….

小马屁可以大家都能拍一拍但大马屁自然是留给陈公公拍了,见万岁爷正是劲头高涨时陈矩适时上前眯着眼进言道:“咱大明越发强壮还不是皇爷儿您的功劳,依老奴看那,陛下应该讲这次大捷的战果传阅天下,正好这个节骨眼上江南的那些跳梁们又有些活泛,不如来个敲山震虎,借此大捷也好敲打敲打他们,告诉他们谁才是这大明朝的主子~~”

此言一出,朱翊钧顿时眼前一亮深以为然道:“好!好!陈矩呀~你果然深得朕心那~~就该如此办!叫江南的那群奸商们看看朕的手段!陈矩你立即拟旨意将圣旨昭告天下!”

“诺,老奴这就去办~~”

……..

这个年过的有人喜也有人愁,这不么,皇帝一高兴再加上本来国朝大胜内阁自然是跑断了腿连连发印圣旨好昭告天下,三天后黄河沿岸都知道了…大年初二淮河沿岸尽然知晓。

这大年刚过两天江南士绅们就得知这一晴天霹雳,本来这个年景由于朱以歌派人开住了台湾要道使得各个家族损失惨重再加上皇帝的打压,原本以为沈文的这一祸水北引的计策还能奏效,大家伙儿就连弹劾皇帝失德的奏折都准备好了,没办法谁想到这北方的胡人竟如此不争气连长城边上都没摸着就被宣大骑兵和天津镇揍得鼻青脸肿狼狈而逃,与之相同狼狈的江南市士绅接到这一消息后皆是捶胸顿足哭天喊地,这最后的希望或许在众人的心里也就此断绝了,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许多江南士绅的家族已经开始有了别样的心思了,陈家早已给他树立榜样,面子和家产哪个更重要?恐怕撞了南墙的江南士绅们也不得不详加考虑了。

“琵琶啦——彭啪——”

“可恶——可恶——为何事事皆皆不如我意!为何?为何那夺人财路的昏君会有如此手段!”这个计策的始作俑者沈文当得知蒙古人被打败后,当场怒不可遏屋子内的花瓶碗碟却糟了无妄之灾。

那名禀报来的下人看着这位脸色阴狠的少爷吓的不敢出声,直等好一会儿等沈文发泄完后,才头也不回的问起这名下人道:“除了北边的还有什么消息吗?倭国那边如何?”

“额….这个…小人确实不知,小人只是遵从老爷吩咐过来告诉公子您一声,倭国那里似乎有些乱,故此消息还没送来…”

听完这名家丁说完后,沈文从这字里行间察觉出自己父亲已经对他有些失望了,要不然怎么会派人特意告诉他一声这个败讯,想到这里沈文心中一阵发慌,顿时间显得手足无措起来,最后只得挥退家丁自己独自一人唉声叹气为此连连伤神。在一个大家族里尤其不是嫡长子的他更是生活艰难,直白一点说他就是个备胎。原本自己还以为靠这个“完美”的计策能征服老爷子的心在去在朝为官的伯父那里说些好话,也能将这个家业传给自己,谁想到偏偏事与愿违。这下好了,蒙古人这么一败而且败的声势如此浩大最后连捂都捂不住了,整个个大明都知道圣天子又打了一个大胜仗而且还是在草原上,如此北地的百姓更是对这位大明的万历皇帝归心了。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万历帝经次大胜后声望更甚以前,就连下一步准备发动舆论攻势也成为了笑话,而那倭国更是态度暧昧不明。

想到这里沈文对自己在家中的前途已经充满无限悲观了,他不知道接下来失宠的自己在家族中会怎么受到兄弟们的打压,或许死还是最好的解脱方式吧,怕就怕生不如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