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朝堂争锋,朱以歌仍掌天津 - 大明之北洋称霸 - 卢龙军节度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章朝堂争锋,朱以歌仍掌天津

朱以歌为何急匆匆的回家,是因为有一件令他很棘手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偃旗息鼓没两个月的那些江南士绅的浙党又一次对朱以歌发难当,初朱以歌并不是王爵在身所以万历帝还有理由遮掩说朱以歌虽出身远房宗室却自小养在民间与平民无异再则朱以歌确实身怀才能所以才最终得以成功扶持起朱以歌执掌天津和京师的皇帝互为犄角之势这里也同时体现万历帝看人的毒辣精准而万历帝能将一地兵权交与一员宗室出身的大将掌管其魄力亦是古之帝王少有毕竟中国历朝统治者皆是放自家亲戚比防外人还狠而万历帝却真实做到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这句话的真谛。浙党之前企图强行破坏天津镇的产业失败后,这些浙党依旧死不悔改。东头不亮西头亮,人家转移阵地将打击朱以歌的战场转到朝堂上,毕竟朱以歌极少上朝而且他麾下文官体系脆弱的可怕,除了王辅之外真的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了,除了那些土豪一般的武勋们之外还有谁可以大力声援朱以歌,皇帝吗?别说笑了,这些浙党的渣渣们早就摸清了皇帝的脾气,一改之前的策略直接开始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屡次在皇帝耳边念“紧箍咒”。

最后,即使在信任朱以歌万历帝照样会有所疑心,而万历帝虽然素来会知人善任;但毕竟话说多了即便明知是假话也会在心中留下个疙瘩,所以万历帝再一次祭出了宅男大法打算拖到朱以歌回来之时,叫那朱以歌自己面对那群讨厌的苍蝇,于是乎万历帝朱翊钧正好此时腿脚毛病也越来越不方便,一个绝佳的借口就这么又一次躲进了深宫中。

不过好在朱以歌终于及时赶到了,天津镇的归属问题终于揭开序幕了,最后花落谁家其实谁的心里也没底,毕竟这次浙党联合那些被朱以歌断了财路的乡党们气势汹汹,如此声势可是令不少人为之侧目,朝堂上他们的代言人早已是等待朱以歌这个“猎物”落网了

六月十一日,朱以歌在家休息一天另外和王辅商量下对策后于翌日寅时带着二十名亲卫和以进京述职为由的王辅来到京师,守城门的官兵虽然明白这个时候不是开城门的时间但特事特办万事总有特殊情况,经历过上次朱以歌冒雨站立的段子后早已是见识过这位风头无极的新贵,于是乎朱以歌一行人很轻松的就进城朝着紫禁城赶去,毕竟明朝的早朝太变态基本上后半夜就要折腾官员们起来,然后六点钟左右才举行朝会.

东暖阁一脸愁容的万历帝不知是为自己的腿疾疼痛而如此还是为即将到来的早朝所忧心。正在万历帝朱翊钧愁容满面的一边在太监们伺候下穿龙袍之时,一位小太监急匆匆的赶了进来在东暖阁的门口朝陈矩使了个眼色,待陈矩走近耳语一番后。陈矩会心一笑眉头见喜的如东暖阁内朝朱翊钧行礼道:“皇爷,下面的猴崽子刚刚来报,朱以歌已经到宫门外了,此时应该和朝臣一起到候事房等候了”

“嗯~~既然他来了,咱们也走吧。”朱翊钧淡然的说道。

“诺~~奴婢这就去招呼撵轿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随着陈矩这一声开场白后,早朝算是正式开始了,不过今天却多出一来一位稀客——那就是朱以歌。

首先沈一贯不动声色的一使了个眼色,一位吏部给事中心领神会立即出班奏道:“臣吏部给事中吴元可有本上奏,臣弹劾北海郡王贪恋权位、横行枉法,私自移民于海外似有不臣之举.臣请陛下明察!”一顿洋洋洒洒的弹劾经这位给事中的口中说出若是刨去内容的话倒也说的是颇是抑扬顿挫,显然这是准备过的。

此言一出,万历帝没有表态他依旧是表情淡然眼皮半耷拉着似是睡着一般。反倒是另一侧的勋贵武官们脸色却齐齐大变,很显然这些勋贵虽然知道今日朱以歌来朝必然会受到不小的“围殴”,但却未料到这群狗急跳墙毫无底线的家伙居然上来就来个大招——诬告造反。

不说是在大明朝,在华夏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诬陷一个人造反或是有不臣之举都是和挖祖坟那种缺阴德一样一样的。毕竟皇帝那么多而明君又能占的了几个席位,若是稍微被这么一诬告,万一皇帝高兴上来就上那个被诬告者来个诛九族的大礼包那可就尴尬了,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御座上的皇帝陛下会不会多少听进去一些谗言,所以也难怪这些勋贵武官们所担心。

同时众勋贵们无不将愤怒的目光对准浙党这些群人,若是目光可以杀人的话这群刚刚发难的浙党们都能死上一万遍了,不过眼神在犀利也不过能吓吓人罢了,最后英国公张元功怒目而视刚刚那个给事中,道:“吴大人此言也太过了吧,汝可由证据乎!若是有也就罢了,若是没有想必你吴大人也逃脱不了一个构陷同僚之罪吧!”

“哼~”吴元可轻蔑地撇了下嘴,一本正经的说道:“这个就不劳英国公您费心了,下官身为给事中素来有朝中闻风奏事之责,此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法度,即是无真凭实据又有何不可?再者说,事情不是都明摆着吗?咱们北海郡王身为郡王之尊却依然贪恋权位掌控天津镇,使得朝廷官员水泼都不进,哼哼~~如此明目张胆行事下官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况且移民之事有没有大家心里又不是不清楚哼!”

“你”张元功顿时被噎的无话可说,毕竟这吴元可虽然可恨但说的却在理人家拿国家法度说话即是张元功这堂堂国公也只得遵守这个叫法度的游戏规则,此时仿佛一切一切的不利都指向了站在张元功旁边的朱以歌.

而对于这气势汹汹的吴元可,朱以歌却犹如耳边响起一群苍蝇一般厌烦的在脸前挥了挥手,轻皱眉头露出厌恶之色,后一脸淡然的连理都不理这个吴元可,朝中间走去出班奏道:“臣侄北海郡王朱以歌叩见陛下龙体万安!”

“嗯~~免了~~起来吧~~”直到这时万历帝朱翊均才像睡醒了一般悠悠问道,“刚刚吴爱卿说的话,你可有说的吗?”

“额陛下容臣侄回禀!”

“嗯~~准了~~”

朱以歌微微扭头轻蔑地看了一眼如小丑一般的吴元可,然后一脸胜券在握的说道:“臣侄无话可说,这位吴大人所言确实句句再实”

此言一出一众大臣勋贵皆是脸色齐变只不过敌视朱以歌的是一脸的心花怒放而和朱以歌交好的却愁云满布,这些勋贵们不知为何一向精明的朱以歌却一反常态出此“昏招”,毕竟事发突然朱以歌刚刚赶了回来之前连商量的机会都没有。不过下一句就把这些忧心着急的人们拉回了天堂。

“不过,句句真话又如何呢?诸位同僚可别忘了小王在陛下接到的圣旨里可是清清楚楚写的是至于天津镇诸官职任免人选,须得我这个前任的天津总兵来优先推荐,诸位若是不懂小王给诸位大人们解释解释也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新任的天津镇总兵需要由小王推荐的人选才能优先考虑,若无小王推荐就自行上任那么陛下的圣旨岂不是无人遵从了吗?那陛下的威严何在?既然如此诸位遵照旨意行事便可,为何在此早朝大会上平生事端啊?”

“啊?!这.这.”一众浙党官员顿时目瞪口呆,他们还真下意识的忘记了这句圣旨里不起眼的一句话。此诛心之言一出顿时给这群浙党官员们吓得脸色齐齐大变,煞白的脸色豆大的汗珠不住的流下。而那个吴元可被辩的无话可说,只得不住的说“你你..”没说几句就浑身颤抖的昏倒在地也不知是真是假。

朱翊均一看这吴元可昏倒在地顿时龙眉皱了一下,厌恶的挥了挥手,“来人~~速速抬下太医院进行救治。”

随后当朱翊均目光落到朱以歌身上时嘴角露出不可微察的会心一笑,随即说道:“北海王的意思确实乃是按照朕的旨意办事,并无不妥且北海王自请海外荒岛就藩若之下无我天朝子民岂不自处险地,朕于心何忍?故此北海王一切行为皆乃受朕的点头,众卿不必疑虑。”

“这诺!臣等遵旨——”这回可是来了个冰火两重天,现在欢欣鼓舞的转到勋贵一侧,而那些浙党们却愁眉苦脸虽心有不甘但皇帝亲口承认也只得诺诺称是,这一下可把浙党官员打了个措手不及。

其实倒也不怨旁人,无论是党魁沈一贯还是浙党其他官员,大家由于家中本身就财路被朱以歌越断越多,正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些即是大商人的官员们面对如此日益逼迫的形势乃还会看到皇帝和朱以歌当初给他们挖的大坑,于是就悲剧了,本以为在早朝上准备多时的浙党们又一次落入了套路当中,这也是这些浙党官员们自身眼光变化得到的苦果,当一个官员同时是商人的时候,他绝大多数时间都会当自己的身份是商人,因为商人是为自己牟利的身份,而官员本职上却是为别人牟利,所以人类自私的本性使得他们一直都以狭隘的商人角度来看朱以歌这才屡屡招致失败,并不是所有的商人读上两本兵书就能上战场的。术业有专攻,有时候懂得多了也会成为拖累.

“嗯~~既然如此,那北海王可有推荐的人选啊?”朱翊均此言一问,众臣皆是精神一振,齐齐竖起耳朵。毕竟天津镇的地位很明显,这就是皇帝自己扶持起来的亲兵专门为了制衡牵制一家独大的文官实力的产物,所以这天津总兵的地位不言而喻,谁能当上这个位置那么也就证明你就是皇帝的亲信,飞黄腾达的日子还会远吗?所以一听皇帝发问那些自认为有些机会的武官无不是挺胸贴肚精神抖擞的样子,就连勋贵们亦是如此,不要问这些带着爵位的勋贵为何也会如此表情,其实人家也需要镀镀金养家糊口哇!而且这些爵爷们也是身兼数职在身,若是能多一个有分量的虚职也好过没有强吧,本着这种心思,几乎右侧武官勋贵所有人皆是如此表现。

“额臣侄推荐京营总兵英国公担任天津总兵一职,举贤不避亲至于两名副总兵就由臣至的护卫统领刘以生和李以全二人担任吧~~~”朱以歌想了一下还是说出了他心中的人选。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张元功哪里会知道会有这等好事砸在自己身上,当即张元功连忙假意谦虚推辞道:“诶~~我有何德何能居此重要职位啊?北海王客气了~~”

“陛下!英国公老成持国,且久掌京营知兵善任无出所及,所以臣侄推荐德高望重的英国公!此举臣侄全无私心一心为国还望陛下应允!”朱以歌大声激昂道,说完甚至朝朱翊均跪了下来。

“额臣张”

“罢了~~”没等张元功继续推辞,万历帝发话了,“你等不必推辞了,北海王此言有理,天津总兵就由张元功担任,平日驻扎京师即可,另外京营总兵由副总兵成国公朱鼎成即日接任,其余北海王所请皆从之”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心满意足的众人当即山呼万岁,朱以歌和张元功相视一眼都露出大家都懂的会心一下,如此一来朱以歌也就放心了,这张元功接任后身为朱以歌利益既得体除了皇帝最大的人,必然不会和朱以歌对着干,所以张元功必然会心领神会的“驻扎”在京师,而至于天津镇的各项事务就交由两位副总兵打理即可,而会心一笑的张元功也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大家在这场早朝上得来个皆大欢喜的局面,而那些脸色铁青的浙党官员却犹如吃了苍蝇一般忿恨在心,毕竟他们被阴了生气也是在所难免滴,尤其是领头人礼部尚书沈一贯的心中更是从不甘到忿恨再到今天的一丝恐惧,他终于隐隐意识到他们文人维持统治的时代就快要过去了,而朱以歌此人却正是他们永远都挥之不去的噩梦!(未完待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