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浙党的愤怒和无奈 - 大明之北洋称霸 - 卢龙军节度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七十章浙党的愤怒和无奈

“啪啦——啪嗒——”“混账!岂有此理!这群山老西果然是一群毫无信义之徒,枉我等对他们如此厚待甚至于他们族中子弟我们都使出大力气给他们升官,最后换来的是什么!是背叛,真乃无耻之徒!”

宁波府内一处豪宅传来阵阵年老的咒骂声和茶壶碗碟摔碎的声音,这名老者赫然和礼部尚书沈一贯有八分相似却是沈一贯的堂弟沈一中是也,也是微商沈家商行的当家人。刚刚过完他的六十大寿后还没等高兴几天,就被北方传来的阵阵噩耗给气的浑身颤抖,怒不可遏。

因为何事呢?原来却是半个月前被联手打压的那个不听话总是标新立异的信和商行居然成功靠上天津镇的北海郡王殿下,最后北方的主要商业集团——晋商最后居然没能制得住信和商行这区区“新人”;最后被人家不但将贸易壁垒给打破还被人家硬生生的在身上剜去了一块肉,如此能不生气吗?究其原因还是利益罢了.

这些仇视朱以歌的微商、晋商、海商等组成的商人联盟们无非就是运用人脉无论是威逼或是利诱就是一个目的——不许买你的货!

虽然那些小门小户的经销商有不少心存不忿认为他们这些大鳄挡住了自己的财路,但随叫人家是大鳄呢

于是乎迫于无奈,那些挂靠在这些商业集团下的小商户们就不得不如此行事了,即使人家信和商行有着如此物美价廉的优秀货源也只得光看着眼馋了,毕竟神仙打架凡人还是躲远远为妙。

不过,就在半个月前信和商行出奇招,引进了令这些庞大的商业大鳄们还要恐惧朱以歌后,一切的形势都变了。朱以歌一参合,信和商行等于有了一个天然不倒的大靠山,有了权势那么还怕钱进不来吗?很快,没几天和朱以歌相好的京中权贵以及九边的军将们都或多或少得到朱以歌的知会一声说日后朱以歌不会直接进入大明内地市场了,一切都交由信和商行来完成,这一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蜂拥而至朝信和商行而来,这句话说的够明白了吧,不是傻子都知道这个所谓的信和商行无非就是朱以歌弄出来的马甲罢了,开玩笑能有如此和这位大明朝风头正盛的王爷打好关系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呢。于是乎,仅仅凭着朱以歌的一句话就将看似凶险无比的贸易壁垒给击的是支离破碎,这个口子算是彻底被打开了,只要能开个口子还怕这个口子扩大不了吗?

很明显,渠守信和常必和自然不是庸才,所以见得如此大好形势,哪能不赶紧抢占先机,就这样口子逐渐越来越大,信和商行分号几乎在半个月间拓展到山西、山东、北直隶、辽东、河南、甚至江淮北部都出现了些许信和商行的身影,他们所卖的货物物美价廉,无论是结实耐用精致美观的布匹还是丝毫不掺假的粮食和食盐或是精巧结实的各种五金工具都深受大明各阶层民众的喜欢,也就在这短短半个月信和商行光盈利就达到了三百万两缴纳赋税更是足额不缺,甚至据说连皇上都惊动了.还据说当皇上得知是朱以歌参与其中后当庭龙颜大悦露出一丝会心的笑容

虽然渠、常二兄弟这半个多月都快累成狗了,但他们心中却依然难扫喜悦之情,再苦再累也比他们之前无所事事的时候要强,现在两兄弟细细回想起都觉得自己身处于宛若昨日一般梦境未醒之时的境地,最后当看见盈利的银两不断搬进天津总号的地下库时,哥俩的心这才感觉踏实万分,再也没有一丝之前一边赚钱一边担惊受怕患得患失的心情,自从哥俩成功地靠上了这位北海郡王的大山后,二人甚至就连睡觉都能笑醒了。

而与此同时,朱以歌移民工作也做的尤为成功,政策当初一传出后。天津镇的所有家庭都开始暗自盘算,而出于对他们的恩人王爷殿下的信任,最后所有天津镇的军户们都表态支持朱以歌的政策,最后当朱以歌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一股欣慰的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这么多年担惊受怕费劲受力朱以歌的努力终于换回了成果,为何朱以歌这么多年依然没有像其他穿越前辈那样称霸天下反而在皇帝麾下做起了乖宝宝,为什么朱以歌会一边大肆经商敛财一边不惜皇帝猜忌也要养着数万精锐大军——无他安全感耳!

如今朱以歌终于再一次验证了他麾下这八十多万男女老少军户们的心意,至少朱以歌觉得这几年的穿越生涯真的没有白过,一个字值!无论大海滔天至少他身边的这八十多万军户是鼎力支持他的,有了他们的忠诚就足够了,朱以歌那自从穿越以来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能歇上一歇了

这边麾下的军户们表态后,天津镇的官府这边犹如发动机撞见汽油一般开始高速的运转起来,之前做的准备工作大部分都已完成,停放在港口码头上的工厂的机械设备以及农作物和种子还有数都数不清的用于基础建设的各种五金工具等物件在人员齐备后立刻装船出海目标——北海道!

此次第一批移民之所以带上这么多的农作物和基建工具无非就是为后面的移民打个坚实的基础,毕竟此时北海道说是荒无人烟朱以歌也没骗大家伙儿,此时距离倭国占据开发北海道至少还有两百多年的时间。而此时光靠建立在北海道最南端的松前城倭国也不可能完成占据如此庞大领土的任务毕竟人家国内三岛还不够人家玩耍呢,谁还有工夫搭理这荒郊野岛呢,最后自然而然的就便宜了朱以歌身上,北海道的荒凉可想而知,虽然环境好点但也不能当饭吃所以带上这些东西亦是殖民必备的程序。

军户们的报名热情实在是超乎人们的想象,几乎挨家挨户就是连家中独子的都报上名额“企图”为自己的某个未出生的儿子或是孙子某个后路,而在中国像这样为自己或是为自己的后人留后路的风俗亦是刻印在骨子里。于是看到此等火爆的场景,朱以歌连忙示下加紧发派人手其他各司曹的官吏全部停下手上的工作全力加入其中,由于朱以歌用后世烂大街的公司管理的先进理管理自己麾下各部门,所以工作虽然出了一些小纰漏但在五天的时间里总算堪堪将报名的工作整理完毕。

接下来就顺利多了,第一批移民已经整装待发直接和装载物资的运输船一起开往北海道,他们将会是北海道建设中的基石所有未来的北海国主要的产业设备和行业都将有他们的身影存在,不是朱以歌任人唯亲哪怕是任何人也不可能放着自己熟悉的老人不用反而任用刚见面的人,所以说这第一批十万人(连算上大军的家属在内)的前途就不需要考虑了,夸张点说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未来就是天天躺着几乎都能够几代人吃饭了。

先不提天津镇移民的事情,与此同时这座豪宅内的大厅坐着不少人都是江南浙党士绅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即是官员同时也是家财万贯的商人,包括刚刚大发雷霆的沈一中都不约而同陷入了一种恐惧的沉默。

过了许久,一名穿着类似文士风范的精瘦的中年男子悠悠地开口道:“世叔何必为此动怒呢?正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眼前放着如此重利即是换做小侄恐怕也禁不住诱惑呀~~”

此言一出厅内众人虽然很不甘心但却也说的在理大家都心知肚明纷纷低下头没有说话,沈一中见此不想叫小辈落面子强自争辩道:“陈云贤侄此言差矣!总之那.那也不能如此行事啊!我们行商天下靠的是什么?还不是信誉二字,而是你再瞧瞧晋商的那帮家伙们,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还对得起信誉这两个字吗?”

“哎~~”陈云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世叔难道您还没看清吗?其实这次对天津镇制裁之所以失败其实追其缘由主要就是我们惹到了不该惹的对手”

“他太强大了,我们自从和那位爷对上后无不是在他手上吃瘪、失利接着还是吃瘪、失利,所以说即使晋商真的全力以赴了到最后失败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终究那位爷的态度也是当今的圣上的态度,在大明朝谁最大?嗯?当然是皇上了,谁敢比皇上大,呵呵~~那就离死不远了。再者说,人家北地的晋商和其他北地商人几乎和那北海王毫无利益瓜葛,粮食?北地本身就不是产粮大省,这里面的利润大头其实都被我等占据了像晋商那群人无非就是做个二手贩子罢了,布匹?那更可笑了,小侄还从未听说北方比我们南方还能盛产布匹,再加上盐?山西的盐池或许有些利益冲突但那也不大,面对北地和西北以及蒙古辽东这些如此广袤的市场两家盐场可能打生打死的吗?撑也该撑死了吧?所以说小侄以为究其原因都在于一个利字上面,只不过晋商和朱以歌几乎没什么冲突而我们同行相斥冲突的太多才以至于今天的这个局面.”

“嘶~~~砸砸~~”陈云一通分析后厅内众人无不倒吸凉气直咬后槽牙,确实一直以来他们都是一叶障目当局者迷没有看清楚失败的根源,今天终于被一个小辈所点破虽然面子上不好受,但至少他们觉得现在被点出来,也好过到最后人家刀架在你脖子上时在醒悟好受得多吧。

“贤侄此言甚是,为叔之前确实是一叶障目哇,细细想来那朱以歌着实是恐怖,竟然步步都算计在我们前面,是我等每每出手都殊为被动,这次我们还是输了看来我们是老啦~~现在的年轻人可不得了喽~~”沈一中亦是回过神儿来自发感慨道。其余一众老家伙们皆是深有同感仿佛觉得自己距离那块棺材板不远矣

刚刚发言的陈云尴尬的讪讪一笑,随即带着一丝恭维的语气书说道:“哎呦~~诸位世叔如何能称得上老哇?值此我浙党大难之际,还需诸位世叔引导才行呀!不提别的,光提前些日子对朝廷来了一招精彩的打草惊蛇之计就够我等后辈顶礼膜拜了;这招一出,朝廷想要对我等收矿税的爪子也收了回去没了动静,真可谓是精彩之极啊!侄儿佩服~~佩服哇~~”

“呵呵~~哪里哪里~~”

“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陈云的恭维声倒是颇为受用,一人老了都会想听写好听话要不然历史上皇帝一到老后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他身份的“荒唐”事,不过人一老也同时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判断力,他们不知道陈云的这一阵阵恭维声中到底藏着什么刀剑,没有察觉的众位老人一高兴顿时又开始欢天喜地的心甘情愿充当起马前卒来,而分属于不同家族势力的陈云代表的陈家却在暗处冷眼旁观。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