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燃烧的长江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曲折东流,干流经过整个中国南部的十一个省份,是亚洲第一大河。
长江流域内地貌多样,高程差异极大,大部分区域温暖湿润,降雨量充沛,耕地资源丰富,还蕴藏着丰富的盐矿资源。
自200万年前的“巫山人”起始,长江流域孕育了先秦时期的巴、蜀、楚、吴、越,等诸多文明,而且持续繁荣,堪称中华文明的摇篮。
孙坚,生于公元155年,他出生在扬州吴郡富春县,相传其祖上是兵家至圣孙武。
孙坚出自寒门豪族,年少时担任县吏,以勇猛尚武显名,被召署假尉。
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孙坚担任吴郡司马,募集兵勇,参与平定会稽地区响应许昌的暴动。
后历任盐渎县丞、盱眙县丞、下邳县丞。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席卷汉末的黄巾起义爆发,孙坚率淮泗精兵至河南镇压黄巾军,任佐军司马。
汝南、颍川一带的黄巾军退守宛城后,孙坚领兵率先破城。
汉灵帝死后,孙坚兼并了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这两股势力,并且在联军讨董失败后,依附袁术势力。
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孙坚性情勇烈,武艺高强,亦有智谋,是东吴基业的实际开创者。其在汉末乱局中以军事活动起家,特别是在江淮地区的活动,为其家族子弟此后经略江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描写孙坚的篇幅不算多。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登场。跨江击刘表的时候,孙坚就已经领盒饭了。
笔者小时候玩《三国志》游戏的时候,孙坚的武力和统帅都是超级高的,那个时候笔者就在想,这么猛的人物,怎么那么早就领盒饭了,实在是遗憾。
之前笔者写过的几个三国类型的作品,其中孙坚几乎都是一个龙套角色,或者说整个东吴势力都是龙套,所以在本作中,笔者特意开出一个部分:“燃烧的长江”,分别写孙坚、孙策、孙权三个人的故事。
小时候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笔者最爱看的就是“火烧赤壁”的剧情,那场面简直是震撼,估计三国演义剧组的一大半经费,都用在拍这场戏了。
贯穿整个赤壁之战剧情的,还有“诸葛亮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周瑜黄盖演绎苦肉计”、“庞统献连环计”、“蒋干盗书”、“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些故事,笔者不得不佩服罗贯中老爷子的写作本领。
而赤壁之战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长江之上,是曹操为了统一南方发动的最后一战,可惜最后功败垂成,不然就不会有后面几百年的乱世了。
在前文“霸王的大陆”最后一回,笔者写到袁绍、董卓先后称帝,而吕布、曹操作为汉室的擎天玉柱,与这两个伪帝之间对决的故事,并没有结束,笔者会夹杂在“燃烧的长江”中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