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不该说的,就不能说。……
纺织厂待遇好,环境好,所以新年一过,这边刚放出要招工的消息,立马庄子就被人给围住了,来的有男有女,就算是女人来应聘,也大多是家里男人给送过来的。
毕竟,他们也会担心这样好的做工,是不是骗子,怎么也得来看看,确保自家女眷不会被骗被拐卖。
别以为京城,天子脚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另一边呢,耿文华也请了胤禛帮忙,就是加强庄子周边巡逻,不许有任何的=地痞流氓来捣乱。再有就是特意发宣传单,表示这招工只有这一个地方,另外别的说招工的,全都是骗子,让人别信。
京城周边的县城,乡镇,也都让人去宣传——整个京城,目前也之后这一个纺织厂,地点就在京郊庄子,那庄子就叫百禽庄,但凡要你去别的地方做工的,也基本上都是骗子。
她这个纺织厂是寄托了她所有的理想目标希望的,所以她是坚决不许在招工初期就出现问题的,就现代那种信息传播比较广的,还时常有招工诈骗的事情呢,更何况是这信息十分不流通的古代了。
所以她必得要宣传到位,以免有人用招工的名头,来拐卖人口。
别以为这纺织厂是她开的,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连选秀这种的事情,民间都有可能会人贩子打着宫中的名义来拐卖少女,她一个侧福晋,算什么呢?
与其赌自己这个侧福晋的威名,倒不如直接宣传防骗手段。
为此耿文华还特意编纂了个防拐骗小册子,让自己的印刷铺子印刷了,谁若是卖绘本,这小册子就白送。于是,本就赔钱的生意……越发的入不敷出了。
她看着印刷铺子送来的账本发呆的时候,胤禛从外面进来,扫一眼,就忍不住劝道:“若是赔的厉害,倒不如关门了?”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不能关门呢。”成年人的思想是很难转变的,尤其是这大清,她现在要是去人群里面宣传什么共产主义,就算是康熙念在她的功劳上不将她给杀掉,那些听她宣传的百姓,估计也要当她是鬼怪,将她给烧死的。
所以,学习得成娃娃抓起。绘本这东西,是她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再者,就算是她改变不了社会,但她若是能在物理化学方面进行启蒙,那也算是功德一件。
她现在这绘本,除了森林小故事,已经开始写的生活小百科了,接下来的安排是天气的变化以及由来,她特意买了所有的农书,让印刷铺子的掌柜免费给画手们送。
忽然中断这生意,她是决不允许的。
耿文华叹口气:“要将炸鸡铺子那边的钱给分过去,如此算的话,就相当于是有一个炸鸡铺子也是不赚钱的。”实际上人家是赚钱的。
胤禛顿了顿才说道:“买画本的人也不是很多……”
所以耿文华的坚持,不一定有意义。
耿文华笑眯眯的:“但凡有一个,这生意就不能断。要不然这样吧,我和朝廷合作,等日后……”
她伸手捂住嘴巴,剩下的话不能说了。
胤禛倒是挺有兴趣:“日后怎么样?”
“朝廷可以多开学院,然后朝廷指定学院买我的教科书。”耿文华笑眯眯的,这教材可是很赚钱的生意,连义务教育,都是家长自己掏钱买书呢。
所以掌握了这个官方渠道,就等于是一块儿肥肉掉在自己怀里了。
不等胤禛开口问,耿文华就掰着手指算:“现如今的学院,学的还是太单一了些,要我说就很该多开一些科目,四书五经算作语文,术数算做数学,格物算做物理,变化算做化学,习武算作体育……”
她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一年两本书,五年算一个阶段,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学成之后,成绩优秀者直接为朝廷效劳,成绩不优秀的……朝廷可以安排杂工的活儿给他们。诺大朝廷,加上地方上,总有许多用的上人的地方吧?”
“另外还可以开办医学院,地质学院,军学院……”耿文华眼睛都快变成铜钱的样子了:“这一年得多少教科书呢?这生意要是全归了我……”
那她这印刷铺子可就掌握了全国将近一半的印刷生意了,那到时候,你就是想赔钱,那都是做梦了。
她说的有些快,但胤禛全都听见了,他垂下眼帘,只听耿文华说的这些小学中学大学三个词语,就能知道她所说的学院,必然是一个很成熟的体系。
什么意思呢?
就是这个国家所有的读书人,从小到大要学的东西,都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框架了,甚至可以猜测,就算是普通人,他也能大概知道这些学校里学的是什么,具体内容可能不清楚不知道,但这个核心必然是知道的。
管中窥豹,那是不是这个国家的教育,就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她的国民,可能是有一大半,都是读书人呢?就算读不了大学,也必然读过中学,就算上不了中学,也必然是念过小学?
这就是一个很让人震惊的概念了,耿文华甚至觉得,只这一个教材的事儿,就能确保她的印刷铺子大赚特赚……那就是在她的印象中,这个教科书的印刷,也是一个很巨大的量吧?
胤禛心跳的有些重,一个国家的子民,若是有六成以上的人能读书,那这个国家,该有钱成什么样子呢?就算是大宋,有名的富藏于民,也不敢说自己的国民,有六成是有条件能读书的。
整个大清,能读的起书的人家,不到三成。
胤禛再一次窥见耿文华的来处,比他想的,更为富豪强大。
他伸手捏了一下耿文华的脸颊,打断她的话:“你说这些,都不太可能做得到。学四书五经是为了什么?科举,若是按照你说的,学别的,也能被朝廷选中,那就相当于是要改革科举。科举这个东西……”
并不能动。
大清的科举,还和以前的都不太相同。说起来,还是那句话,少数人想要统治多数人,就必得有一定的手段,清朝的统治者,爱新觉罗家想要坐稳汉人的江山,就必得要选拔出来甘愿为满人效劳的官员,那么在选拔的时候,上面是必然要考虑到一些事情的。
就比如这考题,前朝会问航海对朝廷的好处坏处。到了大清,那试卷上只会问,忠君这个词儿是如何解释。
对文人来说,这一次次的科举,就是在慢慢的将他们的思维框起来了,你符合朝廷的要求,你就能当官儿,为朝廷效劳。你不符合朝廷的要求,那你就是再有才华,也只能是落榜,无缘仕途。
当然,也并不是说朝廷每次的科举都是这种题目,但就算是别的,也必然是有前提条件的。
皇上倒是因着满汉人数不同,当年也曾想过改革科举,将满汉科举给分开,可这种改变,也只一次,随后就又换了回来。
可见这科举,并非是想改就能改的。
耿文华并不失望难过,照旧是笑眯眯的:“我知道,但凡改革,哪个不是要经过痛苦甚至鲜血的呢?若是换了别人,我定然是不提的,但王爷又不是那些个人,王爷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心志坚定,顶天立地的男人。”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那土地改革制度,不就是雍正完成的吗?
摊丁入亩,历朝历代,谁做成了?唯独一个雍正,只这一条,他就能在明君之中,占一席之位,更不要提还有许多别的改革了,比如说,废除贱籍,耿文华刚知道这个词儿的时候,那心里的震撼简直了,贱籍是哪朝哪代都有的,可谁想到了为这样一个群体发声的?也只一个雍正,很有魄力的直接废除了这个存在。
他简直就是……底层老百姓的救星。
只可惜,他的所作所为,注定是要得罪中间那一撮人的,于是在这些人的笔下,雍正就变成了一个……多疑狠辣的人。不过,幸好历史是公正的,只要做过,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他的好,也自然会被人看见。
所以,这个科举,就算是现在不能改革,但胤禛若是愿意,说不定有生之年,她当真能看见教育方面的改革?
胤禛面色顿了顿,挑眉:“你倒是对爷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