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流民归心她竟一出手就得到了上下民心…… - 阿霁今天造反了吗 - 喻在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6章流民归心她竟一出手就得到了上下民心……

第136章流民归心她竟一出手就得到了上下民心……

流民的确是极容易作乱的,特别是这一支蜀中来的流民,并不是零散逃难而来,而是以乡里、豪族为单位,有组织地迁徙而来的。

这就意味着,这批流民要想组织起一个武装力量来,是非常容易的。

杜弢(tāo韬)现在就在琢磨这个事情。

他是蜀郡成都人,家里是蜀中豪族,父祖皆曾在朝为官,他自己是罗尚举的秀才,后来还当过罗尚的别驾。

当日罗尚催逼陇上流人返乡,李特的谋主阎式求到了杜弢这里,杜弢便去劝说罗尚宽限流民一年。

罗尚不听,杜弢尚未及而立之年,到底沉不住气,一时面子上挂不住,便直接撂挑子走人。

罗尚也自持身份,不肯低头,两人就此闹掰。之后李氏把益州搅得民不聊生,杜弢便跟着流民潮,来到了荆州避难。

这一路行来,大半的人都死在半道上了。队伍里那些德高望重的,也大都上了年纪,即便是有仆从家人伺候,也基本上是没能撑到荆州。

当这支流民队伍到达临沅的时候,正值壮年的杜弢已经隐隐成了流民的头脑。

“咱们当真要这么做么?”同为巴蜀流人的汝班有些忐忑,“这可是杀头的买卖!”

杜弢就叹了口气,“客主难久,嫌隙易构,咱们在人家的地盘上,仰人鼻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当年那些陇上流民的苦楚,他如今也算是体会了个十足。

“那依景文兄看,咱们若是振臂一呼,这些流民当真肯一同举事吗?”汝班压低了声音。

杜弢声音亦是沉沉,“无地无粮,又为荆人所不容,举事还有一条活路,他们知道该怎么选。况且这支军队新入主临沅,根基尚不稳定,咱们这么着……”

就在他们暗中合计之时,临沅的菜市口却很热闹。

老百姓们听说阿彻大王要当街处决那些鱼肉乡里的官吏,一改之前陇上军进城之时龟缩在家的状态,都纷纷挤上了街头。

菜市口的正中央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堆上了一个土台子,一溜伪汉官吏带着重重的枷锁,面向百姓跪在上面。

“竟真要杀了那些官儿吗?”老老少少们在台下窃窃私语。

他们搞不懂什么大晋、大汉的,只知道那些人是当官的,是惹不起的大人物。

这段时间,他们被这些伪汉官吏荼毒欺压,日子差一点就过不下去了,可谁又敢反抗呢。

就在乡民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文吏模样的人走到台前,详详细细地将他们如何接到百姓告状,如何查实这些人的罪名都一一说了。

“眼下罪证确凿,阿彻大王有令,将这些贼子杀头以谢百姓!”

在百姓的欢呼中,一队兵卒拎着大刀长斧走了上来,就在土台之上,将那些原本就是劫盗小人的官吏就地斩杀。

人头滚滚落地,血飚得到处都是。

人群有一瞬间的安静,数息之后,便忽然爆发出震天的喊声来。

有人看到了抢走自家房契的贼首伏诛,喜极而泣。

有人见到打死自己亲人的仇寇人头落地,疯狂嘶吼。

有人瞧见搬走自己家最后一袋粮食的差役殒命,大呼痛快。

…………

“这个大王可真厉害!居然连大官都敢杀。”

“可不是嘛!阿彻大王的军队进城,竟是无人抢劫,之前那些官兵可不是这样的。”被张昌的军队劫掠过的百姓此时谈起这个,人人心有余悸。

“我看呐,她不是大王,竟像是下凡的星宿!”

紧接着,之前那个文吏再度走到了台子上,就站在血泊中宣布了些什么,又引来台下百姓连声叫好。

·

当杜弢还在城外那个益州流民的据点中跟汝班嘀嘀咕咕的时候,忽然听到窝棚外吵吵嚷嚷的。

是今日入城的那批流民回来了。

他们似乎语速极快地在讨论着什么,有人说得开心了,便大嚷一句——

“这回可大好了!”

“咱们可算能活得下去了!”

杜弢同汝班一愣,掀开窝棚,唤那汉子,“何事吵嚷?”

适才大嚷的流民见是杜郎君问话,便热情地回答道:“郎君还不知道吧!那刚刚入城的阿彻大王宣布,要给咱们这些流民造册分地!到时候还会给咱们发种粮,说是一年能种两季的仙种!咱们这可不就是有了活路了吗!”

汝班蹙了蹙眉,“有了地又如何?就是什么仙种,等能吃上粮食,也是明年的事情了。你能饿到明年吗?”

“有活路!有活路!”那流民的身后蹿出来一个小一圈的汉子,“阿彻大王说要最近造船,要招工匠、招力工,管饭的!”

汝班哼了一声,“造船的工匠?那是杂户!人下之人!你们在蜀中时也算良民,如何甘入贱籍!”

“不只是这一条路,阿彻大王的军中也招士卒和民夫,也都管饭的!”

汝班面上轻蔑之色更甚,“你们难道想做军户?”

须知道,晋时的军户制度是沿用的曹老板的士家制度,是非常惨的。

一旦成为了军户,战时给晋廷卖命,闲时便给朝廷种田,自家有牛的交七成的佃租,要借官牛的,再加一成租。

当然,除了这两项义务,时不时的还有各类劳役随时来抽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