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一零五章
第105章第一零五章
禾一欣作为外行人,没法单凭眼睛看出医术的高低,但能感受到,情绪稳定的医护人员是怎样的人间瑰宝。
因为看阿年怎么都抽不出来血,禾一欣都觉得发麻,可接替来试试抽血的医生护士,语速都没有变的,还能和阿年有一搭没一搭聊个天。
好像只是让阿年来比划一下,擦擦酒精球消毒,有的时候针头都已经比划上去了,但因为下针位置不合适,就又放回去了。
“好了,这会儿抽不出来血没事,来,袖子拉下来,我们来查个体。”
抽血折腾了这么长时间,帮阿年把袖子理好的医生护士都没有说别的话,然后一个很有妈妈气质的中年女医生招手,让阿年到她那里去,准备先进行查体。
在边疆基本没有人的地方,设这么一个医疗点,其实很不容易,除了药物、医疗器械之外,还有医护人员也很难配足。
人会向往更好的生活,是天性。
大城市里的三甲医院还总是患者爆满,需要更多的好医生好护士,谁会没事往极其偏僻,一年可能都没法回几次家,接触的患者其实也比较有限的地方走。
不管是福利待遇,还是职业经验的增长,都不值得的。
但反而越是这样的地方,就越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水平要求比较高,患者虽然比较少,但遇到的疾病却不简单,这里海拔高含氧量低,气候反常有的时候极冷,紫外线强很容易损害皮肤和眼球,以及饮食较为单一,更不利于身体健康。
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硬是把医护人员反促成“全科选手”,起码要承担诊治病情的第一道防线,什么都要懂一点,就算没法全部解决问题,也要能控制住,安排病号怎么送到最近的市区医院里,如何对接之类的。
在外界环境过分艰苦困难的时候,努力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其实都像火塘添柴一样,从自己这里拿出些什么奉献出去,才能抱团继续生存。
招呼阿年过去的女医生,调侃自己是找了个环境好的地方提前过上退休生活,她之前在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当主任实在太累了,感觉再拿着手术刀卷下去,她都拿不到自己的退休工资。
但实际上,这位算是医疗点医术最高超的定海神针医生了,是因为她小儿子曾是边防战士,在另一个地方服役的时候,在和偷渡的毒贩激烈斗争的时候,为了营救战友力竭后摔下河流英勇牺牲。
沈医生中年丧子,成为烈士的母亲,不知道是怎么挺过刚接到消息那段难熬的时间,后来她就从原来任职的医院离开,收拾好行李来到边防医疗点这里了。
禾一欣和阿年觉得,沈医生看着很有妈妈的气质,可能是因为她真的把边防小战士们当自己的孩子看。
因为付出爱和关怀,所以,才会有妈妈的感觉。
阿年抽血失败后,本来还挺僵硬的,被沈医生带过去,先摸了摸凉凉的小手之后,搬来一个小太阳暖风机,才在帘子后面按一按,摸一摸和敲一敲。
一般来说,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查体的时候,更要着重关注一些身体部位。
但阿年的配合度极高,基本沈医生检查到哪里的时候,阿年都会说会不会痛,或者有什么不舒服。
禾一欣也跟着进了帘子,看阿年精神状态很好,反应也特别灵敏的样子,仔细看了看沈医生的脸色,好像依旧温和,那是不是除了左臂之外,没什么大的事情?
还别说,人在医院就会忍不住紧张,自动学会看脸色,禾一欣有着观摩医生眼神和脸色变化的丰富经验,但沈医生更是情绪一点都不露出来,依旧温和包容地像是妈妈,手摁在阿年肚子上的时候,让阿年都下意识去圈住了她的脖颈。
这是小孩子,想要抱住妈妈的本能反应。
初步检查完之后,禾一欣也不知道沈医生是怎么记录的,看阿年的衣服已经整理好,就凑上去问,“医生,阿年的检查结果怎么样?有没有什么能替代抽血的检查,就像拍一下脑袋或胸部,能看到身体里面那种?”
新历的检查仪器和旧历不太一样,但人的生理条件摆在这里,检查方向还是大致一样的,禾一欣实在不想让阿年的脑瓜或脖子上扎上抽血针,所以想问问,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检查。
她也不太清楚,这个时间旧历的医学技术发展如何,但b超、ct这些应该是可以的,先换这种不需要扎阿年的检查比较好。
“是说影像检查对吗?有的,我们这里做不了很复杂的,但基础的都能做。等下午吃饱饭,午休睡一会儿,我们再继续好不好?”
没有直接回答检查结果,沈医生后半句是对阿年说的,和宣布放学差不多,让阿年先跟着禾一欣去正常吃饭,其余的事情不着急。
医疗点已经安排人送王青夫妻俩离开,去最近的市区医院进行后续的恢复和修养,正好能把沈医生申请的医学用纳米机器人带回来。
说别的,禾一欣不太懂,但一说纳米机器人,她就很熟悉了。
“是那种口服或注射之后,被称为全能医生的纳米机器人吗?”
原来新历常用的纳米机器人,在旧历这个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可能技术还比较初级,但已经能投入使用,让禾一欣很惊讶。
她觉得自己可能是被历史课里面,什么放血疗法,直接锯断等等旧历医学发展事故误导,导致她觉得这个阶段医学水平可能还有点野蛮,担心阿年抽不出来血,直接被医护人员想一些放血大招吓到,才委婉问问,有没有替代的检查方式。
没想到沈医生直接说,有纳米机器人!
看禾一欣居然听过,沈医生也挺乐意和她多说几句的,纳米机器人也是今年才算是正式投入使用的“医学明星产品”。
但没有禾一欣想的那么全能,暂时不包括送药治疗的功能,主要还是可以分析血液状况,正好适用阿年这种抽不出来血,但身体一定有问题的情况。
初步查体的结果,其实并不太好,沈医生怀疑阿年的脏器也有问题,甚至对痛感的敏锐度都不对,但她没直接说,想等血液检查出来,免得吓到小孩。
医疗点没有储存纳米机器人的条件,而且这个产品因为数量还比较少,不算是完全推广开来,所以沈医生是需要申请才能拿到的。
也就是医疗点这边,有政策保护和扶持,沈医生自己的内部权限也比较高,才能当天就通过申请,让送王青夫妻俩出去的小战士帮忙一起带回来。
禾一欣和阿年跟着女兵去吃饭,路上本来还想和阿年讲一讲,纳米机器人是什么样子,她自己也接受过多次相关治疗。
但旁边有其他人,加上她担心旧历现在的纳米机器人还是最古早版本,有什么信息误差,还是闭上嘴,先吃饭,等吃饱了再和阿年用心声偷偷讲。
把单人版读心术,变成讲悄悄话的专属技能,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但禾一欣和阿年都觉得挺正常的,这可是她俩的羁绊!禾一欣说的!
实际上,也幸亏禾一欣没有说出口,否则按照旁边小战士的敏锐度,说不定现在就要发现她的异常了。
因为现阶段的纳米机器人,其实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也只算是刚刚解决了“纳米马达”的技术壁垒,向智能化更进一步而已,作为医学发展微观世界的主力产品,纳米机器人还有很远的路,才能走到禾一欣用过的技术功能。
这毕竟是个学科高度交叉的领域,涉及的学科至少包括生物学、材料、物理、化学、人工智能、微纳电子等等,哪怕禾一欣有意控制,也很容易说漏嘴,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用心声和阿年说。
新历的纳米机器人,有点像旧历的科幻动画,定位是‘自带使命的迷你战斗机’,可以适应体内循环系统的“高速”,也能精准导航到达病灶,可以携带药物跨过血脑屏障,也不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敌对,还可以同步外界的影像记录,提前发现一些隐藏病情。
甚至连完成工作,离开身体,都是自行分解,通过代谢就彻底消失。
阿年和听故事一样,呆在禾一欣身边听心声,她脑海里想象的画面,也和活泼的动画片差不多,等纳米机器人送到,注射到身体内再等待检查结果的时候,还用大眼睛巴巴的望着禾一欣,她还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