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顺杆爬没人权 - 我是演技派 - 陈奔驰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我是演技派 >

第178章顺杆爬没人权

“我看过你的作品。”贺新答非所问道。

“哟,您也看过《星期四,星期三》啊!”宁皓明显一副受宠若惊道。

这时候他就这么一部作品,去年还在京城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和大学生电影数码媒体竞赛银奖。不过就跟贾科长当年的《小山回家》同样在京城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奖一样,没什么卵用。

《星期四,星期三》作为一部学生作品,除了在电影节上放过几场之后,就被束之高阁,受众并不多。

贺新上辈子记忆中宁皓的作品除了疯狂系列,还有就是《黄金大劫案》、《无人区》这类的。对他这部学生作品毫无印象,只是在郝荣的办公室里无意中看到了这部片子的光盘,最主要的是光盘上印着“导演:宁皓”的字样,而且之后还听郝荣介绍说是去年京城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的作品,这才借了拿回去看了看。

其实《星期四,星期三》这个名字跟片子的内容一点关系都没有,唯一能够起到的就是标题的作用。

画质粗粝,构图和剪辑其实都挺一般的,七十多分钟的片长有点尴尬,长片不像长片,短片不像短片的,更多的像是缺一个故事的未完成的作品。

只是里面三个有点类似寓言的,不经意间透着点小幽默的小故事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你这片子里面是不是还缺个故事?”

宁皓乐了,道:“很多人都这么问,一开始我是想拍四个故事,还有一个讲和尚化缘修庙的故事。只是后来发现这个故事太长,放在里面不合适。”

说着,这货挠挠头皮,难得露出羞涩的笑意道:“其实还有最主要的原因是拍完前面三个小故事没钱了,只能这么将就一下。”

别看这货现在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他之前在背后骂自己傻逼这件事,贺新心里可是一直记着。

这会儿贺新便趁机露出满脸惋惜之色道:“那真是太可惜了,如果再加上一个故事,那就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了,完全可以拿出去参加电影节的。”

“这个我可不敢想,再说我这是用dv拍的,转胶还得一大笔钱呢,我可出不起。”宁皓笑呵呵道。

一部用dv或者录像带拍的片子转成胶片少说也得几十万,此时的宁皓当然掏不起这笔钱,再说参加电影节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正如他说的那样,想都不敢想,也没有这个门路。

“也不一定非要转胶啊,我听说明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要增加一个亚洲dv电影的竞赛单元,你完全可以去参加这个。”

所谓香港国际电影节,最开始是香港市政局官方主办的放映一些国际电影、亚洲制作,以及香港当代电影和回顾系列。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电影交易平台和为金像奖预热。就跟台北国际电影节和金马奖的这种模式差不多。

香港国际电影节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举行,因为不设大奖,属于非竞赛性质的放映活动,其竞赛单元基本针对新人新作。

竞赛单元主要有新秀电影竞赛,纪录片竞赛,国际短片竞赛等等,当年贾科长就是凭借《小山回家》获得国际短片竞赛金奖才得以发迹。

贺新平时一直跟关金鹏以及一些当初相处的比较好的香港幕后工作人员保持着联系,除了日常问候,聊的最多的还是电影。

dv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如今已经逐渐成熟,比如贾科长故乡三部曲中最后一部《任逍遥》就是用dv拍摄的,包括韩国釜山电影节在内,如今很多电影节都有dv作品放映的环节。

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当然不甘人后。关于明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就要增加一个亚洲dv电影的竞赛单元的消息,贺新就是听关金鹏说的。

据说是以鼓励亚洲dv电影的发展。

然后贺新抱着故意恶心对方的心态,再次故作惋惜姿态的摇头道:“可惜你这作品现在是个半吊子,即便拿出参展也不一定能获奖。”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话音刚落就见坐在旁边的那个胖头鱼目光闪闪的看着他,迫不及待道:“贺先生,这么说您有门路帮我参赛?”

“呃……”

他没想到这货居然不按常理出牌,只得硬着头皮道:“这个我倒是可以帮你问问,不过就你现在这个半吊子……”

“没事,没事,我可以把那个和尚化缘修庙的故事补上去。”

“你有时间吗?那边电影节三月中旬开幕,作品最起码二月底就要交上去。”

“有啊,我放寒假回家过年的时候顺手就拍了。”

“还要后期制作,来得及吗?”

“把片子剪一剪,再插点音乐,绝对没问题。”

“那……那到时我帮你问问,但成不成我可不好说啊。”

当贺新说出这句话后,心里那个后悔哟,这哪是恶心人家,分明是恶心自己,给自己找事嘛!

还有,这哪是傻乎乎的胖头鱼啊,分明就是一只精明的猴子好不好,顺杆爬的能力贼强,难怪后世开个电影公司也叫坏猴子影业。

“那没事,没事,只要您肯帮忙就成,再说您以前都跟香港大导演合作过,这路子肯定广!”

嚯!

听这货的口气,分明是要自己一定帮他把这事给办成了。

“呃,那到时我找关金鹏导演帮你问问。”

说完,他再也不想再搭理这只伪装成胖头鱼的坏猴子,从包里拿出自己写的有关刘东北的人物小传递给坐在对面的,脸上一直挂着礼貌笑容的沈岩道:“沈导,这是我写的人物小传,您请过目。”

人物小传已然成为贺新研究角色的必修课,而且很多时候他不是写一篇,甚至有时在拍戏的时候,有了新的感悟,他会不断地补充完善,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比如前不久拍《紫蝴蝶》的时候,他前前后后写了四五篇有关司徒的人物小传。

但显然沈岩接过人物小传的时候,脸上明显闪过一丝意外之色,之后花了近一刻钟的时间仔仔细细读完这篇近万字的人物小传之后,先是很客气的恭维了一番,然后又谈了一些自己对这篇人物小传感悟。

贺新总感觉这位沈导有些过于礼貌和谨慎,忍不住道:“沈导,这只是我个人对角色的理解,您有什么不同意见尽管指出来,咱们一起讨论可以吗?”

“哦,这个当然可以。”沈岩推了推眼镜忙道。

之后沈岩才逐渐放开,提出不少不同的意见。听得出来他对剧本中所有的人物关系都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当然贺新也不会一味盲从,觉得有道理的他虚心接受,但有些相左的意见他也会据理力争。

一番交流下来,两人之间原本还有些生疏和客气的关系也随之迅速拉近。总体来说,贺新对这位新导演的观感不错,至少言之有物,是个比较有想法的导演。

“沈导,咱们这部戏有时间表了么,到时是不是就在京城取景?”贺新最后问道。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也怪,一般一部戏开始筹备,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取景地和开机时间表,这是便于展开开机前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利于演员协调档期。

比如女朋友现在正在拍的那部《天龙八部》,一经立项,就开始在云省的大理和浙省的金华同时开始兴建天龙八部城,用于拍摄,同时也确定了八月中旬开机,到来年年初封镜,暂定五个月的拍摄期,然后才开始物色演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