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 金殿为欢 - 妩卿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金殿为欢 >

第33章

宋南鸢的食指轻轻地按在他的唇|瓣上,他的唇平日里都是浅粉色、病重更显的苍白,可是如今他的唇瞧着颜色美极了、波光潋滟,比姑娘家的胭脂还要诱人。

“在下只亲过姑娘一人。”

闻言,她轻笑一声,抬手不轻不重在他的唇|瓣上按了一下,眼神凉如水、嗓音阴恻恻道:“真的吗?”

“真的。”沈淮清想要回答她,只是发现她的手指仍然按在他的唇|瓣上,他犹豫地皱了下眉头,末了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跟她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会下意识的紧张,害怕自己一不小心便惹了她生气,他总是患得患失,害怕会永远失去她。

温热的呼吸扑在她的指尖,像是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轻柔地落在晚霞上面。

宋南鸢眼神幽幽地盯着他了一段时间,只亲过她一个人啊,那从前他亲的是谁呢?她手下用力,想要不管不顾宣泄心中的暴虐,她想要伸手将他桃花一般的唇瓣揉碎。

最后,她还是住手了,指尖缓缓划过他的胸膛。

最后,她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这就是高不可攀的太子爷啊……

“公子,夜深了,奴家先回去了。”宋南鸢眼眸微抬,抬步到书桌前,随意地提起狼毫笔便在雪白的宣纸上落下三个字。

“字也写完了,公子还不松手吗?”

闻言,沈淮清才如梦初醒,松开了拉着她的袖子。

伴随着木门传来的“吱嘎”一声,原本勉强有些人气的屋子再次陷入一片寂静,沈淮清转身、右手轻轻在宣纸上摸索着,他的指尖感受到浓墨蔓延开来的味道,他唇边露出一个泛着些许苦涩的笑容,随后这摸笑意也如同冬雪缓缓消逝。

最起码,她还是写了他的名字。

她学会的第一个名字,是他的名字。

这就够了。

一阵风吹过,清风从木窗穿过,裹挟着一地清冷铺展开来,风花推开雪白的宣纸,薄韧的宣纸迎风招展,若是他能够看见,定然会大吃一惊。

因为宣纸上落下的两处字迹分明是一模一样。

可惜啊,他看不见。

月光如水、倾泻一地,月落人眠。

翌日,趁着冷月去集市上地的时候,宋南鸢便一道去了清河镇,清晨的雾气徐缓散开,两人坐在马车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倒也还算惬意,马车走到半路的时候,空中飘起蒙蒙细雨,宋南鸢抬手掀开马车帘子,但见雨丝空鳌⒀逃耆缰,微风拂过,她面颊上的白纱迎风飘动。

她垂眸,放下帘子,闭着眼眸靠在马车上。

这小厮是不能给他寻的,人多嘴杂,难免会有风声泄露。

不过拐杖倒是可以。

马车“咕噜噜”在一个地方停下,宋南鸢这才睁开了眼眸,马车外面响起冷月清淡的嗓音,“姑娘,下雨了,我去前面买两把油纸伞,姑娘稍等。”

“嗯。”

雨滴“滴答滴答”坠|落在马车顶,传出一阵空荡荡的声音,她反正也没事做,听着这声音倒也不觉得闷。

很快冷月就回来了,两人各自撑着一把油纸伞,绵软的绣花鞋蜻蜓点水般从微冷的青石板点过,伊人远去、暗香犹存。

拐杖很快就买好了,宋南鸢看了看转身就准备离开的冷月,轻轻拉了一下她黑色的袖子,“冷月,今日再去给你买几件衣裳可好?”

冷月微微一愣,想要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没说,只是神情在那一瞬变得有些奇怪。

姑娘,隔三差五便过来买衣衫,到底是给我买,还是给那公子买的?

想到这几日,姑娘和那公子在府中的暧|昧情景,她总觉得这两个人之间有她不了解的事情,可是瞧着这公子的态度,刚开始确实不认识自家姑娘,反而是姑娘对这公子的态度、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爱吗?

恨吗?

还是两者皆有。

世界上没有空穴来风的爱与恨。

不等冷月想明白,宋南鸢便拉着她到了一家成衣铺,这铺子虽说不大,但是东西倒是一应俱全,“冷月,你先自己挑,喜欢什么就直接包起来。”

说完,她就下意识地朝着一个方向走过去,那个地方摆放的都是一些男式衣衫,虽说不如京城的料子好,但也比麻衣要好上许多。

这些衣衫的颜色都很浅,或是白色、银色或是淡金色,宋南鸢只是看了两眼,便收回了视线。

那老板看见这姑娘如此的表现,心中有些失望,果然下雨天的生意都不好。

“老板,麻烦帮我把这些衣服都包起来吧。”

就在他彻底沮丧的时候,又闻这姑娘如此道。

顿时,这老板的脸上露出一道喜难自禁的笑容,忙不迭替她包了起来。

那厢冷月看见她已经买好了,便走过来动作自然地接过包裹,道:“姑娘,那我们就回去吧。”

宋南鸢走到柜台结账的时候,忽然看见柜台处放着许多各色的丝带,她不由自主想到昨晚他那清澈的眼神,指尖轻轻从丝带上划过,那老板见此,忙不迭笑道:“姑娘好眼光,这丝带真是京城最时兴的女子发饰。”

“京城风尚以世家千金为主,而这世家千金最喜欢的就是端庄华丽的头饰,这丝带未免有些简陋,她们怕是看不上吧。”

“姑娘有所不知,从前的确是如此,但是前些日子京城的元二姑娘便是如此的打扮,”这老板虽说从未去过京城,但是说起话来却是头头是道,“元二姑娘风姿出众、美若桃李,当时她穿着一袭红衣从桥上走过,京城不知多少男儿都看呆了眼,居然还有一个痴儿跳下河、为这姑娘寻死觅活。”

“当时元二姑娘未佩戴任何珠玉,满头青丝也只是用一根红丝带绑起。”

“在此之后,京城的贵女便流行此样发饰,起先这样的打扮只是在贵族中盛行,后来民间居然也纷纷仿效,若是哪个姑娘没有一条红丝带,恐怕会遭人嘲笑。”

这老板总算是结束了自己的长篇大论,郑重其事下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结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