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励志成功:让梦想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
第15章励志成功:让梦想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3)
【临界点效应:成功就是再坚持那么一点点】
我们都知道,水的温度低于0c后,水就成了冰;同时我们还知道,当水在温度超过了100c之后,水就会变成水蒸气。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临界点,物质在突破临界点后,它的状态和性质会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开始时难以看到变化的痕迹,但是一旦当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超过了物质本身的一定标准,达到临界点之后,自然就会发生反应,产生出新的物质。
由此可见,临界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再坚持一分钟,达到了临界点,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临界点效应。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挫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在你咬紧牙关的那一刻,或许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临界点。临界点就好比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个交界处,很多的人都是在“量”的积累过程中放弃了,更让人感到惋惜的是有些人甚至就在那最后的一步放弃了。只有一直坚持下去的人,才会跨过“临界点”,最终达到质的飞跃。
19世纪美国西部发现了一个大金矿,那些想一夜暴富的人们便蜂拥而至。有个年轻人买了一处矿脉,他辛辛苦苦地挖掘了一年,竟然连金子的影子都没有看到。他很失望,心想:唉,我真是倒霉,花了这么多的钱竟然买了一块没有矿藏的土地。经过再三犹豫,最终他还是放弃了继续挖掘,垂头丧气地卖掉了这片土地,两手空空地返回故乡。
买下这片土地的人请专家勘察了地质状况,结果专家的回答让新矿主惊喜万分:现在只要稍稍再挖一下,金矿就会出现!他按照专家的指点继续挖掘后,没过多久果然看到了金矿,于是,新矿主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巨大的财富。
不少人在做了99%的事情后,就放弃了本可以让他们成功的1%。不要让这种“只差一点”发生在你身上。失败往往不是由于你不够努力,而是由于你不够坚持,当你放弃了坚持的时候,成功自然也放弃了你。正所谓“九九进一,成在其一”。这“一”的增进包含着成功的大智慧。无论是做什么事情,在你走完了99步,剩下的最后一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这也是考验你信念的关键一步,只要你咬紧了牙关,再多努力一点点,再多坚持一点点,再多一点点思考和试验,也就能够成功了。
有一位熨衣工人和他的妻子两个人艰难地生活着。这个工人的梦想是成为作家,所以即便是在非常困窘的环境下,这位工人每天还是要利用休息的时间不停地写作,把他的余钱全部用来付邮费,寄原稿给出版商和经纪人。但是,不幸的是他的作品全给退回来了,理由是它们非常公式化。
但是他还是一直坚持写作,不断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寄给出版商。一天,他把一部认为很有希望的作品寄给出版商皮尔·汤姆森。几个星期后,他收到汤姆森的一封热诚亲切的回信,说原稿的瑕疵太多。不过汤姆森的确相信他有成为作家的希望,并鼓励他再试试看。
在此后的18个月里,这位熨衣工人先后给编辑寄去了两份原稿,但编辑毫不客气地都给退回来了。他开始试写第四部小说,但是由于经济拮据,他开始放弃希望。
在一天夜里,他很气恼地把原稿扔进垃圾桶,所幸被妻子看到后捡了回来,妻子鼓励他成功已经离他不远了,不要半途而废。
受到妻子的鼓舞,他重新燃起希望,又开始每天写作。又一部稿子出炉了,他又把这部小说寄给汤姆森,经过这么多年的挫折,他对此并没有抱什么期望,心想肯定又是被退回。但这回,汤姆森的出版公司预付了2500美元给他,这次他真的如妻子说的那样,他成功了!于是经典恐怖小说《嘉莉》诞生了,这本小说后来销售量达500万册,并改编成电影,成为1976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这个熨衣工人就是后来的著名作家史蒂芬·金。
没有谁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挫折、困难时,是很容易失去勇气的,这时候就需要你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下去,即使现在什么都没有得到,也不要有放弃的念头。由于一时的失败就放弃梦想,就半途而废,只能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在跨越“临界点”的那一刻,你之前所有的心血都可能会获得回报。
【罗伯特定理:放弃什么都可以,但不能放弃梦想】
在人生的舞台上,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办得一帆风顺。当遇到失败,一切都变得暗淡无光的时候,当出现的问题看起来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难道选择退缩,任困难把你压倒吗?这个时候,你要记住,每一次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种子,只要梦想还在、信念还在,总会有奇迹发生。正如美国史学家卡维特·罗伯特所说:“没有人因倒下或沮丧而失败,只有他们一直倒下或消极才会失败。”后来人们把这句话称为“罗伯特定理”。
罗丝自幼就有个梦想,那就是上大学,因为家里穷,没有能力供她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梦想一点点在现实中搁浅。长大后,她结婚了,接着是家务、孩子、挣钱……尽管她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但现实生活再次告诉她,梦想只能向后拖延。岁月无情,光阴如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79岁那一年,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了美国加州的一所大学,成为一名校园里的大学生。
她的到来不啻新闻的头版头条,同学们议论纷纷,表示无法理解;同时又给学校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为什么这个“年轻”的老太太还要到学校上课?大家抱着相同的问题,期待罗丝的回答。罗丝通过一段精彩的演讲告诉大家她的追求。她的演讲是这样的:
我之所以走进大学的校门,和你们并肩走在校园内的林荫小道,和你们坐在同一间教室内听老师上课,主要原因是我有三个小秘密,它们永远可以让我保持年轻、快乐的心态。
第一,别故意提醒自己老了。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微笑着面对生活,用善于发现的眼光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幽默。
第二,必须拥有一个梦想。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梦想,生活也就失去了色彩,即便活着,与死了没有什么区别。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已经“死了”,自己却浑然不知,还以为自己每天过得很舒适,其实这样的人最为可悲。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长大与成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你现在19岁,如果什么都不做,整天在床上躺一年,你的年龄照样会改变,会变成20岁,除了年龄增长外,你什么也没有得到。因为长大不需要任何天赋与能力,是生命赋予每一个人的力量,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任何外界因素都无法遏制。所以,要想真正地成长,就要求我们走出自我,在各种变化中寻找机遇,让自己多经历一些历练。
第三,不要留下遗憾。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情况下,老年人不会为做过的事情而遗憾,遗憾的是还没有做过的事情。因此,尽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就不会留下遗憾。
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老太太呀,她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永远都可以成就自己的理想。是的,有梦想,虽死犹生;没有梦想,虽生犹死。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拥有梦想就等于拥有了一座灯塔,那是引路的明灯,那是很多人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刚刚经历了一场婚变的格雷娜,独自带着三个年幼的女儿生活。生活对于她来说并不轻松,她必须付房子和汽车的贷款。有一天晚上,格雷娜参加了一场座谈会,听到一位先生演讲“想象力乘以v(vi6dness,逼真)等于r(reality,事实)”的原则。这位先生指出,把心智当成图像进行想象而不要用言语进行思考,当我们在心中清晰地刻画想要的东西时,这些东西就有极大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
这个概念给格雷娜指明了生活的方向,让她觉得全身充满了力量,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必须对现状做出改变,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有了这种想法以后,她把“心里所求的”都转化成图像,即把自己所有的祷告清单转化成图像,接着在旧报纸杂志中寻找这些图像,然后把它们装在一本昂贵的相册里。
格雷娜的图画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