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占比
这个命令,有些让楚歌没有想到。
至于之前所说的明显成效是什么?
十万块卫生巾的销量,还是一百万块卫生巾的销量?
是三月累计的销量,还是三月里面平均每一个月的销量?
这些都不得而知。
可能前者楚歌都觉得很有压力了,更别说是后者了。
如果只是一万块的话,楚歌自然有这个信心。
毕竟月销一万块,平均使用的女生,也就是两千人左右,倒也不是太难达成,只要把价格下降了,他们学校都有可能达成这个目标,更别说现在已经拜托了陈怡,找找对面学校的女生,然后推广卫生巾了。
两个学校加起来,破千人数使用,会很快的。
所以之前那个从安德鲁手中买来的一万块的卫生巾,很快也就消失了。
只是再多点,楚歌就得想想办法了,单单依靠一个陈怡,很显然达不到更高的目的。
普通一些的话,才胡歌有信心在他们学校,就达成这样的销量。
想了想后,楚歌说道:“什么成效,有没有给划定目标?”
这个很重要,关乎着卫生巾厂子未来的发展之路。
楚歌也必须弄清楚才行。
别看他刚刚说的很谦虚,但是在这个厂子里,他想要发挥的作用,可不仅仅是一个前期的撮合者,这样的话他在这个厂子里的意义就没有了,他就没有当成一回事,因为学校学生都发着工资,舍得掏钱,外面的都是成家立业的人,除了有钱的之外,哪个女主人舍得在自己特殊时期,使用好几块钱的?
明明一些卫生纸或者月经带几毛钱就搞定了。
何必去花十倍的价钱,做一件相同的事情?
这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技术革新后所带来的销售量的提升,尤其在价格翻倍的情况下,只是建立在物质生活饱满的基础上,才会出现的。
如果物质生活都满足不了,又怎么可能为了更舒适的体验,去使用新推出来的产品?
当然,大学生不算。
大家没体会过赚钱的难度,学校发着钱,自然舍得掏钱。
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楚歌把一开始的目的,就放在了学校里面的缘故。
因为他懂得成年人,在社会上推广,那就是自讨苦吃。
而就算把所有的燕京市的高校搞定了,其实这个销量,也是十分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