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开工资,买衣服
第61章开工资,买衣服
即使有一部分人很好奇杭景书同学的身份,也识趣的没有瞎打听,这年头有关系的都惹不起。
杭景书拿着同学们给的这些东西回家,让开门的于丽红很是惊讶:“小杭,你这是从哪买的东西?”
怎么杂七杂八的?
杭景书觉得既开心又无奈,边收拾手里的东西,边说了今天的情况。
于丽红却觉得很羡慕:“小杭你真幸运,像我这么大的岁数,想学习也晚了。”
其实杭景书很想说,现在学习也不晚。
但于丽红话锋一转就说起了别的:“唉,我家那口子非得要给我买发卡,你看看好看不?”
说着向杭景书展示她头上的有机玻璃发卡,红色的,上面绘制着简单的兰花。
看起来像是自家进的货。
杭景书……
谁懂啊,突然被迫塞了一嘴狗粮。
顶着于丽红期待的眼神,杭景书不留余力大力夸赞了传说中的那位玉姐夫,随后于丽红就笑容满面的去干活了。
严承安和顾正国已经恢复正常工作,严家又只剩下了两位老人。
杭景书做饭的时间都省下来不少。
晚餐吃面,严爷爷吃手擀面,配上豆干,鸡蛋,还放了白菜和鸡丝。
严奶奶则是阳春面,猪油、酱油、鸡蛋,再撒上一把后院的小葱花,暖香鲜味足。
最后端上桌的,除了两碗面,还有用来配着吃的腌萝卜,两个红烧的鸡腿,还有软糯的土豆丝两面饼。
老两口岁数大了,配餐吃些粗粮对肠胃好,土豆和胡萝卜切丝,用粗玉米面配上白面,再打进两个鸡蛋煎熟就算齐活。
时间恍然如流水,短短一个星期过的很快,这期间杭景书好好上学,好好做饭,还抽空写了两篇稿子。
因为家里少了两个很能吃的人,严家的饭菜再度回归之前的口味。
秋天干燥容易有内火,杭景书就早上焖梨汤给两位老人喝,中午必定要有肉,也是多用蒸的办法来做。
山药萝卜蒸排骨,香菇蒸鸡,肉沫蒸藕,简单滋补,吃起来还不上火。
这边能接触到的海鱼少,杭景书就周日早早起来去农贸市场等着,清蒸海鲈鱼味道鲜美,只需要简单的酱油和葱姜就很好吃。
两位老人吃起来也很喜欢。
当然每顿饭必不可少的还得有严爷爷喜欢的菜式,老人年纪大了,也不能光顾着养生,还得照顾他们的情绪。
王四兰也在门卫处给杭景书写了留言,说明最近不会来市区,先在县区集市出货,这样离家也近。
一晃就到了10月28号周日,严奶奶昨晚就给杭景书发了工资,还是60块。
杭景书当场就要退回去20块,却被严奶奶制止:“那俩小子才走了半个月,你平时也没少操心,都说药补不如食补,你的用心我们老两口都看在眼里,给你钱就拿着。”
“再拒绝我可要伤心了。”
人家都这么说了,杭景书只能先收下,然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干活要更加用心才行!
28号那天正是杭景书放假的时间,爸妈那边忙着卖货,特意嘱咐先不用回家,杭景书就打算去一趟刘康媛那。
天气越来越冷,得买件毛衣才行。
走着去有点远,最后杭景书还是选择坐公交车。
幸亏公交车上没暖气,还能开窗户,不然这车里的味道可就太幻灭了。
下车没走几步就到了刘康媛那。
好久没来,店铺比之前装点的更漂亮更洋气了。
透过玻璃,能看到里面挑衣服的人一直很多。
杭景书才走进去,就听见刘康媛在介绍自已的衣服:“我这可都是外贸货,机器精织的,绝对超值!”
人的情绪压抑久了就会爆发,现在正是经济井喷时代,每个人都想追求个性,所以鲜艳的颜色才会如此受欢迎。
刘康媛这里的毛衣品质好,样式流行,不少手里富裕的人都喜欢来这买衣服。
现在工人每月工资在40元到200元左右,技工工种按级别划分,级别越高,相对应的工资也就越高。
而且现在还都是八小时工作制,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让大家的业余时间变得更多。
攒一个两个月买件时新的衣服穿,是很正常的事。
大家也不怕撞衫,而是更追求你有,那我也得有。
刘康媛这生意一直很好,连带着小玩偶的销量都一直不错。
正忙着和客人拉扯讲价的刘康媛也注意到了杭景书的存在,以为她还是来卖东西的,就给了她一个稍等的眼神。
等这一波客人都心满意足的离开,刘康媛才有空喝口水招呼杭景书。
“小杭你来了,这两回送来的挂饰卖的特别快,你二姐手艺真好!”
刘康媛对杭景书母女三个印象都很不错,有分寸,送来的东西从来都是最好最精致的,她自然也愿意笑脸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