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谁造的工程? - 尊敬的秦陵先生 - 周德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2章谁造的工程?

第92章谁造的工程?

在发现水车之前,罗宋卷就听到了水声。

他说:“你们听见没?有水声。”

大家停下来,竖起耳朵听,一片死寂。

罗宋卷说:“真有!你们听,哗哗……哗哗……哗哗……”

黄哈哈拉住于斯,从他的旅行包里掏出了一瓶水扔给了罗宋卷:“你多长时间没喝水了?”

罗宋卷说:“你们咋就听不见呢?”

黄哈哈说:“你出现幻觉了!”

罗宋卷又听了听,不再坚持了,拧开瓶盖“咕咚咕咚”喝了一半,然后他把剩下的半瓶水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五个人接着朝前走。

无虞第一次凑到了黄哈哈身边,她几乎比黄哈哈高一头,她说:“姐姐……”

黄哈哈立即打断了她:“你多大了?”

无虞说:“刚过23。”

黄哈哈说:“那就是24,你大。”

无虞赶紧说:“噢,对不起,这里太暗了,都看不清长相……”她把鸡雏贴在了脸上,又说:“我觉得你们军人好神气。”

黄哈哈说:“嗯,我也这么觉得。”

无虞说:“你也很漂亮。”

黄哈哈说:“我不漂亮。”

无虞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过了会儿,她莫名其妙地问了句:“你怎么不文身呀?”

黄哈哈转头看了看她,她一只手握着鸡雏,一只手伸出来给黄哈哈看了看,那上面文着一条小鱼。黄哈哈淡淡地说:“你见过贴着车贴的劳斯莱斯吗?”

无虞卡住了,半天才回过味来,对周芳汀说:“小鸡都快饿死啦!你给它拿点吃的呀!”

周芳汀赶紧从背包里掏出了一块面包。

五个人继续朝前走,黄哈哈走到了于斯旁边,说:“我看你旅行包里装着一捆捆的钞票,找个地方扔了吧,背着多累。”

于斯移开了氧气罩说:“我不扔。”

黄哈哈说:“在地下它们一点用都没有!”

于斯说:“装着它们,就说明我心里还揣着希望。”

没等黄哈哈说什么,罗宋卷突然停下来,大声说:“你们看,那里有个水车!”

果然,地宫边缘影影绰绰出现了一个圆形的庞然大物,那是个水车,它还有古老的称呼,叫天车。

这里怎么凭空冒出了一个古怪的水车?

于斯马上想起来,小时候家里老式水银体温计打碎了,大人会带着橡胶手套把水银收集起来,装进塑料瓶里,再注入水。那时候于斯不知道原理,长大之后才明白,水银的密度比水大,会沉在水底,等于埋住了,这样就阻止了它们蒸发。

难道前面就是泄漏处?

于斯移开氧气罩说:“你们都不要跟着我,我去看看。”

五个人就他戴着氧气罩,如果真有泄漏,其他人靠近很容易中毒。

黄哈哈点了点头。

于斯重新戴好氧气罩,放下旅行包,只拿上了手电筒,然后一个人朝前走去了。

这里位于第二层地宫的正北,头顶是秦国版图的北疆,倒悬着阴山山脉,隐约还能看到绵延的长城。阴山附近,流淌着水银灌成的“黄河”,看上去浩浩荡荡。    于斯朝前走出了大概100米左右,接近了那个水车,他用手电筒照了照,看到墓壁顶部有个很大的裂隙,水银从裂隙最下端淌下来,形成了一条水银瀑布,就像矿泉水的瓶口一样粗细,由于它源源不断,滴水石穿,地面上已经形成了几十平方米的水银潭。

在手电筒的照射下,水银闪着某种高科技的光,很冷。于斯第一次感觉到,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就是银灰色。

水银笔直地流淌着,并没有任何声音,很像沙漏。

那么,刚才为什么罗宋卷听到了流水声?难道是某种第六感?

跟真正的水车比起来,这个水车并不算大,差不多3米高,由一根金属车轴支撑着二十四根木头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每根辐条顶端都有个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水车上面有个微微倾斜的渡槽,正正当当地对准着墓壁上的裂隙。水车下是一条河道,不过已经干涸了,毫无疑问,有水的时候,水车一定是转动的,借着水势把一个个水斗装满提上去,到了顶部,水斗自然倾斜,把水注入渡槽,冲击墓壁上的裂隙,用于封堵水银泄漏。

水车的木头并没有腐烂,保持着完整的形状,只是上面落满了尘土。

墓壁里竟然有水银。

于斯没有陵墓的设计图纸,但他知道水银之所以一直在流淌,一定是循环的,现在它从墓壁内部泄漏出来了。

于斯观察了一下脚下的河道,它的弧度非常圆,基本可以确定不是天然的,有人把地下暗河改了道,让它流经这里,就是为了封堵泄漏的水银。

可是,这是什么人干的呢?

应该是一部分没有及时逃出去的劳工,陵墓封顶了,他们在下面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了此处水银在泄漏,于是他们建造了这处修补工程,利用地下河的流动和杠杆原理,堵住了这处危机,得以苟延残喘。

如今没有水了,水银又肆意地淌下来。

那么,地下暗河是什么时候干涸的呢?

时代不会太早,如果水银流淌了上千年,早就把整座陵墓给淹了。肯定是近代环境恶化,河湖萎缩,地下水大量超采,水土流失严重等等问题造成的。

于斯隔着氧气罩,望着高处不断流下来的水银,感慨起来——根据文献记载,水车是东汉时期才出现的,而这处遗迹则表明,其实在东汉之前200多年的秦朝就有水车了。它是古代人最早发明的灌溉工具,却被那些陪葬的劳工们用来保护秦陵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