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时机
第116章时机
杨玄感反了。
杨玄感是谁?
没有人不知道,他乃司徒楚公杨素嫡长子,现在正被大隋皇帝杨广重任,负责督运往北征前线粮草之事。
他的造反,影响有多大?
至少是整个北征军,都将面临断粮的危机。
会带来什么后果?
没有粮草的北征军,还能称之为军吗?何况皇帝杨广也在里面。
且若是这些年间,积累起来的仇怨一并爆发,引发了额军队的哗变。
那大隋,将是真正的变天了。
大隋皇帝一死,只怕天下必然大乱。
这种乱,只是现在这般大乱的加重而已。
如于当下,在皇帝杨广连续进行两次北征以后,除了江南,只有零星的动荡外,全天下其他地方,何不是起事不断。
便是去岁一年的时间,按照朝廷的统计,大隋天下之内,就有不下五十场谋反之叛乱。大多数都在人口比较充沛的山洞河北之地。
到了今年,只怕会更多。
这般情况下,不仅是朝廷愁苦无比,如地方官吏更是心惊胆战。
这些起兵造反的,或是落草为寇者,若是攻击官府,那第一时间,就会拿他们这些官吏开刀。
所以,只要有叛军攻过来,一些地方县寺,甚至跑的比百姓还快。
这便导致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越加的降低,为了平叛,甚至要出动郡府之兵才是。
可是郡府又哪来的那些兵士,两年的时间,大多数都被皇帝杨广,给召集到前线去了。
至现在,短板越来越明显。
由此还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叛军越发的嚣张,越发的肆无忌惮。更是有人,在召集上百人以后,自行称帝。
当然,现在杨玄感反了,只是将大隋的叛军,带向了另一个方向,开了另一个非常不好的头。
有杨玄感前车之鉴,必然会有更多的官吏消防。甚至说不定,会有手握大军的重臣。
而杨玄感之反,也给东都的朝廷带去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便是数日内,洛阳往北征大营中的回信迟迟没有送来,便是边军的奏报,也有两日没有进行送达。
现在,大隋皇帝于北征途中似乎消失了一般。在杨玄感之乱下,谁来主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