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无奈的妥协(下)
第448章无奈的妥协(下)
楚皇文子清耍着自己小心思的时候,云洲之地的曹文,曹武两人,得大周皇帝圣旨,准备出兵。宋国边境的大军,也因宋皇答应会盟,为表诚意,大军撤离大部,正摩拳擦掌,准备让到现在还一动不动的楚国试一试自己的刀锋。
各种各样不利的消息传来,楚国边境,一片风声鹤唳。
一封又一封奏折,往都城送去,朝臣是一日三惊,然却无人出声劝谏皇帝。
文子清如此犹豫,无非就是要展示一种悲情。
他既要收拢人心,又要做得像模像样。
朝臣都是老狐狸,谁也不敢当出头鸟。
事后的清算,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挺过去的。
无人出声,而压力又越来越大,文子清发现,他现在有些进退不得。
慌张之下,他派出身边太监,前去沈清府中,说了一些无头无脑的话。
太监离开后,沈清仿佛失去了全身的力气,颓然坐了下来。
“老爷,你没事吧?”,管家看到他这样,走过来关心询问。
“没事,你先下去!”
沈清摆了摆手,有气无力的,管家无奈,只能退了出去。
“皇帝啊皇帝,你的心,可真的狠。”
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悲愤,待心境平复一些,他长吐一口气。
“也罢,身为人臣,当为君分忧,陛下既然让臣做,那臣就从命。”
将衣袍整理好,沈清拿出笔墨纸砚,坐下来磨墨就写。
第二天,沈清的一封奏折,震惊朝堂。
他就安静地站在那里,朝臣看着暴怒,呵斥着沈清软弱,无能的情形,将余光放在沈清身上。
谁也没有想到,上书劝谏皇帝,为保楚国国祚,让皇帝答应去会盟的,会是皇帝最亲近的心腹沈清。
此时,有人佩服他的大胆,有人为他的为国之心暗暗喝彩,更有人冷冷一笑,视他此举,为愚蠢之举,不识时务。
心思各异的朝臣沉默着,直到皇帝似乎骂累了,见他坐下来以后,众人心中一禀。
“诸位爱卿,说说吧,朕该如何?”
昨日的难题又被抛了出来,有同意沈清今日之奏书的朝臣,看着似乎很孤独的沈清,他们站了出来。
“陛下,臣同意沈大人之见,会盟之举,却是有辱君上之威,然今日局面,臣伏请陛下以楚国国祚为念,答应会盟。”
此人言罢,跪倒在地,重重叩头。
“臣等伏请陛下,为楚国国祚之续,答应会盟。”
十来个朝臣跪倒在地,异口同声。
“混账,你们这是威逼朕吗?”
文子清一声怒喝,站了起来,目光如刀,看着这些跪倒在地的朝臣。
还未出声的朝臣看到这样的局面,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陛下,臣请会盟!”
沈清躬身一拜,语气坚定,抬头看着皇帝。
差不多了,再这样纠缠下去,你皇帝要脸,那朝臣也要脸。
总不能三番两次上奏,逼迫你这个皇帝答应会盟吧!
若是这样,你皇帝到时候是可以推的一干二净,让楚国之人,将怒火发泄在这些朝臣身上。
可这样真的好吗?继续拖下去,皇帝你在朝臣心中,只会演变成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文子清似乎也从沈清眼中读懂了这个意思。
一想到是自己暗示沈清上奏,他就有些脸红。
然而,这种尴尬的心态稍纵即逝,眨眼之间,就无影无踪。
他文子清是楚国皇帝,登基以后,已经将云洲之地丢失,如今若是再低头会盟,那他岂不是成了昏君之辈。
一个软弱而又无能的皇帝,楚国之人,是不会全心全意效忠于他的。
他要在会盟之事上,告诉楚国之人,他文子清之所以低头前去会盟,只是因楚国局势不利,又被朝臣逼迫。
一个悲情无奈的皇帝,总比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要强。
“此时再议,退朝!”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文子清装着一副气呼呼的样子离开,世家之人看着沈清,微微摇头。
出了皇宫,沈清却没有回去,今日皇帝的拖延,让他再次失望。
可惜啊,这个皇帝是他将要用一生来辅佐的,所以,他心中纵使有了隔阂,也要尽力做一个人臣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