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范文程
第325章范文程
朱慈烺听完,连连点头。
他对张煌言的分析深感赞赏,不愧是久经沙场,眼界开阔,局势洞察力也极强,而且不拘泥于一地一役的视角,而是能够从全局战略出发,真正堪称国之栋梁。
军议结束后,帐内众将陆续退下,但朱慈烺却独独留下了张煌言。
他缓步走到张煌言面前,面带笑意,伸手轻轻拍了拍张煌言的肩膀,语气充满欣赏和信任:
“玄著,刚刚你所言,句句精妙,既合战场实际,又展现了全局视野,不愧为我大明难得的帅才!”
张煌言闻言,神情未有自满,依旧抱拳作揖道:
“陛下过誉了。末将不过尽了本职,还需陛下多多指教。”
朱慈烺大笑,言语间多了几分豪气:
“朕不虚夸人,你的能力,早已在战场上证明过了。朕倚重你,不仅是因为你的军功,更是因为你的忠诚与智慧!”
两人对视片刻,帐内氛围瞬间多了一分深沉的默契。
朱慈烺的目光似乎越过了张煌言,望向了地图上那片风云变幻的辽阔战场,语气沉稳而雄浑:
“大明的复兴,不仅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更需要像玄著这样的忠臣良将。
眼下多尔衮步步为营,清廷如豺狼环伺,而朕的将士,必须以众志成城之力应对外敌。
这一战,朕不容有失,玄著可明白?”
张煌言面色凝重,拱手答道:
“末将誓死效忠,必不负陛下重托!”
朱慈烺点头,他转身看向地图,再次开始仔细推演,似乎在为下一步的行动谋划着更加周详的计划。
张煌言站在一旁,注视着这位年轻却极具威望的君主,心中升起一种无言的敬意。
张煌言听罢,微微一怔。
他原本以为朱慈烺特意留下他,是为了商讨具体战局,或询问某些关键布防细节,没想到陛下竟然突然说出如此称赞的话。
这种话听在耳中固然令人倍感荣幸,但在大帐中面对如此郑重的夸奖,他竟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毕竟,他生性谨慎,惯于以冷静自持的态度面对军中事务,而此刻的赞扬显然打破了他的心理预期。
朱慈烺看出了张煌言微妙的表情变化,似乎察觉到对方一时难以适应这番话,便又开口说道,语气中多了一份试探:
“玄著是不是觉得朕对马宝偏爱有加?”
张煌言闻言,脸色微变,连忙正了正身形,抱拳答道:
“臣不敢!”
他的声音略显急促,带着一丝慌张,生怕自己的态度被误解为对陛下的不满。
朱慈烺见状,神情柔和了几分,语气中多了一丝安抚的意味:
“玄著,无需如此拘谨。你我君臣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朕今日便直言不讳,这支大军或许可以没有马宝,但绝不能失了你张煌言!”
这番话语气真挚而坚定,带着一种难以忽视的权威感,也似乎带有一丝拉拢之意。
朱慈烺微微靠近张煌言,继续说道:
“马宝的确是猛将,以他的天赋,未来必能成为插向清廷心脏的一把利刃。
但他有小智而无大谋,虽然可以培养成出类拔萃的战将,但十年之内,恐怕也难以达到玄著这般,能够统筹全局、洞察万里的帅才水平。”
张煌言闻言,虽感心中暗自得意,却不愿在此刻表现出丝毫骄矜。
他抱拳谦逊道: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
朱慈烺笑了笑,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些许坦率:
“你我君臣之间,不必拘泥于这些谦辞。朕素来分明,马宝固然有用,但现今最能助朕成事的,还是玄著这样的栋梁之才。”
张煌言听得出,朱慈烺此番话语不仅是鼓励,更是一种无声的信任。
稍作停顿后,朱慈烺的语气变得严肃了一些,转而说道:
“朕留下你,是想问一问,如果盖州久攻不下,清军主力增援,又该如何应对?”
朱慈烺将这类可能引发军心不稳的问题特意避开了众将的耳目,仅仅留给张煌言商议,显然他对眼前这位谋臣有着深厚的信任。
然而,朱慈烺话语中的谨慎,也暴露了他对眼下局势的忧虑。
张煌言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陛下是担心久战不胜,损耗太大,导致军心动摇?”
朱慈烺微微颔首,眉头紧锁,语气低沉:
“此番大反攻,朕已倾尽全力。若是损耗过重,粮草倒还可以筹措,但兵员补充却绝非易事。
这里毕竟是关外,清军虽然眼下被围困于盖州,但辽中的主力未动。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理,济尔哈朗和多尔衮都不是易与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