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里的守望与倒计时牌下的星光
雪夜里的守望与倒计时牌下的星光
腊月的秦阳被一场大雪裹得严实,高三(3)班教室的窗户蒙着层薄霜,暖风机在讲台旁“嗡嗡”吐着热气,却吹不散空气里越来越浓的紧张。季竹盯着数学卷子上的压轴题,笔尖在草稿纸上划了又停——辅助线画了四张,联立方程算到指尖发僵,结果却总跟答案差着一截,桌角的倒计时牌鲜红地写着“68”,像根细针,轻轻扎着她的神经。
“符号错了。”
韩雨杰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带着刚喝过热奶茶的暖意。他放下物理练习册,指尖点在她草稿纸的一行算式上:“这里把‘-3x’写成‘+3x’了,后面的推导自然都偏了。”
季竹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果然见一道刺眼的错处。她懊恼地把草稿纸揉成团,扔进桌下的垃圾桶:“怎么总犯这种低级错?还有两个多月就高考了,我是不是真的不行啊?”
“别瞎想。”韩雨杰从笔袋里抽了张新草稿纸,又把自己的错题本推过来。淡蓝色封面上,那只抱着竹子的小熊猫已经被翻得边角发毛,里面每道题旁都用三色笔标注着——红笔写易错点,蓝笔写解题思路,黑笔补充同类题型,连她上次问过的立体几何题,都用荧光笔标了“竹子重点看”。“我以前比你还糟,”他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道红圈题,“高一的时候,我算错符号,把130分的卷子考成98,后来每天睡前看十分钟易错点,慢慢就改过来了。”
季竹低头翻错题本,忽然看见页边藏着行小字:“竹子今天把函数题做对了,超厉害”。是韩雨杰的字迹,清秀又认真,像颗小小的糖,悄悄化在心里。她想起去年冬天,也是这样的雪天,她因为一道题没听懂哭了,韩雨杰陪她在自习室待到十点,把题拆成六个小步骤,一步一步讲,直到她眼里亮起来。从那时起,他的错题本就成了她的“定心丸”,不仅有解题技巧,还有这些藏在页边的鼓励。
“我陪你重新算。”韩雨杰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个清晰的坐标系,“这道题用空间向量更简单,你看,先设原点o,把a、b、c的坐标标出来……”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怕打扰周围刷题的同学,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轻而稳,偶尔擡头看她,见她皱眉就放慢语速,等她点头再继续。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把教学楼顶盖成一片白。季竹跟着他的思路走,当最后一步算出正确答案时,她忍不住小声欢呼,伸手拍了拍韩雨杰的胳膊:“算出来了!熊猫,我终于算出来了!”
韩雨杰看着她眼里的光,嘴角弯起来:“就说你可以的。走,去楼下买杯热奶茶,奖励你。”
两人裹紧羽绒服,踩着积雪往楼下走。雪粒子打在脸上有点疼,韩雨杰很自然地走在她外侧,用肩膀替她挡着风。校门口的奶茶店挤满了高三生,大多是趁课间出来买热饮的。韩雨杰排队时,季竹站在窗边,看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穿着他送的淡蓝羽绒服,脖子挂着竹子项链,手指上的银戒指闪着微光,这些细碎的物件,都是他们一路走过来的痕迹。
“三分糖珍珠奶茶,你的。”韩雨杰递来一杯热饮,杯壁凝着细密的水珠。季竹吸了一口,甜而不腻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珍珠q弹,心里的烦躁彻底散了。“时间过得真快,”她看着窗外的雪,“去年这时我们还在为期末考发愁,现在都要倒计时高考了。”
“快才好,”韩雨杰靠在窗边,眼里映着雪光,“等考完,我们就去青岛看海,去森林公园看日出,把暑假没玩够的都补回来。”
回到教室,林晓和张琪正趴在桌上讨论作文。见他们进来,林晓挥挥手:“刚才班主任说,下周三要开百日誓师大会,让每个人准备一句口号,还要穿校服。对了季竹,你哥最近还帮你补数学吗?我妈说省竞赛二等奖的人讲题超厉害!”
提到季笋,季竹笑了:“嗯,他每周回来一次,上次模考我数学考了126,比上次多了18分,都是他和熊猫的功劳。”
“主要是你自己努力。”韩雨杰揉了揉她的头发,把物理卷子推过去,“这道电磁学题你试试,我觉得你能做对。”
接下来的日子,教室的灯亮得越来越早,灭得越来越晚。倒计时牌从“68”变成“60”,再到“55”,课桌上的复习资料堆得快没过头顶,连课间都很少有人出去——要么趴在桌上刷题,要么围在一起讨论题。季竹和韩雨杰的学习小组更有默契了:早上七点一起背英语单词,他帮她纠正发音,她帮他分析长难句;中午在食堂吃饭,顺便聊上午的错题;晚上自习结束,一起走在路灯下,踩着积雪回家,分享一天的小收获。
有天晚上,季竹因为模考成绩下滑,躲在操场角落哭。韩雨杰找到她时,她正蹲在雪地里,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成绩单,肩膀一抽一抽的。他没说话,只是把羽绒服脱下来披在她身上,蹲下来帮她擦眼泪:“一次考不好不算什么,你看你的语文和英语都是年级前二十,数学只是暂时没发挥好,我们一起找原因,下次肯定能补回来。”
他从口袋里摸出颗草莓味棒棒糖,剥开糖纸递给她:“吃点甜的,我妈说难过的时候吃甜的,能把不开心赶跑。”
季竹含着糖,甜丝丝的味道漫开来,心里的委屈渐渐散了。她靠在他肩膀上,小声说:“熊猫,我好怕考不上a大,好怕不能跟你一起上学。”
“不会的。”韩雨杰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过来,“我们一起刷了那么多题,一起熬了那么多夜,肯定能考上。就算真的没考上,我也跟你去同一个城市,每周都找你,陪你吃海鲜,陪你逛公园。”
那天雪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把雪地照得亮晶晶的。他们在雪地上画了两个小人,一个戴熊猫头套,一个举着竹子,旁边写着“一起去a大”,字迹在月光下,格外清晰。
百日誓师大会那天,天气难得放晴。雪后的阳光洒在操场上,暖融融的。高三全体师生穿着校服,站在跑道旁,手里挥着写有口号的小旗子。季竹和韩雨杰站在前排,他们的旗子上写着一起想的话:“以笔为剑,以梦为马,并肩同行,不负韶华”。
校长站在主席台上,声音洪亮:“同学们,还有一百天,你们就要踏上考场。这一百天,是你们青春里最珍贵的奋斗时光,希望你们不负努力,不负梦想,考上想去的大学!”
宣誓环节开始,全体学生举起右手,声音整齐而坚定:“我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全力以赴,备战高考!不负父母,不负老师,不负自己!”
季竹举着手,跟着大家一起喊,声音有点发颤,却格外认真。她转头看韩雨杰,阳光落在他侧脸上,眼尾的淡青色像镀了层金,格外耀眼。那一刻,她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有喜欢的人在身边,有共同的目标,这样的青春,才算没白过。
誓师大会结束后,韩雨杰拉着她去了教学楼后的槐树。这里是他们第一次牵手的地方,现在槐树上挂满了许愿卡,红色绳子在风里飘着,像一串串小灯笼。他从口袋里摸出两张许愿卡,递她一张:“写我们的愿望,挂在这里,说不定会实现。”
季竹接过笔,认真写下:“希望我和韩雨杰能一起考上a大,一起在a大图书馆看书,一起在食堂吃番茄炒蛋。”韩雨杰也写了同样的话,两人把卡片挂在最高的枝桠上,用红绳系了个死结。
“等高考结束,我们来这里摘卡片。”韩雨杰笑着说,“到时候肯定能实现。”
季竹点点头,靠在他肩膀上,看着满树的许愿卡。风一吹,卡片“沙沙”响,像在为他们祝福。
接下来的日子更忙了——每天做两套卷子,讲一套错题,晚上熬到十一点是常事。季竹有时候累得趴在桌上就睡,韩雨杰会把她的外套盖在她身上,帮她整理好卷子,等她醒了再一起讨论。有次她熬夜刷题,早上发烧了,妈妈让她在家休息,她却坚持要去:“今天有数学模考,我不能缺。”
韩雨杰知道后,特意绕路去药店买了退烧药,还在食堂买了温热的粥。中午他陪她在医务室休息,用湿毛巾帮她擦额头:“不舒服就睡会儿,下午的课我帮你记笔记,晚上讲给你听。”
季竹靠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洗衣液味,心里暖暖的。她知道,韩雨杰为她放弃了很多——以前每周都去打羽毛球,现在改成帮她补数学;以前喜欢熬夜看球赛,现在陪她一起早睡早起;连他最爱的物理竞赛,都暂时放了下来。这样的他,让她怎么能不努力。
季笋也常回来帮她补数学。他会把复杂的知识点拆成简单的步骤,比如把圆锥曲线题分成“求方程”“算距离”“证关系”三步,还会给她找历年真题,让她熟悉题型。有次季竹问他:“哥,你高考前紧张吗?”
季笋笑了,揉了揉她的头发:“紧张啊,我考前一天还失眠了。但紧张是好事,说明你重视。只要平时努力了,考试时正常发挥,就没问题。而且你有小雨杰陪,比我当时一个人好多了。”
高考前一周,学校放假让大家调整状态。季竹在家整理资料时,韩雨杰发来微信:“我在你小区门口,带了早餐和草莓蛋糕。”
她跑下楼,就看见韩雨杰站在槐树下,手里提着保温袋和蛋糕盒。他穿着白色羽绒服,围巾裹到下巴,鼻子冻得红红的,却笑着递过袋子:“我妈做的豆浆和包子,蛋糕是昨天去甜品店买的,新鲜着呢。”
两人坐在小区长椅上吃早餐。豆浆还是热的,包子咬开有浓浓的肉香,草莓蛋糕甜而不腻。“高考别紧张,”韩雨杰帮她擦嘴角的蛋糕屑,“正常发挥就好,我会一直在考场外等你。”
“嗯!”季竹点点头,“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去a大。”
高考前一天,他们一起去看考场。秦阳市一中的校园里,雪已经化了,露出青灰色的路面。韩雨杰帮她找到考场和座位,又检查了一遍桌子是否平稳,铅笔芯够不够:“明天我七点来接你,咱们一起过来。”
“好。”季竹踮起脚,抱了抱他,“你也别紧张,我相信你。”
晚上,季竹把韩雨杰送的竹子项链、戒指,还有季笋送的书签,都放在枕头边。她躺在床上,想着这一年的日子——一起刷题的夜晚,一起看雪的操场,一起挂在槐树上的许愿卡,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不管结果怎样,她和韩雨杰都一起努力过,这样就够了。
高考当天,天还没亮,韩雨杰就到了小区门口。他骑着自行车,车筐里放着热牛奶和三明治,还有个红色护身符:“我妈昨天去庙里求的,说能保平安。”
季竹坐上后座,抓住他的衣角。自行车缓缓驶在雪后的路上,风有点凉,却吹得人心里敞亮。她靠在韩雨杰身后,听着他均匀的呼吸,看着天边渐渐亮起来的光,忽然觉得,未来好像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到了考场,韩雨杰帮她整理好考试用品:“别慌,你没问题的。”
“你也一样。”季竹接过笔袋,转身走进考场前,又回头看了一眼——韩雨杰站在门口,朝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眼尾的淡青色在晨光里,温柔得像春天的风。
她深吸一口气,走进考场。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上,她拿起笔,看着面前的卷子,脑海里闪过韩雨杰的错题本、季笋的讲解、还有槐树上的许愿卡。笔尖落下,字迹清晰,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题目,此刻都变得熟悉而亲切。
第一场语文考完,季竹走出考场,就看见韩雨杰站在不远处的树下,手里拿着一瓶温水。他跑过来,笑着问:“怎么样?”
“挺简单的,作文写的‘青春里的并肩’。”季竹接过水,心里满是轻松。
接下来的两天,每场考试结束,韩雨杰都会在考场外等她。他们一起去食堂吃午饭,一起讨论题目,偶尔会因为一道题的答案争两句,但更多的时候,是彼此眼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