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什么法子 - 家父朱棣,我大明汉王摆烂怎么了? - 金牌销冠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3章什么法子

“王爷,你们到底想了什么法子?”

寻常,韦妃并非刨根问底的人,朱高旭如果不想说的时候,她基本上不会多问。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这可关系着自己丈夫的生与死。

在这种状态下,韦妃肯定要问清楚。

她对于朱棣来说,是个局外人,越是作为局外人有些东西看的越是透彻。

朱棣这样的千古一帝说不杀自己的儿子?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犯下大错,即便是他们谋反什么的,这都逃脱不掉朱棣的视线,对他来说,那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算不上什么大事。

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威胁到江山的安全,别看他们是朱棣的儿子,到时候依旧是难逃一死。

韦妃并不希望看到这一幕,真的。

而朱高旭他们现在的做法说法属实是有点冒险。

自然她需要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定自己的丈夫不会因此而送命。

看到韦妃这个眼神,朱高旭明白,自己要是再不说心中的想法,她怕是半夜也睡不好了。

索性,朱高旭就将心中的念头统统的说了一遍。

一个是故意去宫外变卖家当说凑军费,另外一个就是让朱瞻基的人在靖难遗孤的身上做文章,让老爷子明白,现在还不是北伐的时候。

朱棣只要知道他北伐,就有可能被偷家,那么他的行动虽然不会终止,但一定会延缓。

另外就是加筑北边的工事,加强军事训练。

这场北伐不会终止,但是可以稍加延迟。

这个过程就需要朱高旭他们的小心翼翼了。

敌不动我不动就行,敌动则有充足的应急方案。

只要不给朱棣闹出太大的祸患,朱棣就不会大发雷霆,小怒则完全可在承受范围之内。

这大概就是朱高旭的全部计划了。

等到朱高旭说完,韦妃喘了几口粗气,才又是问:“这样有几成的把握?”

朱高旭说:“不能说十成但也有八成,爹刚刚没有直接做决定,说明他也在衡量。”

只要朱棣在考虑这个问题,对于朱高旭他们来说,就是有机会的。

想到这里,韦妃才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但是这人一松气,浑身就会瞬间没有了力气,韦妃也一样,软软的便坐在了凳子上。

朱高旭见她这样也有些心疼,便是安抚道:“没事,就算是真的北伐,我朱高旭福大命大,也死不了,没人能要了我朱高旭的命。”

这话其实就是在安慰韦妃。

上了战场的人,谁特么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活下来?

战场上的厮杀瞬息万变。

当年要不是汉王一路带着几百号人冲进万人大军,将敌人给搅乱的话,朱棣可能都会死在包围圈中。

只不过永乐大帝悍不畏死,这是他们老朱家人最牛逼的一点。

他真的战死了还有太子监国,照样敢把瓦剌打的不成样子。

但是他宠幸朱高旭也是因为这一点。

因为他的这个儿子是真的骁勇,上了战场连眉头都不带动一下的。

这一点随他。

但是对于韦妃而言,她虽是女子,却明白战场上这种地方,没有谁能说自己一定能够生存下来,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之间,稍有不慎,便是军甲全无,甚至身首异处。

自古至今多少王侯将相不是抱着必然将敌人撕成碎片的想法去的战场,不管是敌我双方都是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提着敌人的头颅回到自己的军营大帐中去。

可总有一方的人会被砍掉了头颅,总有一方,会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这上过战场的将军大多都是名将,有几个庸才?

尤其如今的大明朝廷朱棣和北境草原上瓦剌之主马哈木,二者都是最强者。

他们跟当年的成吉思汗一样都是一等一的枭雄。

只不过强者跟强者的对决,只是那极其微小的落差,仅仅只是瞬间的变化,就能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虽然朱棣四次北伐,四次成功,那都是因为极其微小的落差。

朱棣四次北伐中两次险些被杀。

朱高旭的身上到处都是伤。

大明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如今的大明五龙三杨。

朱高炽虽然体弱,心善,但是在后方能够运筹帷幄,他朱棣不管何时缺粮草,朱高炽都能及时送达。

国内也被打理的井井有条,不用让朱棣操心大后方的事情,也不用担心有人会趁着后方空虚篡权夺位。

而朱高旭,朱高燧,朱瞻基三人,又是身边的最强战士,还有各路将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