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虽千万人,我们一起往矣 -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 vivo五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2章虽千万人,我们一起往矣

第152章虽千万人,我们一起往矣

不同于卢象升这种混入敌人内部的小打小闹。

此刻位于保定府高阳县内的孙承宗已经在准备直接造反了。

没错。

就是准备造南边那个伪帝朱常洵的反。

其实按照常理来看的话,孙承宗完全没有造反的必要。

甚至说哪怕河北境内全都对朱常洵骂声一片,他也得继续支持才是。

因为他高阳孙家,其实也是河北境内四大氏族孙氏的一个分支。

不过高阳孙家这个分支,还稍稍有那么些特殊。

原因就是这支散落在高阳县城的旁系,在孙承宗之前并未接受过什么来自于族中的援助。

不同于那些满脑子只剩下荣华富贵的世家豪族。

孙承宗的家庭往上数几代都是一水务农的农户,家庭条件比普通百姓要好些,但最多也就是个小地主级别。

这倒也不是他们喜欢种地或是走投无路什么的。

有与孙氏同族同姓的这层关系在。

他们家只要稍稍动动脑子走动些门路。

不说大富大贵,混个高阳县内世袭罔替的胥吏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之所以现状如此,还是因为孙承宗家中几代传承下来的家风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从孙承宗祖父那一代开始,其家风便一直秉承着“朴实清廉、尽忠报国”的底色。

所以对那些朝着民脂民膏大快朵颐的世家豪族,孙家可谓是极其厌恶。

平日里都是各种敬而远之,能不来往就不来往。

孙承宗的父亲还曾干出过将积蓄多年的粮食,全都赈济分发给灾民的壮举。

如此这般的所作所为。

自然也就造成了哪怕是周边县城中最为低级的孙氏族人,都不愿意与孙承宗家族家族来往的局面。

不过这种情况到孙承宗这一代时,突然就有了极大的改变。

因为孙承宗是个猛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进士,而且还是榜眼,一时间风头无两。

高中之后,孙家之前那些不合群的作为,自然就有一堆人来为之洗地。

不愿与宗族过多交流,可以说成是为了治学心无旁骛。

有过偏向于贱民的举动,那也可以说是收买人心提前布局。

反正,总能洗的干净。

自有大儒为其辩经了属于是。

而对于这些赶来攀附于自己的低级孙氏族人,孙承宗并未像自己的父辈那般拒绝。

反而还对他们笑脸相迎,来者不拒。

因为孙承宗高中榜眼那年,已经四十岁了。

半只脚已经迈进棺材里的他。

想趁着自己还未将心中意气完全弄丢之时,做些真正有利于大明、有利于天下百姓的实事。

而想做事,就离不开孙氏这个庞然大物的支持。

若是他连这些普通族人都不愿意接纳的话,那孙氏会怎么看待他?

显而易见的。

他在官场上的结局必然是寸步难行。

同样的。

他也知道,攀附孙氏会让自家传承了数十年的家风荡然无存。

自己家中也会出现那些他不愿看到的欺男霸女、藏污纳垢之事。

但是在那种局面下,他实在没得选。

只要他想做事,那就必须得和光同尘。

难能可贵的是。

孙承宗在踏入和光同尘这个大染缸后,也极其难得的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

凭借着自身的各种努力与孙氏的支持。

孙承宗慢慢爬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孙承宗并未尸位素餐。

而是上书自请亲赴山海关前线,汰逃将、肃军纪。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