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海燕”上舰 - 澳洲风云1876 - 葡萄无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053章“海燕”上舰

北仑港

环绕着美丽的悉尼海湾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码头,位于北仑港北侧的几个大型船坞,属于帝国大型骨干船舶制造企业红山重工,以建造大型军舰和远洋货轮闻名于世。

这一天

一艘造型奇怪,体型巨大的平甲板船在驳船的拖带下缓缓离开红山重工码头,船甲板上还停着很多飞机,明媚的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动人光泽,整个船体造型简洁大方,非常漂亮。

不一会儿,舷侧船楼后方巨大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这艘平甲板船开足马力向深海驶去。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认出这是海军新装备的“定海”号航空母舰,绝大部分民众一头雾水,在看个新奇之后便抛出脑后,忙着自家的发财大计。

发生在欧洲的大规模战争进入了第3个年头,连绵的战争摧毁了欧洲富饶的工农业生产秩序,无数的青壮年男子走上战场,农村里只剩下妇女和老人孩子,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大片土地撂荒。

欧洲东线战场和巴尔干地区已经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波及东欧和乌克兰地区,数十万人死于饥饿,饥荒波及数千万人口,一切都糟糕透了。

而此时的欧洲战争趋于白热化,东西线战场炮火连天,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士兵伤亡,需要海量的物资供应。

在远离战争的澳洲本土,农牧工商各行各业都在开足马力生产,繁荣的经济发展导致大量的人口需求,上半年从大陆移民澳洲的人口已经达到127万人之多,创下了历年之最。

政府方面也有意无意的放松了移民限制,以适应当前经济大发展的热潮对劳动力的急迫需求,相关报纸舆论对帝国人口增长的预期;

最迟10月份,帝国人口将突破1亿大关。

定海号航空母舰

平直甲板的航空母舰显得舰体特别高大,这是因为在甲板的下面二层有占据大半个舰体的庞大飞机库,额定载机108架,是一型不折不扣的重型航空母舰。

因为是出海试航,该舰仅携带21架飞机,用于演练系留,放飞,回收,战斗准备,机库作业和作战挂弹,加注燃油等科目,为航母作战编列可操作性强的新条令,探索出一整套新战法。

所以,定海号航母上携带了大量的参谋人员和船厂工程师,他们将现场解决技术困难,及时发现并订正设计缺陷,逐步完善整个作战体系。

“定海”号航母舰长李前进上校站在高大的指挥舷窗后面,从这里可以一览无余的看到整个宽阔的甲板,三架准备就绪的战斗机成“品”字形排列,正准备甲板起飞试验。

“现在我命令;第一次甲板起飞试验正式开始。”

“遵命。”

命令下达之后,很快传达到甲板操纵人员那里,手举双色旗的军官打出放飞的旗语,然后情不自禁的向下面一蹲。

银色战斗机发动机怒吼着猛地冲了出来,向前疾驰数十米之后腾空而起,展翅飞向天空。

在一片欢呼声中,身后的第2架,第3架僚机紧随着也飞上了天空,身形矫健的在天空中飞翔,看起来振奋人心。

舰载机飞行员是飞行员中的精英,他们每一个都精挑细选出来,在陆地甲板上经过长期训练,积累丰富的经验。

他们驾驶的是专门为海军航空兵开发的HQ-1(海歼-1)式战斗机,绰号“海燕”,这是一种采用轻量化骨架,合金蒙皮的战斗机,以对抗海上高盐高湿的恶劣环境,装备8缸星型活塞发动机,最高时速达到268公里。

“海燕”战斗机配备三挺重机枪,火力极其凶猛。

在如今的欧洲战场上

协约国和同盟国战斗机由于发动机载荷限制,装备只装备一挺重机枪,火力较为贫弱。

英法等国战斗机更多一些,德国战斗机飞行员技术更精湛,在欧洲的空战争夺中,大致在伯仲之间。

早期德国战斗机统治天空,在大洋帝国的“纺锤”战斗机大量出口英法等国之后,这个劣势被逐渐的扳平,交战双方空中力量损失都较大。

相比较早期的“纺锤”式战斗机,“海燕”战斗机应该属于第3代,其发动机功率更强劲,载荷更大,火力更猛,单机作战能力提升了数倍。

在天空中盘旋了二十几分钟,放飞的战斗机准备降落了,这是航空母舰所有科目中最危险的一项,非常考验舰机协同能力。

“定海”号航母在李前进上校的指挥下,保持着高速笔直的航线,再测量相关风速,浪涌数据之后,达到了起降标准,塔台下达了允许降落命令。

位于航母艉部一左一右两盏硕大的蓝色灯光闪亮,向尾随着航母飞行的战斗机发出允许降落信号。

若是黄灯亮起发出警告,表示海况和风向恶劣,飞行员在油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强行降落,否则应继续盘旋。

若红灯亮起,则是拒绝降落。

这时甲板上可能在进行危险的挂弹作业,或者移动飞机,没有清空跑道,哪怕战斗机一头栽到海里,也不能降落在航母甲板上。

担负首飞试验的飞行员经验很丰富,他调整了一下下降航路,便驾驶着飞机稳稳的落在航母甲板上,然后便是紧急刹车发出的胶皮味和尖叫声,伴随着甲板工作人员的一片欢呼。

三架飞机陆续安全降落,兴奋的工作人员涌上前去,把鲜花献给了首飞的三位飞行员们,一瞬间欢声笑充斥着航母甲板。

李前进上校率领着航母试验团队的专家和厂方工作人员迎上前去,向飞行员们表示热烈祝贺;“飞得太漂亮了,伙计,祝贺你们。”

“谢谢长官。”

“感觉怎么样,有什么要说的吗?”

“飞机姿态还不错,操控也反应灵敏,虽然有些细节要改动,但这架飞机总体很优秀。唯一欠缺的是舰艇姿态,我们降落的时候正好迎着阳光,海面和舰艇的反射光线强烈,对于降落飞机视线的影响较为严重,只能模糊看到大致的航母甲板,我们只能以两盏绿灯为基点降落,心里还好一阵紧张。”

“呃……这一点后续我们一定会改进,先去休息吧。”

没想到最大的问题还出在自己身上,李前进上校闹了个大红脸。

航空母舰的试飞对飞行员们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对舰艇指挥官又何尝不是呢?

他考虑到了航速,浪涌,风向和其他的一些影响起降安全的事情,唯独漏了太阳光线这一项,不是飞行员亲自在空中起降一遍,谁能想得这么细?

这就是海试的重要作用,在各种气候条件下,舰艇的装备,灯光,甲板飞机系留方案,作战流程都要一一的试验,尽可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把隐患留到舰艇服役之后。

海试舰艇还承担着编写海军条令的重任,所以这第1艘重型航空母舰海试时间很长,在当前欧洲战争的紧张氛围下,至少要7~8个月才能完成。

若是和平时期,海试2~3年都不希罕。

这一重型航空母舰是建立在“维多利亚公主”级战列舰成熟的舰体和动力系统基础上,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