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尚书狡辩,夫人戳穿
皇帝挑眉。
“哦?这么说,这前朝真迹,是尚书夫人未与你商议,擅作主张送的?”
户部尚书心中暗骂夫人:若是把这个推给王氏,那自己便要认下绣图。
这愚妇,我一男子如何能送绣图?
只得咬咬牙道:“这画是下官所赠。”
“尚书大人倒是好眼光。”
皇帝站起身,缓缓走进那幅展开的字画。
没错,是真的。
“只是这前朝真迹,价值连城,便是宫里的藏品,与之相比也不遑多让。尚书大人如此大方,那为何却连宫中膳食都得打包回府?”
“陛下,这字画,是赝品。”户部尚书装作不好意思地道。
“臣一向喜爱这画,却无银钱购置,便请人画了一副。”
“既然是赝品,那为何要送镇国公府?可是在讽刺镇国公是个赝品?”
皇帝饶有兴趣地装傻。
户部尚书的脸“唰”地褪尽血色,膝盖一软便直接跪下。
“臣……臣绝无此意!”
“只是想着镇国公府中珍品无数,而这却是下官家中唯一拿的出得东西了。”
这态度真是诚惶诚恐至极。
镇国公都气笑了:你送个赝品来给我,还要污蔑我家财万贯。
刚想上前,便被皇帝一个眼神盯了回去。
搞什么,别耽误我找乐子。
“这画,朕也甚是欢喜。听闻这画前些日在拍卖行售卖,朕也派人凑了凑热闹。”
户部尚书闻言渗出了细细地汗。
“这是啊,朕得人带的银子不够,听说被人以十万两黄金买了去呢。可惜啊,可惜。”
户部尚书不由自主地抹了抹额头得汗。
“哎,尚书大人,这大冷天了你怎么出了如此多汗?难道是镇国公府内的炭火烧的太旺了些?”
镇国公忙道:“陛下,臣府中炭火不太好,有些烟味,向来烧的不多。”
户部尚书喉结滚了滚:“许是因为,今日各位大臣都来为顾家小女庆贺,人多了些便暖和了吧。”
皇帝好似信了,转头询问在座得各位官员。
“是,今日人多。那可有爱卿知道,是何人买了真迹啊?朕,瞧见这赝品,突然也想观摩这真迹一二。”
满院的官员都低着头,谁也不敢接话。
有些机灵得官员已经品出味来。
这哪是问买主,分明是在查是谁挪用了公款。
皇帝也不急,手指有节奏地轻敲着扶手,在落雪可闻地院中仿佛是催命的鼓点。
丞相出列,打圆场。
“陛下,能出十万两黄金买画得人,整个昭国怕是只有盐铁专卖得几家皇商了。若是陛下想知道,臣便去查查。”
“哦,这些皇商花了如此多银两,就为了买一副字画?不是说商人最是重利嘛,这看上去可是赔本买卖啊?”
“许是为了避税吧,这些年征战,赋税越来越重了。”
皇帝眯了眯眼:这些年,我何时加过赋税?
“全福,朕是年岁大了嘛?怎么好似不记得朕加过赋税了?”
太监总管毕恭毕敬地答到:“回陛下,陛下自登记以来,并未下旨加过赋税。”
皇帝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丞相记错了。”
丞相是何许人也,丝毫不乱。
“陛下并未记错,臣也未说错。乃是因为近年收成不好,边境需要的粮食却未曾减少。故而,民间得税显得多了。”
一时间,场面有些陷入僵局。
皇帝正想如何说时,耳边传来奶团的奶音。
【骗子,明明是他们自己想贪污,底下得人次次收粮都故意用小一号的斛装粮,还恶意“踢斛淋尖。”】
踢斛淋尖:古代官府规定农民缴纳粮食时需将斛装满并堆成尖状,然后官员会轻踢一脚。
斛中震落的粮食会被官府以“损耗补偿”的名义截留,实则成为官员中饱私囊的灰色收入。
婉贵妃携着女眷一行人从后院走出来。
镇国公夫人抱着奶团子,身后跟着尚书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