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宜阳之战(上) - 汉末小粮官 - 大饺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汉末小粮官 >

第一百九十八章宜阳之战(上)

奉命进攻宜阳者为魏王袁绍麾下奋武将军袁据。  不过袁据本来的任务并不是作为偏师四处出击,而是留在韩/猛身边,监视韩/猛的一举一动。

韩/猛不过是冀州普通人家出身,向来和士族关系不慕。但怎么说也是冀州人,冀州士族再不喜欢也要捧他到高位,毕竟还在领兵的冀州大将除了高览就数韩/猛。

而袁绍为了防止自己的三个成年儿子在他死后争夺权力,也开始限制他们领兵,只能重用这些大将。

但将在外,不得不防。袁绍就提拔了一批袁氏远房,给予他们杂号将军的高职,充作监军。袁据就是其中之一。

韩/猛对此当然不满。尤其相比麾下其他将领,袁据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每次布置完作战任务,袁据还总要问个不停,非要问韩/猛为什么如此布置,依据是什么?

好几次若不是荀攸等人相拦,韩/猛已经砍了袁据。

时间久了,韩/猛和袁据更加相看不顺眼。

攻下武关当夜,袁据便写了大量污蔑韩/猛的奏折派人送往邺城。韩/猛得知此事又是暴走,这次他说什么都要以军法来治袁据的罪。

到了治罪阶段,韩/猛又有些犯难。袁据一个监军,整日和中军在一起,没有功劳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自然也就没有过失。唯一的一个小污点也就是攻克武关的过程中韩/猛作为主将玩了一次决死冲锋,袁据这厮跑的略慢,等韩/猛将武关打下来还没跑上城墙,勉强能算是畏战、怕战。

但袁据一个杂号将军,本来就有一定的自主行动的权利,跑的慢还真没法给他定罪。

韩/猛这次说什么都要给袁据一点颜色看看,便在给袁据下了死命令,要求他这个“军中大将”必须立下一定的战功。

一说要领兵,袁据当场就怂了。一年前他还在邺城周边当县令鱼肉乡里呢,如何懂什么兵法。只是韩/猛这次真的被逼急了,他还不想不小心“中流矢而死”,只能应下这个任务。

还好韩/猛也只是想给袁据一个颜色看看,并不是真的想弄死他,便给袁据找了一个相对容易进攻的目标——宜阳。

这就是王垕能在宜阳就遭遇袁军的原因。

但王垕并不知道韩/猛和袁据之间的矛盾。他得知袁军都打到宜阳了,第一反应就是弘农已经失守。

只是这又和出发前侦查得到的消息不符,一时间王垕竟不知该不该上前迎战,只能又派出探哨去侦查进攻宜阳的这只袁军有无后援?

敌情不明,王垕做好准备,下令全军摆出阵型,随时准备接战。

两千人的军队开始变阵。

这是一只几乎全步兵的军队,除了少数探哨和王垕等几名将领就看不到几匹马。其中除一只两百人的野战炮兵,剩余一千八百人正是新军六部中淘汰下来的火统兵。

经过整编,这些火统兵的士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战力究竟如何依然是个未知。

不过王垕在多次参加演练后却对火统兵的战力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力主这次出兵,曹丕也不敢反对,同意了以这一千八百人的火统兵作为主力。

只不过在王垕最初的预测中火统兵的第一战应该是汇合了其他八千兵力之后,有了八千兵力的配合。现在这些火统兵在没有其他兵种掩护的情况下直接与五倍于己的袁军对战,实在过于凶险。

“洪烈,两百炮兵给你,在北面山头上建立阵地,我要求敌人一旦来袭,火统兵阵地左右两方都在火炮的压制之下。这里的地形太过开阔了,不能让我们的火统兵侧翼遭受敌人进攻。”

洪烈有些犯难。两百炮兵总共才四门小口径野战炮和十二门迫击炮,控制这么大的范围有些困难。

“师父,不如把迫击炮留在火统兵阵中,那样控场效果更好。”

王垕摇头:“这些火统兵刚刚经过整编,队列能不散就是奇迹。和炮兵协同作战,一打起来肯定乱成一团。”

洪烈领命去了。

刘江和那些百将一起带着这些火统兵摆出一个在汉末人看来十分古怪的阵型。

一千八百名火统兵分为前中三两部,间隔五十步的距离。每部又分为三排列队,每队两百人,队与队之间间隔五步。每名火统兵手持火统,火统已经装好火药、火绳和铅弹,只是火绳还没有点燃。

王垕这边在等待探哨回报再判断是打是逃,袁据已经准备撤退了。

袁据得知曹军援军到来,更得知对方旗号是曹军名将王垕,吓得险些抛下部队自己逃跑。

还好最后时刻袁据冷静下来,他知道如果自己跑回去韩/猛绝对敢杀了他。于是他“从容”调兵,下令放弃已经准备了两天的攻城计划,全军向西后撤十里扎营。

但军队刚刚回归营地,前方探哨就将王垕军的具体情况报了上来。

“什么?才两千?还没有骑兵?”

只一瞬间,袁据的心就动了。

王垕是谁?

是在官渡做法天降大雪的神人(袁绍军中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是能活死人肉白骨的神医;是会制造天雷武器的大师;是独自领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

若是能击败王垕,甚至只要能和王垕打得有来有回,他回去那就是大功一件啊!

“逆贼王垕就在宜阳东方十里之外,曹军兵力不足,见到我军军容定会惊慌失措。此正是擒拿逆贼王垕的绝好时机。全军都有,抛弃无用辎重,全力东进!”

袁据的话听起来很热血,但袁军士兵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今天折腾了大半日,刚要开始攻城就退了回来,说曹军援军到了要撤兵。然后刚打包好东西准备向西撤军,军令就又改为向东迎敌。

连续的变更军令让士兵疲惫不堪,士气挫败。

但军事小白袁据还觉得一万打两千,优势在我,不断的催促士兵进军。也不是没有人向他提出意见,负责领兵的两名偏将军就一齐找到了袁据。不过他们知道袁据平时颇为自傲,不太可能听进去意见,便只说敌情不明,不如以逸待劳,等着曹军的援军自己撞上来。

本来这是个不错的提议,袁军士兵都是精锐,只要得到足够的休息,士气回升,战力还是有保证的。

但之前刚一听闻王垕到来险些吓跑的袁据此时却担心王垕会撤军,生怕快要到手的功劳打了水漂。

“哼!王垕黄口小儿,突有威名之辈,我观他如掌中草芥。尔等不用害怕,待我将之擒来,你们也能分享这天大的功劳。”

两名偏将苦劝良久,见袁据还是不改变主意,只能回军准备作战。不过他们在一件事上也和袁据想法一样。就算袁军士气低下,但毕竟是五个打一个的局面,就算无法战胜王垕,怎么也不会输吧。

就这样,前几日还士气高涨的袁军此刻却带着极其低落的士气开始向东挺进。

很快,袁军放弃宜阳转而向东的消息就随着探哨传回到王垕这里。

“敌军还有多远?”

探哨在马上敲击胸甲行礼:“启禀将军,袁军已到五里之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