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再好的风光,终是留给后人
青牛村药铺。
百子柜前,陈淳安负手踱步,脚步沉乱,时不时向里屋瞥上一眼。
被那年轻乞丐提醒后,已在药铺待了不下一个时辰,身为离后山最近的人家,他亲眼目睹一线峰风云突变、雷电交加的骇人景象,原以为与己无关,却没料到三道黑影自山中猛地坠下,砸入鱼塘,凑近一看,竟是三人。
其中一人还是他女儿。
陈淳安二话不说,凭借这段时日苦修攒下的气力,一手一个、背上再驮一个,全送进了村里这间药铺。
那年迈的医倌只说了一句“门口候着”,便转身入了里屋,再无声息。
这叫他一个当爹的,如何不急?
“咳咳咳……”
里屋的房门中传来咳声,随后是一阵腿脚不好的布鞋拖地声,一个满头白发的驼背老人,缓缓走出。
陈淳安赶紧迎上前,搀扶道:“何老先生,里面……”
驼背老人摆摆手,“娃子们都没大事,受了惊,让他们多歇歇,你就别进去,过些时候自己就醒了。”
陈淳安想从怀里掏出些银钱,却被一只干枯手臂按住,“乡里乡亲,不讲这些。”
陈淳安还想继续掏钱,又听他说:“你要真的过意不去,我倒有一事相求,只是这事太不合仪程,若是不便,就算了。”
老人执意推开他的搀扶,慢悠悠从百子柜角落拎出两张小木凳,摆在铺子门口坐下,又从腰间取出烟锅。
村里老人似乎都有这习惯。陈淳安想起老丈人那杆烟锅,还是眼前这位闲时亲手所制。
他忍不住又朝里屋望了一眼,侧耳细听,三道呼吸虽长短不一,却均匀平稳,终于稍定心神,与老人对坐门旁。
老人吧嗒吧嗒抽了两口,烟雾弥漫,只听他缓缓道:“刚才后山的事,我也见了,白日响雷是件稀罕事,恐怕山里不太平。”
陈淳安不知如何回答。
老人继续道:“你也不用瞒我,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没见过,罢了罢了,半截身子埋土里的老东西好奇不了什么,前两日齐老头找我聊了些事情,我想了想还是得跟你说上一声,毕竟你才是当家的。”
陈淳安点头。
“我听齐老头说你在村子东边修了个祠堂,打算将自家跟娘家人都归成一脉?
“有这个打算。”
老人继续说道:“好事情,咱们村向来没个规矩,零零散散,有个祠堂也好,倒是没想到,那时候还不到我腰的小子,现在这么有能耐。
陈淳安不好意思挠头道:“还说呢,那会儿就何老先生跟我爹打我打得最凶。”
老人使劲抽了两口,回忆道:“没想到一晃就是快三十年了,你爹走也有十几年了吧。”
“十九年了。”陈淳安如实道。
老人长长吐出烟雾,“时光催人老啊……老伴走了快二十年,两个投军的孩子,也十几年没音信了。”
看向眼前这位黝黑汉子。
“淳安啊,你在村里说话管用,替我这老骨头找几个抬棺的人吧。”
“何老先生别瞎说,身子骨还结实呢。”陈淳安笑着开口。
老人估计是抽得猛了,一口没吐尽,剧烈咳嗽起来。
陈淳安赶紧起身,帮他拍着后背:“少抽些,从我还跟景巧那丫头差不多大就看见你拿着烟锅,得有二十几年了。”
“咳咳咳……四十七年……咳咳……这只烟锅比咱俩……加起来岁数还大。”老人咳得很凶。
陈淳安默默拍背,不再开口。
老人拍去他的手臂,示意自己没事,清清嗓子道:“你也知道我跟齐老头打小就是穿一条烂裤裆的,他前两天找我,话里话外就想让我入祠堂,以后死了,也能有个后辈扫墓。我哪能答应,两姓祠堂本就违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我一个外人进去,那岂不是更落了个数典忘祖的名声。我不想以后死了,年轻后生们跑我坟头撒尿。”
“其实何老先生想进,也是我一句话的事……”
话未说完,老人摇了摇烟锅,打断道:“可别,一大把年纪还丢不起那人,你若真念我的好,就别让我死在家里,记得去县里棺材铺挑口厚实的棺材,再寻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埋了,比什么都强。”
陈淳安还想再劝,却见老人晃晃悠悠地起身,抬头望向远处。
顺他的目光看去,恰能见旭日高升,后山巍峨,云霞缭绕,气象壮丽。
“再好的风光,看久了也没滋味……留给后人。”
老人说完,背着手蹒跚离去,只撂下一句“回家取些滋补草药”。
陈淳安长叹一声,不再叫住他。
这老人的性子打认识起,便是认死理的主,一旦看准哪件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只好将凳子收回药铺。
“爹。”
后屋里忽然传出清脆声音。
陈淳安急步赶去,只见小女孩揉着眼睛坐在床边,两条小腿悬空晃荡,显然是刚醒。
他正要开口,见另外二人仍在熟睡,便压低声音:“感觉怎样?身上哪儿不舒服?爹这儿还有伤药,你拿着。”
羊角辫小女孩推开递过来的瓶瓶罐罐,一抹残留在嘴角的口水,咧嘴道:“没事没事,多大个事嘛,睡个觉,爹爹就不操心嘛。”
说着就张开手臂要抱。陈淳安一把将她搂进怀里,走向前堂。
“景巧,不是让你在家好好呆着,怎么从山里飞出来?”想要运转探查神通,却发现小女孩周身云蒸雾绕,看不清切,出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