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南巡路上不愧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 - 大清富贵闲人 - 十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清富贵闲人 >

第92章南巡路上不愧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

第92章南巡路上不愧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

上元佳节之后,见到许久未见的父母去亲人,宫中妃子们的心情格外愉悦,上位者高兴了,底下的宫女太监们当差也轻省,宫中是难得的轻松。

这份轻松让宫人们为南巡忙碌准备,都没觉着辛苦,反倒是难得的高效。

等到春暖花开之时,第二次南巡的队伍,终于准备启程。

黛玉这些日子很是注意,赶上换季都只略咳几声,请来太医看过后,只说她身子好了许多,这几声咳嗽不算大事。

在黛玉亮晶晶的眼神下,胤祺履行了承诺,入宫求皇太后将黛玉放入南巡的名单中,只不过与一开始所预想的不同,皇太后听了胤祺打算将黛玉放入五公主的随行女官中,却皱着眉拒了:“五公主这儿伺候的女官已经够了,林家那女孩儿过去反倒坏了规矩,倒是我这儿缺了个人陪着,我记着林家就是南边的,她倒是适宜。”

胤祺也不是个驽钝的,只不过一时没有想到,被皇太后这般一点,特别是听到加重的“规矩”二字,胤祺瞬间便反应了过来,此时宫中虽无明旨,但已经都有了默契,黛玉日后是要嫁给他当阿哥福晋的,让她这未来的嫂嫂给五公主当女官,虽说只挂个虚名,到底不太合宜。

莫说礼法之事,仅五公主该如何与黛玉相处,就是个难事。

想到这,胤祺真心实意地给皇太后谢恩:“还是皇玛嬷想得周到,是孙儿疏忽了。”

皇太后素日里最不爱为这些事费心,也就是胤祺,能让他操心,她笑着喊起胤祺:“我瞧着那林家姑娘是个好的,等下次大选就给你们指婚,你们好好过日子,我就放心了。”

胤祺被皇太后打趣地耳垂都红了,他垂着眼,笑着向皇太后求饶,宁寿宫中一片欢声笑语。

很快便到了钦天监算好的黄道吉日,林如海作为翰林,也被康熙点了,让他伴驾讲学,而黛玉提前一日便被宫中派人接去了宁寿宫。

毕竟康熙的御辇将从紫禁城出发,按着林如海的官职,林家当时队伍的中后,黛玉还不知要等多久,索性接入宫中,伴着皇太后出行,也免了排队等候的功夫。

皇太后是个爱憎分明的性子,她对着黛玉爱屋及乌,一早就吩咐了宫女好生伺候,黛玉虽有着入宫的谨慎,却也没觉着有多少不自在,倒也安心待了下来。

康熙第二次南巡的车架,再次浩浩荡荡地出了紫禁城,往京外走去。

南巡的队伍中,人依旧不少,文臣武将、皇子公主、后宫妃嫔,再加上服侍的下人行李,整个南巡的队伍长得不成样子,前头康熙的御辇已经出了城楼,后头的车架还未启程。

皇太后搂着五公主坐在凤辇中,黛玉侧坐在一旁,拿着本经书为皇太后念着。

“其他的公主都安排好了?”皇太后闭眼听着经书,宽大的凤辇走在平整的路上,不见多少颠簸,她突然想起了身为皇太后的责任,询问了一句。

黛玉念着经书的声音停下,侍候在侧的苏曼略微皱了下眉头,笑着回道:“都跟着大公主呢,大公主是个有本事的,必定会将几个公主安置妥当。”

皇太后得了想要的结果,点了点头,继续吩咐:“眼瞧着皇帝就要为大公主指婚了,等嫁了人再要过这种松快的日子就难了,索性趁这个机会,将几个大些的公主都领着走一趟,你去盯着,谁也不许慢怠了公主。”

黛玉翻着经书的手一顿,大公主的婚事居然如此近了,她不由想起了薛宝钗,想尽法子当了公主伴读,眼见着在公主身旁已经得了信任,这公主却这么快就要成亲,也不知她此时是如何打算。

此时的薛宝钗,却正大公主的车上,正襟危坐地为大公主说着江南风物。

薛宝钗也从宫中的消息中得到了大公主即将要被指婚的消息,她惊了一瞬,却很快稳住,大公主嫁人是必然之事,只不过时间比她预料的稍微早了一点,她才刚在大公主眼前得脸,仍未站稳脚跟,正在这时,又听到了大公主将要随驾南巡。

宝钗咬牙,南巡总得有个两三个月,她万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若能抓住这个东风,说不得她就能脱胎换骨。

宝钗对大公主的管事嬷嬷许以厚礼,以家中亦是江南人士得了伴随的机会,十二般用心的为大公主理事。无论是指点宫女收拾行李,还是关照那些同样没有出过门的其他公主,都做的一丝不茍,这让大公主很是满意,也召着随身伺候,在马车上讲些江南的风土人情。

南巡的队伍浩浩荡荡,等到了中午,已经出了京城,在京郊行走。

与京中宽大平坦的道路不同,自出了城门,京外的道路黄土漫天,虽说是官道,却也不见得多么平整,车上立时就颠簸起来,皇太后将五公主搂得更紧,也止住了黛玉念经:“这路上颠地难受,你也别念了,仔细头疼。”

黛玉收起书,思忖着是否该和皇太后告退,回林家的马车,这时一阵马蹄声从凤辇旁传来,听着声音,好似是小跑而来。

能在南巡队伍中纵马的,绝非常人,黛玉心下一动,有了思量,小心地顺着五公主掀开的帘子望去。

果然只见穿着皇子常服的胤祺纵马而来。

平日里胤祺不是讲究排场的,穿衣配饰以舒适为主,并不似其他人那般华丽,这是黛玉难得见着胤祺穿上全套皇子服饰的样子。

衣裳是石青色的锦缎制成,上头全部是由最手巧的绣娘,一针一线绣出的云纹,莽缠绕在云纹之上,好似在云间遨游,头上戴着的顶戴上,硕大的东珠耀眼夺目,更别提腰上坠着的玉佩,无一不是罕见的珍宝。

胤祺骑在枣红的骏马上,迎风而来,英姿勃勃,一时让黛玉看得愣住。

“皇玛嬷,”胤祺勒住马,不动声色地打量过黛玉,见她精神头还好,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他在马上对皇太后行礼:“奉皇阿玛旨意,要在此处安营修整。”

皇太后见着这般的胤祺,更是满眼笑意:“好,不愧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已经可以给你阿玛当差了。”

胤祺从马背上翻身而下,干脆利索地动作引来众人轻声惊呼。

皇太后被胤祺亲自扶着,走下了马车,此时正是太阳当空之时,早晨出门时候的冷风已经悄然散去,日头晒在身上,全身都只觉着暖洋洋的,皇太后在车上坐了一上午,虽说太后的凤辇较其他人的更加宽大,但总归不是那么的舒服,趁着挖灶做饭的时候,她也走动几圈。

这么一耽搁,黛玉也没能告退,她站在皇太后的身后,望着祖孙三人的背影,慢慢地跟着,皇太后到底身份尊贵,不爱在这乱糟糟的地方待着,早有侍卫引着她,往河边的清净地方走去。

帝王出行,沿途的路上早就被查了一遍又一遍,倒也不怕危险。

此时已经春日,河中的冰消融,河水在日头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大群大群的鱼儿在水下游过,水面上是不是泛起圈圈涟漪,偶尔能见着几条肥硕的鱼,从河水中跃出,水珠被带动着浮动在河流之上,折射出斑斓,正是春日盛景,皇太后只觉身心舒畅。

伺候的人远远缀着,唯恐打扰了皇太后的雅兴,走着走着,前头胤祺的脚步越来越慢,落在皇太后身后,渐渐与黛玉并肩。

皇太后对于此景,也睁只眼闭只眼,在她眼皮子底下,出不了什么乱子。

“妹妹,这一路行来可还习惯?”胤祺从紫禁城出发开始,便一直忧着心,虽然知晓黛玉在皇太后身旁,没人敢怠慢,但到底没有见着,心中还是放心不下。

“承蒙皇太后恩典,这一路走来再好不过了,我感觉比之前进京那次要好多了。”黛玉抿着嘴笑着,嘴角的小梨涡格外俏皮:“反倒是你,若非与你熟识,我真要问问,是哪里来的泥猴子。”

春日风大,灰土也大,城中尚且也泼水盖住扬尘,等出了城,如此多人走过,地上的黄土全被扬了起来,胤祺一直骑在马上,远看还不觉着,近看却只见他头上脸上衣服上都沾上了土。

只不过,黛玉说的泥猴子,却是故意打趣了。

“要我说,这风大灰大的,不若你也在马车里待着,何苦去骑马呢。”黛玉见着胤祺的这般模样,不可谓不心疼,她凑到胤祺耳旁,轻声劝着。

“大哥和三哥、四哥都骑着马呢,太子爷被皇阿玛召过去议事,我们几个要在外头支应着。”胤祺也不是一个喜欢没苦硬吃的人,能在车里舒服地待着,他也不乐意骑着马跑上跑下,但这次南巡,康熙大手一挥,将年岁稍微大些的皇子都拎上了,其他人都骑着马,就他一人坐在马车里,多少有些显眼。

黛玉闻之,也不多言,只在心中盘算着晚些时候给胤祺送些疏络筋骨的药酒过去,嘴上还笑着:“那这泥猴子,可得再当些日子了。”

胤祺见黛玉还有心思说笑,倒也稍稍放下心来,他无奈地笑着,马鞭轻轻敲在掌心:“没事就好,若有什么不舒服的,随时派人找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