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回京夕阳西下,璧人相依,不知时间流……
第163章回京夕阳西下,璧人相依,不知时间流……
黛玉苦劝了王熙凤一遭,让她安心修养,至于迎春的亲事,左右她还小,也不是一日两日立即就能定下的,等她这嫂子身子好了,再慢慢寻摸也不迟。
随后又与雪雁吩咐了,回去后记得拿着牌子将专门负责后宫妃子请脉的太医请来,为王熙凤好生调理,这才回到前头,以府中事忙为由,向贾母请辞。
贾母也知五阿哥不在京中,偌大的五阿哥府上上下下都得靠着黛玉操持,她能抽出半日过来已经很是不错,便也不苦拦着,只是吩咐着鸳鸯将那几家子送来的江南时兴玩意儿给黛玉送去一份。
黛玉又与几个姐妹告辞,无论是三春还是薛邢李几位姑娘,对她都是亲热中带着敬畏,这让黛玉更加觉着没意思,反倒是客居在此的史湘云,见着黛玉还是一如既往,说说笑笑的好不自在,得知了黛玉要回去,还笑着打趣:“我们之中就你成了王妃,可别忘了我们这些人才是。”
黛玉噗嗤笑了;“好利的一张嘴,今儿个凤丫头不在,换成你打趣我了,我还要说呢,你们无事的时候也来我那儿走走,都是一家子的骨肉亲戚,没得生分了去。”
贾府行事再荒唐,也怪不到后宅女子身上,成天的憋在家里,好好的女孩儿都得闷坏了,不若多出门做做客,也能长些见识。
得了黛玉这话,旁人尚可,贾母首先笑得见牙不见眼,都是她的子孙,她又如何不愿她们好,更何况如今哪有女子单独出门的,总得有父兄护着,让宝玉多陪着她们去五阿哥府走几趟,宝玉行事最是讨喜,与北静王等人亦相交莫逆,想必也能让五阿哥高看几眼,只要能在五阿哥心中留下印象,她就算闭眼也安心了。
不得不说,贾母与贾琏不愧是祖孙,都有着同样的打算,只不过贾琏已经开始行动,并几乎失败,就不知道贾宝玉有没有那份运道,得到胤祺的青眼。
但这都是后话了,此时的贾母,也不过是忙着嘱咐黛玉,注意身子,千万别操持过了,有什么想吃的想用的,与她说,她打发人送过去。
黛玉谢过了贾母的拳拳关爱,披上防风的斗篷,踏上四匹上等马拉着的梨花木马车,在贾家阖府的恭送下,回了五阿哥府。
等回了府中,黛玉将留在家里看家的绿鸢叫来,自从她表了忠心后,黛玉也逐渐将重任托付给她,绿鸢亦没有辜负她的期待,一切都做的很好。
绿鸢条理清晰地将上午婆子回禀的几件事报给了黛玉,都不是多大的事情,绿鸢便也自己做主了,她又将应对一一道来,黛玉点了点头,让绿鸢退下,又吩咐下去,备好车,她下午要去铺子瞧瞧。
货物自入了京,便由管家操持,听了黛玉的吩咐,管家提起了一万个小心,提前去检查了一遍,见着确实没有问题,才放心地等着黛玉的到来。
黛玉合衣小憩,醒来后精神果然好了许多,她坐着管家备好的车,听着外头的热闹到了大栅栏外的铺子里。
此时的大栅栏正是京城里头最繁荣的一条街道,什么江南的绸缎,西北毡子,关外的皮毛,等等等等,应有尽有。
黛玉铺子离大栅栏的入口不远,是个绝佳的位置,前头租给了旁人,嫁人时候才将这铺子收回来,等到嫁给胤祺后,事情繁杂,她一时也忘了还有这个铺子,此处便空了下来。
这是一个面阔三间的二层铺子,一楼规规矩矩的做着几个柜台,侧边不起眼处,有个楼梯直通二楼,那却是专门为高门女眷准备的单间雅室。
黛玉见着这格局,倒无甚不满,只不过屋子赁出去这么多年,墙瓦门窗全都泛着岁月的陈旧,需好生修葺。
黛玉将前头铺子全瞧了一遍,又去了后头的库房,只见几大间的屋子里,满满当当放着的全都是洋人的东西,南洋的珍珠、西洋的香料、甚至还有些再精致不过的玳瑁、珊瑚。
如此种种,都是京中难得一见之物,实在让人目眩神迷,黛玉对于铺子的修葺,更加上心,吩咐管家务必尽心。
管家得了吩咐,也不敢怠慢,凭着五阿哥府的牌子,找去了工部,工部养着的匠人,手艺最是精湛,不当值的时候,也会在外头接些私活赚些银钱,只不过他们也不是什么人的活都接,寻常人连他们家的大门都摸不上。
当然,五阿哥府的命令,他们自是不敢糊弄,即使不过是三间铺子,动用他们不过是杀鸡焉用牛刀,但一个个的做得格外细致,黛玉算着日子,等到胤祺回京的时候,铺子正好能收拾好,总算放下心来。
这边黛玉忙着铺子的事情,旁的事也没有落下,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贾府已经派人给她送了好几个帖子了,黛玉亦挑拣着去了一两次,最让黛玉欣喜的,便是贾家里面的几个姑娘们,办起了诗社,虽说里头还混了个无事忙的宝玉,但瑕不掩瑜,姑娘们的蕙质兰心,在一篇篇的诗中尽显。
黛玉心中喜欢,忙令人将诗社里的诗集结成册,每人一本,也算是闺阁中的美谈,无论是三春,还是湘云,抑或是客居的几位姑娘,连忙拍掌叫好。
更遑论宝玉了,他最是喜欢这等风雅之事,当即便自告奋勇的接过了这个事情,便要吩咐人去做。
黛玉见着兴致勃勃的宝玉,暗自叹息,却也应了,她这表哥,既无经世济民之才,又无忧国忧民之心,也就只适合在富贵堆里当个富贵闲人,每日里赏花弄月,吟诗作画最好不过。
宝玉得了这个差事,腰板都硬了,袭人等人再劝他读书,他也不过一句我在替五阿哥办事,便搪塞过去。
这话被贾母听见,她更是喜得不成样子,她就知宝玉是个懂事的,都不用她提点,也知晓靠上五阿哥府,她更吩咐王夫人等人,谁也不许耽误宝玉当差。
就这样,宝玉借着编诗集一事,在外头很是逍遥了一阵,又认识了不少的人。
等到这诗集快编完,胤祺一行的船,也到了京城。
胤祺一行从广州到京城,自珠江到长江,再走运河,一路上途径数个城市,见过苏州、扬州这等富贵之地的风流,也在荒野无人的渡口停过,见过奢侈挥霍的巨贾,也见过沿河叫卖的平民,更见过贫苦不能食的乞丐,莫道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胤祺自觉这一路走来,对于大清江山,更有了实感。
到了通州渡口,胤祺率先下了船,在船上晃晃悠悠两个月,骤然踩在实地,胤祺只觉着身子仍在晃荡。
贾琏立时跟了上来,自扬州尤氏母女上了船后,他与尤二姐尤三姐打得火热,尤老安人左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特别是尤二姐,贾琏更是爱得不成样子。他与尤三姐调笑狠了,她说翻脸便翻脸,反倒是尤二姐,从来都是柔顺可人模样,最狠也不过是将嘴里嚼着的果子渣子唾他脸上,这却让贾琏更觉着有滋有味,更加上尤氏姐妹到底是贾家的正经亲戚,贾琏也不能如小厮或者下人媳妇一般,说上手便上手,每日见着活色生香又温柔和顺的尤二姐,恨不得将立时将她娶回家去让他能沾上她的身子。
如此种种,全被胤祺瞧着眼中,他对于贾琏的做派,更是彻彻底底的看不上。
在女色上如此拎不清,必定是乱家之源,只从这点,便能看出贾家气运不长。
“折腾了一路,都累了,各自散了回去吧。”胤祺擡手阻止了贾琏送他的打算,自己掀开帘子,上了府中接他马车,往五阿哥府走去。
贾琏心里头虽觉不对,但也不知哪里做错,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个头绪,加之他确实也折腾了数月,此时只想好生歇着,也不深究,先是将尤家母女请上车,自己也坐了上去。
尤氏上了岁数,没多久便搂着尤三姐睡着了,贾琏见此机会,忙握着尤二姐的手,表着他的心,心肝儿肉的好话说了一串,让她一定等着迎她入府,尤二姐一路上早被贾琏勾得神魂不在,再加上尤老娘时不时地敲边鼓,她早就动了心思,听了贾琏的话,遂羞答答的应了。
贾琏大喜,忙盘算起来如何说服王熙凤,美滋滋地幻想着美人在怀的日子。
另一边,胤祺同样心中火热,他与黛玉从未有过这么长时间没有见面的情况,离得远尚好,等入了京中,胤祺对黛玉的思念再也控制不住,他听着车轱辘转动的声音,一圈又一圈,算着还有多久才能见到黛玉。
胤祺这一路上给黛玉的信没有断过,但他依然觉着攒了满肚子的话要和黛玉说。
等到马车晃悠悠地终于停下,已经又过了不断时光,胤祺在车里越等越急切,甚至都等不得马车停稳,便将帘子掀开,一跃而下。
烧酒胡同已经净了街,黛玉正领着五阿哥府的下人们站在门后,候着胤祺回来。
夕阳照在黛玉瓷白的脸上,将她额间的碎发映的金灿灿的,胤祺瞧着眼里,只觉着一颗漂泊了数月的心,在这一刻终于定了下来。
胤祺大步上前,在黛玉的惊呼中,一把将她搂住,久久不松手。
下人们急忙将头深深地低下,假装自己什么也没有见到。
黛玉被胤祺搂在怀中,闻着他脖颈间熟悉的味道,听着他心中砰砰跳动的声音,伸出欲要将他推开的手,换了方向,搭上了胤祺的腰间。
夕阳西下,璧人相依,不知时间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