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 是勇士,就下地 - 一杯北海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6章

怎么还会动?

顾行驰愣了下,从对方身上服装来看,这是个现代人,穿着冲锋衣,腰间挂着装备带,极有可能就是邓秋鸣那一队的队员。

难道是还没死?

顾行驰怀疑了半秒旋即否决了猜测,毕竟小白的判断不会出错。

就在他迟疑的这一瞬间,那人的脑袋忽然猛地转了过来——

就见那张脸上,挤满了无数指节大小血红的脓疱,最大的疱疹已经有掌心那么大,皮肤被撑得几乎透明,依稀能看到薄薄皮肉下有什么细长的东西在游蹿。

顾行驰脑子里嗡的一下,视觉冲击甚至还没传递到大脑,忽然就听啵的一声,尸体脸上最大的疱疹居然被撑破了!黄色血红的流脓随着大小不一的白色虫卵一齐迸溅,一股刺鼻的恶臭扑面而来!

“卧槽!!”

顾行驰瞬间就毛了,但还不等转身迈步,忽然尸体脑袋一歪,一条手臂长短的红色长条物从尸体的衣领里钻了出来,那东西形状奇怪,头部像章鱼的触须,不知道是吸盘还是细毛一般的牙齿,在尸体那些浓疮上蠕动着。尸体的身体开始鼓胀,衣服被撑起弧度,越来越多的虫子从布料下探出了头。

“走!”

白玉京反手一把将顾行驰扛在肩上,三两下跃下楼去,塔外几人见两人冲出来都是一愣,顾行驰被白玉京扛着一颠一颠地喊道:“跑!这塔里有寄生虫!不要被寄生!会很麻烦!”

怪不得唐易没有预警反应,这些虫子在他看来就是同类,肯定不会觉得有危险!

一行人飞速远离尖顶塔奔进浓雾中,这种紧急关头,也没有保持队形的必要,任何情况下,保命永远是第一要务。

顾行驰随手扯住了身边最近的一人闯进雾中,边跑就边听身后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越发剧烈,扭头一看就见宋问渠提着他那个设备箱子,跑得几乎要断气。

这种山地速跑可真要了老宋半条命,本来就是成日坐办公室敲键盘看资料的体格,普通爬山还好,真这么不要命的跑起来不说身体肌肉,单是心脏也承受不住。

顾行驰看着他的脸色,知道再这么跑下去还不等寄生虫寄生,人就先猝死了。

白玉京回头看了眼,到处都是雾气,尖顶塔已经看不到了。

三人稍缓了脚步,扶着宋问渠找了个隐蔽的矮坡,藏在后面稍作休息。

“不知道那些虫子会不会从塔里出来。”

顾行驰还是有些担心,白玉京把附近的枯枝落叶清理了一下,确保地面上干净,如果有虫子出现最起码能很快发现。

“塔里有个死人,应该是邓秋鸣小队的队员,居然在这就折了一个,邓秋鸣带人上来不多做点保护措施吗?”

顾行驰他们的衣领袖口以及鞋袜都是束紧的,一是防毒虫蚂蟥,二就是怕会遇到这种寄生虫。

宋问渠还在喘气,声音断断续续:“我不清楚,我已经很久没见邓院了。”

“很久?多久?”

顾行驰上次见邓秋鸣还是去年夏天,有个公招的活动邓秋鸣去露了个脸,不过也只是远远看着。

宋问渠道:“夏天,端午之后我就再没见过他。”

那也就是前后脚的事。顾行驰思索几秒,盯着宋问渠:“你是怎么找过来的?”

他的目光落在宋问渠的那个设备箱子上,若有所思:“东西带的这么全,说明你知道这里有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但是你又和邓秋鸣不熟……所以,是谁将这里的情况告诉了你?”

宋问渠没有立刻回答,他好不容易喘匀了气,同顾行驰对视半晌,忽然开口:“我可以相信你吗?”

顾行驰不会打包票:“那要看是哪方面了。”

宋问渠沉默几秒:“研究所内部情况混乱,我不知道哪些是邓秋鸣的人,也不知道谁是徐本昌的人,我不知道该相信谁。”

顾行驰一顿,旋即皱起眉:“你不是徐本昌一支的吗?如果我没记错,宋问樵应该和徐本昌关系不错吧?”

白玉京闻言垂眸瞧了他一眼,看到对方轻轻扬起的眉梢就知道又是在诈人,遂抬手把顾行驰脑瓜上翘起来的碎发按下去,这才又移开视线继续提防四周。

宋问渠自然不知道对面的小心思,一下怔住了,看顾行驰的眼神多了几分警惕:“你是从哪知道这个名字的?”

顾行驰似笑非笑:“我当然不会什么都不知道就跑到这里来,所以如果你想和我说什么秘密最好不要撒谎,我会戳破你。”

宋问渠一下沉默了,似乎是在考量顾行驰这话的真实性。但宋问渠一看就是那种没什么心眼的知识分子,和边晟有点像,大脑里面学术知识占据百分之八十,剩下二十不足以再分辨顾行驰的话是真是假。

更何况,现在的他也没有第二个选择。

“你能知道一些也是好事,我也不用再费力向你解释说明。”

宋问渠抬眼看着顾行驰,神情严肃:“我不知道邓秋鸣为什么会涉险来到这里,但我认为,这里是个陷阱。”

顾行驰眉间蹙起几分:“怎么说?”

宋问渠掏出手机,点开一条录音给顾行驰听。听音质应该很早了,说话人是个陌生人,但看宋问渠的神态他是知道对方身份的。

不知道是录音本身的问题,还是录音设备质量不好,整条音频的声音非常模糊,只能勉强听出几个字眼,大意是在说:他们在这里发现了真正的秘密,如果你也想知道一定要快点来到这里。

这段音频非常短,只有不到一分钟,飞快地就要结束了。顾行驰一直静静听着,直到录音接近尾声,他忽然一顿——

录音的最后是一串数字,

和沈昭那段音频的数字一模一样。

“这是邓秋鸣二十年前收到的。”

宋问渠道:“发出人叫何濛,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这号人,但按理说,他在2000年就已经去世了。”

“这段录音的接收时间是在2004年,何濛去世的第四年。”宋问渠摘下眼镜来擦了擦水汽,没有镜片遮挡的眼神更加复杂,“邓秋鸣这个人生性多疑、非常谨慎,他不会单凭一段录音就以身犯险,但也不会放过这个线索。所以他当时派了一队研究员到达云滇,小队调查后发现了与西南宗教有关的沙新寨圆楼,也促成了后期沙新寨的区域划分与保护。”

顾行驰听到这就问:“被派来的小队是谁?圆楼里的那些尸体吗?”

宋问渠摇了下头:“圆楼里的研究员都是每五年一换,当初被派来的小队一共七个人,都没有回来,其中就有沈昭沈岁的亲生父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