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新的战场,新的苏日战争,以及抗日
第174章新的战场,新的苏日战争,以及抗日英雄马占山
历史上的诺门坎战役,严格说来,是一场并没有什么战术意义的战争,不管是对于苏俄还是日本,这一仗打得其实都是稍微有一点莫名其妙的。
之所以会打这一仗,纯粹是因为关东军的独走,前线的关东军士兵不知道是闲出屁了还是想瞎了心了,一直不断的挑衅,侵占外蒙地区的蒙军和俄军。
挑着挑着给苏俄挑急眼了,就干起来了。
日军的参谋本部是不同意打这一战的,因为他们实在看不出来这一仗本身的意义到底何在。
而最终参谋本部同意这一离谱的作战计划的直接理由竟然是:“如果不打这一仗的话,想必关东军的勇士们也会感到寂寞吧。”
昭和日本就这尿性,完全是为了打而打,甚至一线部队也可以说是为了独走而独走,视战争如同儿戏,压根没想好为什么打仗,战略和战术的目标是啥。
甚至都是先打,再琢磨这一战到底是为啥打。
昭和男儿,招核纯属自找。
然而战术上虽然毫无意义,战略上却是不同,说白了,这就是个战略试探,只是日军的试探成本有点高而已。
日军已经穷疯了,北上去招惹苏俄,和南下去招惹英美,他总得选一个,诺门坎战役对日本来说本身的战略意义就是试探苏俄的斤两么。
俄军长途跋涉750公里,日军却只有两百公里,大家是在外蒙古的地盘上打仗,实际上也全都是客场作战。
如果真的是注定和苏俄要打,那在这儿先打一仗,摸摸看苏军的斤两,总比他们到时候真的去进攻苏俄的远东,抢苏俄的油田的难度要小得多么。
毕竟他们正在搞大清洗,关东军是切实收到了情报的,知道苏俄远东军团现在的情况一团糟,万一这么一摩擦,苏俄就怂了呢?万一他们因为大清洗的缘故,变成慈禧了呢?
就是这种纯纯的侥幸心理作祟,毕竟掐指一算日俄战争也刚过去没多久,很多日本人是不信,苏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真的会有脱胎虎骨的转变的。
当然,如果这种在辎重方面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客场作战,日军都没能赢得了的话,那自然就是试探结束,该干啥干啥。
双方都进行客场作战,还是在荒漠地带作战都赢不了,那还进攻个屁啊,找死么?
第一次诺门坎战役其实就已经是这个结果了,关东军的23师被ot-130烧得折损过半,按说已经没必要打了,可23师团和关东军向大本营发布却都是捷报。
日军主将小松原将自己已经伤亡过半的折损打了个对折的对折,最后的结论是:
“诺门坎这一战我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总得来说还算可以,算是个惨胜,但这主要是因为我军准备的不够充分,有机会的话我们还可以再战,下一次我们如果有了充分的准备,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昭和日军的战报,那都不是数里注水,那是水里注数。
日据的参谋部一看,惨胜,惨胜也是胜啊,那好像这仗打得确实是还可以,苏军也没有多强,确实是可以碰一碰的。
然后就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二次诺门坎战役么。
慈父直接预判了日军会不服气,再来挑衅的结果,认为,诺门坎这个地方虽然不重要,也没啥战略价值,
但苏军正是要用这种没什么优势的客场作战打服日军,日军以后才不会动侵略苏俄的愚蠢念头。
所以果断在取得了冲突胜利之后,火速从白俄调来了朱大帅,并给了他一整个集团军,让他务必一巴掌把日军给抽回去。
这才有了人类历史上都凤毛麟角的,一个长途跋涉750公里,一个跋涉200公里,两个不接壤的国家在中间的第三国搞了一场大会战的奇葩战争。
这差不多就是原本时空中诺门坎的经过了。
而这一时空,因为有了郑毅的推波助澜,这一仗打得比历史上早了接近两年,而且苏俄的耐心也明显比历史上差很多,刚摩上没几天的功夫第一此诺门坎战役就已经都打完了。
而日军此时的囧状,比历史上40年的日军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郑毅的经济战已经初见成效。
郑毅却是认为:诺门坎那破地方,一个外蒙的破荒地,有啥好打的,我给你们换个地方。
东戈壁省的宗巴音油田。
就是郑毅给日苏两国挑选的全新战场。
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能找到那个油田,因为宗巴音油田上辈子就是他们公司勘探和开采的,是个纯中的项目。
我,郑毅,带着苏俄人在外蒙的东戈壁省,距离二连浩特不远的荒漠地带在勘探石油呢,就问你们来不来吧。
郑毅这个人,是目前全日本上上下下,至少是军国主义的上上下下最恨的人,没有之一的那种,据说军中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还是底层,恨他恨得牙根都痒痒。
石油,更不用说了,眼下日本最紧缺的战略物资,为了点石油他连英美苏都敢一块惹。
郑毅现在甚至都不担心他帮忙找到石油之后苏俄人会不会就近卖给日本人。
不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而是他很确定的知道,日本手里已经没有多少外汇了。
苏俄肯卖他也得有钱能买啊。
当然,郑毅给他们挑好了战场,甚至都不介意送给苏俄一个大油田,他们敢不敢接就是另一回事了。
毕竟诺门坎只是一个荒地,日军挑衅苏军的目的就只是挑衅本身。
但郑毅真要是把外蒙的油田给点出来,日军对待一块荒地的态度,和对待一块油田的态度,傻子都知道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有这么一个油田在,一不小心将整个关东军都给招来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相比诺门坎来说距离上对苏俄这边强一点,那地方压根就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沿线附近。
那地方距离紧挨着二连浩特,跟二连浩特也不远,对日军来说,后勤辎重补给的难度,也不算大。
双方的补给距离都差不多,也都比诺门坎方便。
这要是打起来的话,那,人脑子可能就要打出狗脑子来了。
一个搞不好可能还真就能彻底改变二战的战争走向了呢。
在郑毅想来,苏俄如果答应让他开采油田,那么无外乎就会有三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