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倚仗 - 南洋1931,从猪仔到巨枭 - 小鱼儿慢慢游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3章倚仗

第73章倚仗

让所有会英语的华人拥有选票。

不得不说这些英国人真的是搅屎棍方面的鬼才。

这其实是一项很阴险的提议,乍看之下是一件好事,大多数人也很难第一时间就察觉这一提议的阴险之处。

郑毅恰好能够察觉,也是因为这本来就是英国在二战后,在马来亚联邦所实施的对华政策。

客观来说,政策本身对英国人来说是极其成功的。

成功的让那个在二战后,拥有五成以上人口,相当强大的组织力度,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切大量拥有武器的,政治上还有战胜国身份的南洋华人,在那个最关键的战后时期,变得毫无作为。

成功的维护了英国人在二战后的马来亚长达十年的继续统治,并在创办马来西亚的过程中,将明明实力更强的华人踢出了政治之外。

其实说穿了也没什么复杂的,就是分化拉拢,制造阶级对立么。

搅屎,对英国的这帮政客来说真的是刻印在了骨子里的东西。

整个马来亚,会说英语的华人在华人整体中的占比差不多也就是12%左右,而且这还是仅仅局限于会说,不代表就能用英语实现日常交流。

这其实就是在将华人中,会英语的华人和不会英语的华人进行了一场完美分割。

会英语的华人,大多都是两种,一种是两代,三代以上的土生华人,亦或者是荅荅娘惹。

事实上一个两代,乃至三代以上都没有回过中国的华人,他到底还算不算是中国人呢?

另一种就是能够上得起英文贵族学校的人,也就是有钱人。

这项政策,非常成功的将华人中,只有土生华人和新客华人的阶层划分,增添了一个全新的阶层:海峡华人。

特指那些只会说英文,不会说中文,除了一身黄皮,和中国人几乎没啥关系的华人。

这种海峡华人,在政坛上往往特别容易受到青睐,从而平步青云,换言之南洋华人如果从政的话,会中文反而成为了一种劣势。

要知道在二战之前,完全不会说中文的荅荅娘惹也要去学习中文,

最典型的就是马六甲的陈桢禄,这货作为一个荅荅娘惹,他爹他妈都不会说中文,但是他本人不但学会了中文,而且还精通四书五经,和人聊天的时候甚至还能对红楼梦的故事情节讲得头头是道。

学习中文,是那些土生华人,荅荅娘惹们融入华人群体,跻身上流社会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而在二战之后,别说这种娘惹没人去学习中文了,就连李孝式这种忠良家庭,其后代也大多不再学习中文了。

他的几个儿子基本上还可以勉强听说,不会读写,他的孙辈中许多连听说都是不会了的。

华人中那些不会英文的,本来就大多都是草根阶级,在二战后那个赤色风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本来大家的阶级矛盾就极其的尖锐,再加上上位的大多都是一些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的。

那么如此一来,这些会英文的,自然在大多数的华人眼里就都成了英国人的走狗。

在90%的,不会英文的华人眼里,这些个英国人的走狗,分明就是阶级敌人,是要消灭的对象。

可问题是华人所掌握的组织度,财富,甚至是枪杆子,大多都是集中在这10%的华人手里的啊。

李孝式在历史上,那个“英国人的走狗”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以前大家都团结在“中国人”这杆大旗之下,他们是华人中的领袖,是侨首,可以一呼百应。

现在他们成了走狗了,底层的华人甚至想要撕了他们,分他们的家产。

为了寻求庇护,他们也只能越来越依靠英国政府,替英国政府办事。

久而久之,也就真成了走狗了。

老实说,郑毅是不反对所谓“精英民主”这个概念的。

至少在二战前的这个时间段,全世界好像还没有哪个国家是全民民主呢。

这世上好像就没有一个是先实现了全民民主,后实现致富发达的例子,

历史上来看,包括欧美国家,凡是真的做到全民民主的国家,经济,社会,都一定会开始走下坡路,无一例外。

可这个英文民主,这就有点居心叵测了。

当然,现在毕竟还是二战前,至少阶级矛盾上还远没有那么尖锐,这件事就算真的实行的话,应该也不至于大家的对立那么严重。

想了想,郑毅问:“有什么代价呢?”

拉佩克:“人口!你们华人在马来亚,人口占比太多了,我们需要你们配合,将人口降到三成以下。”

“郑博士,这对你们来说,应该也是一件好事,通过和您的沟通,我能了解到,您并不仅仅只是一位理工科的智者,在社会学领域您也有很独到的见解。”

“您应该知道,那些大量涌入的难民,在马来亚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的时候,他们对社会来说就是纯粹的负资产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他们对马来亚的经济发展没有任何的益处,对你们来说,同样没有任何益处。”    郑毅闻言,却是笑了。

说来说去还是要减少华人的人数和人口占比。

这个时代,赤色风潮还远没有刮起,阶级矛盾还没那么严重,他们这些做侨首的,即使是在贫苦的底层人中,至少是在同乡的底层人中也还都有些威望的。

但他们如果真的帮助英国人将近半的华人全部遣返,那到时候可就不一定了。

当即,郑毅笑着拒绝道:“先生,殖民局的这个条件,恕我难以答应,我也反对这种强行将人驱逐的,不人道的做法。

人口,不管从消费端来说还是生产端来说,都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目前的南洋确实存在人口过剩,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但这却只是暂时的,我也已经有了应对的策略,只要渡过了眼下的这段阵痛期,后面就好了。”

“拉佩克先生,你们也不想过些年,当南洋经济再次蓬勃发展,制造业兴盛起来之后,却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成熟工人而烦恼吧。”

拉佩克:“啊……,是么,你所谓的应对之策,就是将无业的失业流民,组织起来去抢夺印度人的生存空间,亦或者是在槟城去挖地道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