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方嫣然的选择
王强的故事结束后,大家陷入了沉思都在等着王强,继续讲他的故事,王强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在寻找着某种共鸣或是理解。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沉默:“你们能从我的故事中找到什么线索吗?”他的问题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方嫣然认真地听完了王强的故事,眉头微微皱起她轻声回答:“我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把你传送到这里来了,不如听完了所有人的故事之后,大家再做讨论。”她建议道。
接着,她深吸了一口气,准备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她的声音柔和而富有感染力,仿佛能够将人带入她的回忆之中:“我来讲一下我的故事吧。”她开始缓缓道来。
我叫方嫣然,今年19岁,是一名护士。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弟弟。我们一家人虽然生活简朴,但充满了爱和温暖。从小,我就明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因此,我早早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帮助爸爸妈妈分担家务。
每当农忙时节,爸爸妈妈总是天不亮就起床,赶往田间劳作。我除了要完成学校的功课,还要在家里承担起洗衣、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尽管如此,我从未抱怨,反而觉得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我学习一直很用功,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这让我感到自豪。
妈妈总是夸我懂事,学习又好,她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动力。每当我拿着成绩单回家,她都会骄傲地向邻居炫耀。然而,父亲的态度却有些复杂。他常说:“嫣然是个好孩子,学习也好,可惜是个女孩子,长大了就要嫁人了,学习再好有什么用。要是老二能有她学习那么好就好了。”
夜幕低垂,窗外的星星点点,仿佛在默默注视着这个小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我坐在那张陪伴了我多年的书桌前,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照亮了我手中的课本和笔记。书桌的一角堆满了各种参考书和习题集,这些都是我为了即将到来的中考而准备的。墙上的奖状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它们见证了我这些年来的辛勤和汗水,也承载着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就在我埋头苦干,试图将每一个知识点都牢牢记在心中时,爸爸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他轻轻地推开门,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我抬头,看到爸爸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对我的关爱。
“孩子,”爸爸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着爸爸,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我想考高中,然后读大学。我一直梦想着能够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爸爸的脸上并没有露出我期待中的笑容,反而是一脸的严肃。他缓缓地说道:“老大,咱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你读高中要花很多钱,以后读大学更是如此。咱们家种地,哪里有那么多钱?况且,现在大学毕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我觉得你还是不要读书了,去学门技术,进厂打工也可以。”
我愣住了,手中的钢笔仿佛突然变得沉重无比。我看着墙上的奖状,每一张都是我努力的证明,每一张都是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进大学的殿堂,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我和家人的命运。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不允许我有这样的奢望。
我感到一阵无力和迷茫,心中的梦想和现实的重压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知道爸爸的话是出于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考虑,但是,放弃学业,放弃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这对我来说是多么艰难的决定。
爸爸的叹息声在狭小的房间里回荡,像是一阵沉重的风,吹散了我心中的希望。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辛酸,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孩子,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你弟弟也在读书,我们实在供不起两个人。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去打工吧,帮家里减轻点负担。”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变成了自言自语。
我低下头,手中的钢笔无力地滑落到桌上,发出轻微的响声。我感到一阵窒息,心里五味杂陈,像是被各种情绪的洪流淹没。我知道爸爸说的是事实,我们家的经济条件确实不允许同时供两个孩子读书,但我的心里却像被刀割一样痛。我的梦想,我的未来,似乎在这一刻变得遥不可及。
我想起了弟弟,他比我小两岁,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他的成绩也很好,总是拿着奖状回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知道,如果我放弃了学业,他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继续他的学业。但是,这个念头让我感到更加痛苦,因为我不想放弃,不想就这样屈服于现实的残酷。
我抬头看着爸爸,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忧虑,眼角的皱纹似乎更深了。我知道他也不想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也希望我们都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但是,现实的重压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想象自己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每天重复着单调而辛苦的工作,机械地操作着,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机会去学习。我害怕那样的生活会慢慢磨灭我的梦想和热情,将我对未来的憧憬一点点侵蚀。我渴望继续读书,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用知识的光芒照亮我们的未来。
但是,爸爸说的也是事实,每当我想到家里的困境,我的心就沉了下去。我们家的收入微薄,勉强维持着基本的生活,供两个孩子同时上学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我理解爸爸的无奈,也理解他的苦衷,但这份理解并不能减轻我心中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