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少年故友2.0
第54章少年故友2.0
方凌昭动作十分娴熟,把面无表情的祁灼从位子上拉起来,然后搂着祁灼的腰把他往自己怀里带。
两人抱在一起的那一刻,祁灼无名指上的婚戒传来一阵细微电流般的麻刺感。
祁灼随即把方凌昭扒拉到一边,状似无意地甩了甩自己的右手:“方凌昭,你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方凌昭捧起祁灼的手贴在自己裸露的半个胸膛上:“快摸摸我的小心脏跳的快不快。”
“呕——”毕周宁在一旁十分夸张的做了个呕吐的表情。
跳的快不快祁灼不知道,反正他的手被电的蛮痛的。封庭安这家伙也太欠抽了。
毕周宁把祁灼拉到离方凌昭远一点儿的地方:“方导,你冷静一下,祁灼现在是已婚人士,你能不能稍微注意注意?”
毕周宁拍综艺跟方凌昭相处了两个月,知道这位导演好犯病,但过一会儿就能自己好。
此时方凌昭面上十分不屑,却还是拢了拢衣服,安稳落座:“你上一边儿去,让祁灼过来挨着我。”
毕周宁有点犹豫。
“怎么?我真能吃了他不成?”方凌昭喝了口清茶,“我跟他认识十多年了,我是什么样的人,他比你更清楚。”
十多年?毕周宁一愣,知道他俩可能认识,但没想到竟然这么相熟吗?
当时方凌昭说要让他搭个线,跟祁灼谈场双赢的合作。怎么感觉……现在场面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两分钟后,整个桌子上只有毕周宁在猛吃,方凌昭端着苦茶慢品,一言不发。
房间内浓郁的肉香味,让方凌昭矫情的犯恶心。
祁灼刚坐下就拿起手机,不知道在跟谁回消息,一条接着一条,期间还挂断了好几通电话。
方凌昭装看不见,指节轻叩茶杯,瓷器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擡眼,嗓音低缓:“祁灼,我们好久没见了吧。”
“是很久没见了,”祁灼头都没擡,语气平静,“不过你既然想见我,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何必多此一举?”
方凌昭唇角微挑,眼底却没什么笑意:“怕我打扰你们二位叙旧啊?”
毕周宁一句话没说,没想到还能遭殃,不过他总觉得此时气氛十分不对。
方凌昭笑了声,接着对祁灼道:“我这不是怕你躲我吗,找个人当借口,你我都能放心。”
祁灼没立即回应,正在想方设法的跟手机上的人拉扯。
他跟方凌昭高中相识,考入同一所大学,他们两个原本是挚友,是死党,却在有天晚上,出了不该有的差错。
“你想太多了,”祁灼终于打发完某人,关掉手机上的聊天页面,“所以……有正事要跟我谈?”
“当然,合同我都拿来了。”方凌昭向后靠进椅背,双臂交叠,“而且你应该知道我找你干什么,热搜都看见了,我的确是来蹭你热度的。”
祁灼声音淡淡:“虽然中间有人情夹杂,但你合同拿的未免太早了,这种事情很涉及我的原则。”
“你会同意的,”方凌昭语气笃定,自顾自道,“我打算当观察类综艺或纪录片拍,其实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人对你很感兴趣……”
“方凌昭,”祁灼打断,“我还没答应,你这种没经过别人同意就肆意妄为的习惯,也该改改了。”
“下辈子再改吧,”方凌昭话锋一转,“祁灼,我马上要移民去国外了,此生见面的机会或许屈指可数,走之前想跟你合作一把,真的不答应?”
祁灼指尖一顿:“移民?这么突然?”
“也不是很突然,其实五年前我就有这个打算,”方凌昭道,“只是一直没跟你说,我以为多待在国内的这几年,可以把我没说完的话说完,没做的事做完,但是日复一日,还是觉得……算了。”
“我都释怀了,真的。”方凌昭搂过祁灼的肩膀,语气轻佻,眼底却暗潮翻涌,“所以看在我们认识这么多年,关系这么好,再加上我暗恋你八年无果,马上就要走了,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的份上,合同就签了吧。”
祁灼没动,也没推开他。
方凌昭靠得更近,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十七岁的你我见过;二十五岁的你,我也见过。但二十八岁的你呢?过得快乐吗?幸福吗?”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点了点祁灼的肩:“你瘦了,精神也不如从前,身上的那股劲儿都快磨没了……为什么?他对你不好?”
方凌昭软硬兼施,步步紧逼,像是要把这些年积压的话一口气倒出来,几段长篇大论试图想把祁灼拉进自己的节奏。
可祁灼还是很平静地回了句:“跟你没关系。”
“有关系,”方凌昭接着道,“刚开始,我以为你会在我跟封永泽之间选,没想到——所以是为什么?因为他有钱有权地位比我们高,所以你就选他了?”
“对,你说什么是什么?”
方凌昭眼底流出一丝嘲讽,慢条斯理松开抓住祁灼的手:“当年封永泽送你翡翠袖扣,我送你胶片机,结果呢?”
“在十几年后,你选了那块更值钱的金砖,对吗?”
祁灼手里晃荡着茶杯,茶汤在杯口危险的停了下,他出声:“你是想以什么身份问这些?”
“失败者啊。”方凌昭笑着往后一靠,“和封永泽一样的输家。”
真没意思,祁灼把茶杯随意一掷,茶杯“砰”地砸在茶盘上,溅出的水渍在檀木桌面蜿蜒成一道丑陋的疤。
“谈正事。”他站起身,阴影笼罩方凌昭半边身体,“或者我现在走。”
方凌昭没动,只是擡了擡下巴:“这么急?金砖先生催你了?”
祁灼顶了顶腮,如今彼此都过了用打架来解决问题的年纪。
祁灼低笑一声:“方凌昭,但凡脑子没问题的,都知道要选一个更正确,更好的选项,你是觉得自己有哪里能比得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