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李斯罢官
这都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赵高还拿出来说事,可见他对李斯到底有多恨。胡亥这会脑子也没乱“那啥,赵中书,你且说说,李斯的策略为什么会将大秦拖入深渊?”
赵高清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表演“首先,陛下,这苏远已入长城几月有余,他带出来的那点粮草肯定是已经吃完了。之所以他现在还能坚持,就证明他一定能在中原弄到粮草。所以,李斯的困死苏远之说并不能成立!”
胡亥一听,这话有理啊。他虽然他不懂打仗,但是他却见过自己的老子打仗时是怎么转运粮草的。那动用的民夫可是比真正上战场的人还要多。
苏远的二十万大军,怎么也得有个几十万人做后勤保障吧。
“赵中书,你继续往下说。”
“老奴以为,李斯之所以主张打持久战,无非是在给苏远在中原站稳脚跟的机会!”
胡亥皱起了眉头,不禁想:这大秦还没完蛋呢,李斯这家伙竟然已经开始找下家了。
赵高看胡亥那表情便知道他已经被说动了,接下来,他要放最猛的猛料了。
“陛下,苏远是您放入长城的,这满朝文武可都是知道的。现在他反叛可就不是打您的脸吗?不过,好在,这事还没有传开……”
说着,赵高停了下来,稍稍卖个关子。
胡亥急了“那应该怎么办?赵中书!”此时此刻,他觉得赵高就是他最亲的人。
“在事情还没有传开之前将苏远一举歼灭!这样,人们只会记得在您的英明领导下灭了反贼苏远的二十万大军,没人会在意苏远他是怎么进来的。”
胡亥的眉头瞬间打开,赵高的这个主意简直太合他的心意了。
“陛下,您想,如果苏远不灭。朝臣们就会认为您无识人之明。这样,谁还会服您?长此以往,他们必生二心。朝臣们都有了二心,便会彻底动摇我大秦根基,这可不就是把大秦推入深渊了吗?”赵高表演结束,成功点题。
“对,对,赵中书所言甚是!”胡亥高兴地回答道。
其实,这两人表面看起来是讲的国家大事,实际上却各怀鬼胎。
赵高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借此事除掉李斯。至于苏远能不能被快速消灭,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胡亥想的那就更简单了,他就是想找回面子,就是想杀了苏远泄愤。赵高也是利用了这一点,只要他的建议是立即对苏远用兵,不管他找什么扯淡的理由,胡亥都会答应。
“陛下,那……那李丞相该如何处置呢?”
胡亥恶狠狠地说道“虽无实据证明这老贼勾结苏远,但是却也八九不离十,这事你就看着吧,赵中书。”
对于敢不给自己找回场子的臣子,胡亥绝对不会手软!
二对这些,李斯依然蒙在鼓里,他现在正在和一帮军事参谋制定详细的持久战计划。
而这边,赵高也很快炮制出了一份漏洞百出的作战计划。命令章邯速战速决,给苏远的苏家军以致命的打击。
成功之后,便把苏家军往长城一线赶。然后再和长城军前后夹击苏家军!
这个作战计划简直是太想当然了,赵高怎么就能知道章邯一定能够战胜苏远,即便是战胜了,他又怎么能确定苏家军一定会往北方撤退?
当天下午,赵高看着这份“完美”的作战计划,甚是得意。输赢无所谓,反正李斯是死定了!
李斯一死,那他便是大秦实际上的控制者了。
当然,捎带手地他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把阎乐推上长城军统帅的位置……这家伙连请示胡亥都没请示,便直接往长城关隘发了一道圣旨……李信就地免职,阎乐为长城军统帅!
并且随着圣旨一块发出的,还有一封写给阎乐的密信。
第三天的早朝,也就是章邯与苏远大战的第二天。李斯信心满满的带着自己军事计划早早便来到朝堂之上等着。
他对自己的这套计划有信心,如果赢了,那军队里历练出来的将领将都是他的人。到那时候,赵高拿什么跟他比?
李斯很高兴,就连平时看不顺眼的大臣他也一一打着招呼。大臣们莫名其妙,各路反贼还没有肃清,他李丞相高兴的什么?
过了一会,他们便明白丞相为什么这么高兴了。
可是李斯的高兴只维持到他说完军事计划的那一刻,因为赵高站出来反对!当然驳斥他的理由就是昨天他和胡亥说过的那些!
赵高还没说完,李斯已经是汗如雨下了。对皇帝来说,忠诚永远要比能排的靠前。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他连忙跪下“臣糊涂,臣有罪,还请陛下饶恕!”
但是胡亥已经不打算给他机会了,在他看来李斯的忠诚是值得商榷的。大秦有的是有能力的人,他为什么要用他?
赵中书就很忠诚嘛,处处为自己考虑。
“李斯!你这番计划是何居心?!你把皇帝放在何种位置?!”赵高义正言辞得呵斥着磕头如捣蒜的李斯。
“陛下,我对您,对大秦绝无二心,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秦着想啊。陛下,请您明鉴啊!”说着,李斯鼻涕眼泪一块流
朝臣们胆颤心惊,没有人敢为李斯辩解。
而李斯则完全乱了阵脚,他现在真的意识到自己错了。他想到了大秦的命运,想到了自己的前途,唯独没有想到能决定他生死的胡亥。
他在心里咒骂着赵高,一定是他向胡亥进了谗言!其实,李斯怪不得赵高,他得罪的是胡亥,赵高仅仅是加了一把火而已……
赵高得意地看着李斯,跟我斗!你李斯还嫩了点。确实是,李斯好歹还真的是为大秦着想,而他赵高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大秦的安危。
秦始皇给自己的儿子留下这等“人才”,大秦焉有不亡之理?
“李斯!目无君父,肆意妄为!本该以死罪论处,然念及是前朝旧臣,免其死罪。现罢免李斯丞相之职,贬为庶民,赶出咸阳城!”一个小太监尖着嗓子读者对李斯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