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旁听
苏远还有个非常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将这些健身器材放在咸阳城中,让全民有个锻炼的地方,这样可以让那些老人有个健康的体魄。但是想要实现这一点可不是那么容易。
现在大秦子民们的生活虽然有些许改善,但是吧也没有到享受生活的时候。
等到大秦彻底的安定下来,苏远将什么事情都解决完之后,在投放这种健身器材。
百姓们有了良好的生活才会考虑自己的健康。
现在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计所奔波,即便是有这些器械的存在这些人也不会去选择锻炼。
苏远跟苏家军介绍完这些健身器材之后就来到了仓库。
建造长城的器械苏远已经构想了很长时间,现在到了该实际应用的时候了。
苏远将自己所在仓库中就开始研究。
只要研究出来一个,那么苏远便可以无限复制。
这就是系统给他带来的好处。
晚上,苏远回到苏府,休息一晚之后,苏远第二天起床,前往了咸阳城的私塾。
私塾诞生于春秋战国事情,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2000余年延绵不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为传递华夏传统文化,培养人才,勤苦耕耘,不懈奋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嬴政尚未登基私塾还是存在的。
他与儒家之间的关系还没有那般僵硬。
让秦始皇嬴政下令焚书坑儒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嬴政求长生失败,这才加剧了嬴政与儒家之间的冲突。
要想改变人们的思想就必须要在教育上下手,现在苏远所能够想到的地方就是私塾。
苏远来到私塾,上次那位私塾的老先生连忙迎了出来。
苏远上次将活字印刷交给他们,大大加快了他们印刷书籍的速度。
虽然苏远是一位将军,一位武将,但是在学术上有这很深的造诣。
吟诗作画,苏远完全不在话下。
“苏将军,您今天来到这里是有什么事情吗?”
老先生问道。
苏远微微一笑说道:“我来到这里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我就是想看看先生您教书。”
这种行为在古代是不允许的,但是苏远就不一样了,苏远想来听课,老先生自然不会拒绝。
这就属于领导来校园中听课,而且还是突发检查,这位老先生没有丝毫的准备,现在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苏远见状笑道:“老先生,你不要紧张,你就按照平日里怎么教学生的,就怎么上课。”
见苏远这样说,老先生的心中没有丝毫的放松,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苏远这样一位大人物在一边旁听,要是不紧张那才见了鬼!
不过紧张归紧张,老先生还是要讲课的。
苏远躲在屋子中的屏风后,开始听老先生传授知识。
片刻,私塾来上课的学生们已经端坐在桌子前,苏远打量了这些学生一眼。
年龄在十二三岁左右,脸上还有些许的稚嫩,虽然每个人长的不一样,但是全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人衣着华贵,很明显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苏远见此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来私塾上课,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现实,即便是来私塾上课,学到了知识,但是以后想要步入仕途难如登天。
因为现在的仕途完全的王公贵族所垄断,这种情况在科举制出现之后有所改善。
科举制的出现确实是华夏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也是一种阻碍。
有些人穷极一生去参加考试,考了一辈子也中不了一个举人。
最直白的例子就是范进中举。
寒窗苦读数十载,结果还是因为考官见到范进年纪大了,才给了一个举人。
由此可见科举制在筛选人才的同时也在抑制人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有好有坏,我们所要判断的就是这个件事情的利弊。
如果是利大于弊,那这件事就是好的。
如果是弊大于利,这件事情就是坏的。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这种判断虽然近片面,但是却是评判一件事情的好坏最好的办法。
老先生开始上课,苏远在屏风后开始观察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同时也在注意老先生所传授的知识。
老先生传授的知识无非就是诸子百家,儒术什么的。
这些也在苏远的预料之中,讲的中规中矩,极为的老套。
要是苏远的话,听这些内容早就睡着了,但是苏远发现私塾中的少年们听的都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