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后来[番外]
番外三后来
(接正文时间线的2025年)
赵肆最终还是选择了考溪大成教,哪怕分数高一点要难考一点,但那毕竟是溪城最好的学校。她需要的不是一纸文凭,她是真的想要上学。黎砚回知道,所以给她挑的都是顶好的重点大学,也挨个托人打听了,是真的会好好上课的还是单单花钱买个文凭。
当然也还有另一个原因:她想要离黎砚回再近一点。黎砚回自己在溪大度过的五六年,独自以学生身份走过的道路、教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她都想重新走一遍,以同样的学生的身份,好像这样就能陪着黎砚回度过那些孤寂的时光。那些熟悉的地方,黎砚回可以陪着她再走一遍,覆盖上新的回忆。
专业也是黎砚回帮着她一起挑的,黎砚回教她去学院官网查每个专业都上什么课,从课程内容出发去看这个专业到底是什么,感不感兴趣又适不适合。她们一起查了资料做了功课,有一些搞不懂的,黎砚回也有人可以打听。最后考的是五年制高起本(高中起点升本科)的工商管理。
陆沉星后来知道的时候吐槽说那专业有啥用,她们好多同事都是这类专业,什么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全都找不着工作,都挤在她们这些行业里卷生卷死。
黎砚回理所应当地说她又不需要找工作。一句话给陆沉星整沉默了,捶桌怒骂文凭有什么用,还不如西点师资格证。赵肆说那也不是,她的西点师资格证也是为了领补贴刷的,有用的是手艺,证又不包工作。又给陆沉星击沉了,幽幽怨怨地说赵师傅你看我现在转行学手艺还来得及不?赵肆哈哈笑。
总之赵肆开始了一边上学一边开店的日子。继续教育学院的性质不一样,课程排布更灵活,也能更好地跟工作错开。她跟薛禾商量着招了个营业员帮忙看店,这样她的时间就更充裕,她一早做完一天的面包和蛋糕,就能把时间空出来,公共选修课和一些感兴趣的讲座她也能掐着时间去蹭一蹭。
就这么几年忙碌下来,学业和事业竟都还发展得不错。学业自不必说,她很珍惜这个机会,学得很用心。事业其实则是机缘巧合更多。
疫情带动了社群的发展,疫情之后她们店里也开始搞私域社群,一开始其实是在招到营业员之前她们各有各的事情要忙,开店时间变得不稳定,有学生跑空之后不太开心。
赵肆就想了个办法拉了个群,开店、关店、上新、搞活动不管什么都在群里说一声。也有学生经常在群里问这个小蛋糕还有吗、那个什么什么不卖了吗、什么时候再有那个这个。
赵肆也花了心思维护,时不时搞点新品试吃、派样、抽奖的活动,反响都还不错。不知不觉,群越来越大,她们的店名气也越来越大。
再后来学生一茬一茬地毕业,有些回了老家就退了群,还有好多从学校散到溪城各个地方成了活跃在各个写字楼的打工人。他们在忙碌的工作间隙里也会想起在学校里吃的玩的,然后就有人想起彩云,在群里嗷嗷叫,说想吃但太远了。
叫的人多了,赵肆就说你们在附近的凑凑吧,提前预约,凑够起送价我就叫跑腿给你们送过去,买得越多摊得运费就越少。结果这帮爱吃的家伙为了省点运费呼朋引伴,一个接一个地拉群,给她攒出来一把的群。以大企业高度聚集的园区为辐射点,东南西北哪里都有。
从公司活动的摆台到员工生日入职离职的蛋糕再到团建下午茶小点心,什么都做,最忙的时候赵肆和薛禾两个人从早上五六点一直干到下午一两点,脚不沾地,比悦澜饼房的工作量都大了。
薛禾都无语了,她开这店纯粹是开着玩,谁能想到还能这么忙,她都要不乐意了。赵肆想了想,又跟她商量,多租了一个不临街的门店做中央厨房,把工序拆解了,招几个师傅一起干,这样产出更稳定些,产量也能大些——只靠她们两个是绝对供不上那么多的客户需求的。薛禾同意了,师徒两个各拿了一笔钱算是入股,生意越做越大。
社群做起来的时候她们只是误打误撞地赶上了风口,内容营销起来的时候她们就已经是有准备的那一批了。薛禾专心做研发,赵肆做管理,再找学生兼职把薛禾研发出来的新产品拍图做视频写文案,按照不同人群的偏好,发到各个社媒上引流——这就是黎砚回的专长了,所有的数据分析和人群运营都是相似的逻辑,她教会赵肆怎么看数怎么分析怎么拆分人群怎么做人货场匹配。
书念到第三年的时候,她们的第一个分店柜台开出来了。那边不设厨房,只做售卖柜台,蛋糕面包每天按量从这边中央厨房送过去,这样只需要很小的一个地方有一个营业员就可以了。彩云这个招牌在整个溪城都有了一些名气。
赵肆学过的那些知识终于串联到了一起,把她推到了这个位置。
她在街头倒卖小玩意的时候没有想过有今天,她在spa会所维系她的客户群的时候没有想过有今天,她埋头学手艺的时候没有想过有今天,她在悦澜饼房忙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有今天,甚至她在溪大学管理的时候她都没想过真的能用上那些知识。但过去经历过的所有,让她看见了机会,并且凭着敏锐的本能地抓到了机会。
走过的每一步,都是算数的。
在这五年里,黎砚回的事业也在稳步发展,她已经是有八年工作经验的行业专家了。她现在懂底层的数仓技术、懂数学算法、懂统计预测、懂市场应用、懂决策链条,数据涉及到的所有链路她都已经接触过了,每个环节她都有一套自己的应对逻辑。这样的经验这样的能力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
而在愚山,有顾晓昀走在她前头,给她把所有的上下管理事务都处理得干干净净,让她能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而不必在那些琐碎且不擅长的事情上耗费心力。在这个过程里顾晓昀的重心渐渐倾向管理、倾向搞定人搞定老板,她变得长袖善舞游刃有余,她已经走到了很高的地方。她背后是黎砚回在支撑她,她给老板画的所有的饼,黎砚回在技术层面替她一一实现。
黎砚回曾经憧憬过顾晓昀的模样,她沿着顾晓昀的路走,看着顾晓昀的背影往前走。走着走着却发现,她们到底是不一样的。她能学到顾晓昀身上的一些东西,却也永远学不到另一些。她绝不可能靠着模仿走到很远的地方,她需要成为她自己。这个行业压力巨大、很累、很疲劳,但给了她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她探索一切她想要探索的东西,一步一步,从小黎到黎姐、黎经理、黎老师,最终成为了独一无二的黎砚回。
愚山走得也很稳,这几年的几款游戏都有不错的口碑,老游戏也还稳定地在运营着,不靠逼氪也能带动整个公司的利润,公司规模稳步做大,有冲劲但又不冒进,在这个内卷的时代简直少见。也因为这个,她们的薪资增长也十分可观。
但代价也是有的。
有一回赵肆掐着她的腰,拎了拎,问她是不是又长胖了点,黎砚回恼得不行,锤了她一顿,然后才承认。自从坐了办公室,动得越来越少,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也大,长胖当然也是很合理的。这是工伤啊工伤!
赵肆就有些担心,她倒不觉得体重越低越好,但bmi指数上浮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果然那一年的体检报告就不是很好看,虽然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基本都是打工人常见的毛病,但那也是身体在报警了。
至于腰酸背疼手酸脖子痛那更是常见得不得了。赵肆早年干按摩师傅的手艺还在,给她从头按到脚,按得她嗷嗷叫。但那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赵肆捏着她僵硬的斜方肌下诊断:“不成,你这按不好,得锻炼了。”
黎砚回不想,她本来就不爱动弹,上了班之后就更不想,趴在枕头里小声道:“不至于吧,扎针呢?艾灸呢?换个师傅按按?”
赵肆用了点力气按她后背最难受的点给她疼得差点蹦起来,一边按一边道:“开玩笑,我当年可是首席技师呢,多得是姐姐点名找我按,我还能不知道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吗?你这个就是没力气、不长肌肉的缘故,再怎么按也不能给你按出肌肉来。练吧你就。”
“唉……”黎砚回唉声叹气。
转头就被赵肆拎去健身房,路上还在跟赵肆讨价还价,说要她一起练,要摸马甲线。赵肆说行行行好好好。她其实也有点腰背上的职业病,也是该练练。
一进健身房,正好遇见一个姐正在撸铁,那胳膊那腿那肌肉那重量,两个人都发出了哇的一声惊叹。姐听见她们进来,放下杠铃起来招待她们,她好像是老板。
赵肆就跟她讲需求,不用减重,主要练力量加矫正体态。她们说得起劲。黎砚回就一直好奇地打量,这个姐刚才撸铁的时候崩出来一身腱子肉,站来又好像没了,只是看起来比较壮硕,不像那些男性一眼就能看出来全是肌肉。
教练姐看她一眼,问咋了。
黎砚回不好意思地说想再看看她肌肉。
教练姐大大方方地秀给她看,让小弱鸡发出羡慕不已的声音。
完了黎砚回指指赵肆说,我差不多就行了,能给她把马甲线练出来吗?
教练姐大笑,说没问题。
她们跟教练姐投缘,当场就试了一节课。一开始是一对二,教练练她们两个,没过半节课,教练不干了,姐说:“合着你俩练我来了呢?你俩完全不是一个重量,我给你们上片下片的,光在这里锻炼我了。”
于是又摇了个教练分开来练她俩,只不过多数时候约在一个时间上课。
黎砚回那是一点力气没有,练得要死不活,转过头来看见赵肆推起来好像一点重量都没有的样子,手臂线条好看得不得了。
啧,怎么人跟人就这么不一样呢。她叹气。
教练说慢慢来嘛你不要急。
她又叹气,我不急,反正我也练不成你们这样。她可有自知之明了。
她在这边半死不活,赵肆在那边哐哐练,完了回来她还有余力给黎砚回按一按、做一做拉伸放松。黎砚回又惊叹,怎么你就这么有精力呢,肯定是重量不够,让教练再给你加点!
给赵肆气笑了,给你拉伸还不好?不拉开当心明天疼。
对于锻炼这事,黎砚回是没什么积极性的,架不住赵肆有,她总有办法把黎砚回哄去训练。一段时间下来倒也习惯了,多些力量总是没坏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