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动物档案——野犬
第36章动物档案——野犬
野犬
[野犬的拉丁文名称]
cuonalpinus
[野犬的动物学分类]
野犬,即野狗。犬狗同名,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野犬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没有饲主而自己觅食谋生的家犬,或称流浪狗、弃犬,是指原本被人们作为宠物饲养,目前与饲主分离的狗。可能是因为被饲主故意遗弃,或是走失。第二种指的是某些种类的野生犬科动物:比如非洲野狗,亚洲野狗,澳洲野狗。
非洲野犬,又叫非洲猎犬、三色犬等。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薮犬亚科,自成一属,非洲野犬属。
亚洲野犬,通常指的是豺,犬科豺属。但近年来有科学家野外调查发现,在西藏和滇北高原一带,生活着一种非豺属野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则,与澳洲野犬有点相像,暂命名为喜玛拉亚野犬。
澳洲野犬,据科学家研究,实际上是由土著人带到澳大利亚之后野化的家犬后裔,后逐渐形成新的野犬种群。
[野犬的地理分布]
非洲野犬,主要生活在非洲的干燥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分布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南非、津巴布韦和斯威士兰等非洲国家。
亚洲野犬,生活在亚洲多树木地区,这些地区包括印度、俄罗斯、中国和韩国。事实上,亚洲野犬有着广泛迥异的生存之地,它们的家园西起西马拉雅山,一直延伸到马来西亚的热带森林,在那里都能看到亚洲野犬的踪迹。
澳洲野犬,遍及于澳洲北部、中部和西部的森林、平原和山地。在澳洲中部,它们主要在牧场主为牛打的深井附近出没。幼崽出生在地洞、兔子洞和岩窟中,居所要接近水源。
[野犬在自然界的位置]
野犬的体形虽然小于狼,但是凶猛程度比狼更甚。因生存环境严酷,野犬凭借个体力量很难存活,便纠集成群,依靠群体的力量猎取食物。野犬群内等级森严,组织严密,令行禁止,像训练有素的军队。野犬群所向披靡,野马、野驴、野骆驼和嘴角翻卷獠牙的成年野猪都是它们的猎食对象。它们在追逐野驴时,往往先咬住驴腿,咬住后便不再松开,一直到野驴倒地为止。然后它们撕开野驴的肚子,掏吃内脏,这时野驴往往还活着并企图反抗。一群喜玛拉亚野犬撕咬一头野驴的话,用不了十分钟野驴便停止挣扎,二十分钟左右就断气了。山豹、雪豹、猞猁等猛兽,在路上遭遇野犬群,往往会溜之大吉,就连有百兽之王美誉的老虎,也会对野犬群谦让三分。
野犬通常是联合起来驱赶猎物。有时一群野犬追赶一只豹或老虎,可至对方于死地。
澳洲野狗是早期由人带入澳洲的,但已繁衍了数千年,成了那里的顶级肉食动物。
野犬主要天敌是人和鳄鱼,还有家犬和胡狼。有时候不同群落的野狗会相互残杀。老鹰也会抓走小野狗。
[野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人们对野犬素无好感。在我国,人们将亚洲野犬——豺狗,列为恶兽之首,成语“豺狼虎豹”,便充分证明大家对野犬的憎恶与惧怕。
在非洲,饿极了的野犬会铤而走险,成群结队跑到人类居住的村庄偷猎家禽家畜,人与野犬的争端持续了数千年。
澳洲野犬,将狂犬病带进澳洲大陆,祸极各种有袋类动物,甚至有学者认为,澳洲袋狼之所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灭绝,与澳洲野犬迅速繁衍有极大因果关系,袋狼与澳洲野犬同为犬科动物,习相近,食相同,澳洲野犬凭借着群居优势,侵蚀了袋狼的生存空间,最终使袋狼这种珍贵的有袋类动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因此,澳洲野犬长期以来也受到当地人的围剿和捕捉。
[野犬的行为特征]
野犬耳郭浑圆直立,听觉、嗅觉灵敏,犬齿锐利,舌长而薄,有散热功能。前肢五指,后肢四趾,有钩爪。尾上卷或下垂,体表无汗腺。性机警凶猛。发情多在春、秋两季,持续三周,妊娠期约六十天,每胎产仔2~8只,寿命约十五年左右。与人类豢养的家犬同科同属,彼此属于血缘亲戚,没有繁殖隔绝。
野犬适应性强,分布极广,从赤道到极地均有其踪迹。因生存地域不同,各地野犬生活习性有很大差异。
非洲野犬过着紧密的群体生活,每群有一对能够繁殖的首领犬,它们用尿液标志领地。寿命大约十年。雌性首领不允许群体中的其他雌性繁殖,它们甚至会夺走其他雌犬的幼崽。雌性非洲野犬会轮流看护新生幼犬。非洲野犬的领土范围大小在200到2000平方公里之间。过去它们数量很多的时候,每个群落大约有四十名成员,曾经记录过的最大群落有100名成员。但是现在每个群落的成年成员大约是7~15只,由一对首领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