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论治水 - 满级黑心莲重生成小可怜 - 颜翡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55章论治水

第455章论治水

听见这话,萧廷善心下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有人似在针对自己。

干武帝的视线落在王太傅身上,沉声道:“能得太傅相赞,想必此篇不同凡响。”

一旁的许相道:“宋大人的《治水论》已经惊才绝艳,王大人确信此篇更胜一筹?”

王太傅沉声道:“是否更胜一筹老臣不敢妄言,只是此篇论述的角度同宋大人的《治水论》颇有不同,看似治水,实则治人。”

这话一出,倒是引起了干武帝的兴趣。

“呈上来看看,王喜。”

“是。”

王太傅将那封信交给王喜,干武帝接过后,仔细浏览下来。

众臣于玉阶下看着帝王的神情,低声讨论着。

不多时,干武帝将这封信让王喜拿给几位近臣,沉声道:“你们也都看看。”

这一番看下来,朝臣皆是低声议论起来。

“这具体的治水之策,写的倒是比宋大人更详细,所有的章程罗列细致入微,不仅如此,还有具体用银计数,用工计数,若所言不错,此人于此道堪称精通。”

“老臣以为更难得的是治水先治人这个观点,江南水患久治不愈,或许并非水患难治,而是地方官员不作为,各自为政,各怀私心,因而拖慢了治水的进度。”

“没错,此言虽尖锐,却不无道理,赈灾官银是否真的用到了灾民和水患治理上,还有待考究。”

“江南官员频换,时常将此前的治水之策推翻,从头再来,这样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确实应当一以贯之。”

薄薄几张纸在几位众臣和官员中传阅,引起不小的热议。

萧廷善站在人群中,因为官职过低,更因为才生出黄莺父母指证他一事,纵是想看看那张信笺上写了什么,却也不好主动开口。

萧鹤羽的眉目多了些阴沉,心中郁结不快。

本以为宋廷善拿到枢密院副都指挥使的位置板上钉钉,没想到竟然会生出这样的变故。

还有王太傅手中这份不知从哪来的信。

他虽没看,却也听到了些关键。

“敢问太傅,此信从何而来?”

王太傅对萧鹤羽拱了拱手:“回禀三殿下,说来惭愧,此信是老臣于上朝途中,一位仆从送至老夫手中…实不知出处。”

“这信笺落款处,倒是写了字明德。”

“只留了字号,想来不欲与人相知……”

“宋大人亦可看看,觉得此篇如何?”有同萧鹤羽交好的老臣,适时开口。

萧廷善双手接过:“多谢汤大人。”

接过那信笺,萧廷善一目十行的看下去,心越来越沉。

他写的那篇《治水论》,通篇皆在谈如何治理水患,细致的将如何预防、如何治理、如何维护以及如何安置灾民,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可这个人所切入的点却远比他更宏大。

他从朝堂积弊说起,先是指出江南官员各自为政,贪腐成风,故而再好的政策都难以落实,所以首要的是要整肃官场、彻查贪官。

如此,只有江南官场干净了,朝廷的举措才能得以落实,才能真正的惠及百姓。

紧接着,他又从眼下的水患治理说起,当务之急是疏通淤堵、引水灌田,同时雇佣灾民,实现以工代赈,替朝廷解决银两负担。

同时他提议设立追责制度,即便任职官员得到调遣,在任时所进行的治理进程若出现问题,仍可保持追责制,如此,可以避免劳民伤财、做无用功。

再之后,他从水患防范说起,加固海塘大坝,拓宽河道、定期修检等措施,每一种都罗列了具体的做法,甚至用银几何都有大致推算。

而后他又提及赈灾银款的监管,提议设立督查巡案一职,暗中赴江南调查,确保每一笔银款皆用于赈灾。

再之后,还有水患后的时疫、赈灾粮食的分发、汤药的发放、难民的安置等,此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言简意赅,虽说的不够详尽,却足以看出绝非纸上谈兵,胸有丘壑。

萧廷善的心又沉了几分,隐约间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离他远去。

明德…明德……

这人到底是谁?又是从哪冒出来的?

纵是他不想承认,却不得不认,此人所言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核心。

既有纵观全局之本领,又拿得出具体举措。

若是按照他所言施行政令,三殿下便别想再侵吞江南赈灾官银,甚至于三殿下的势力也将受到重创。

“宋大人以为如何?”萧允诚沉声开口,心下快意。

虽说不知道此事是何人所为,但萧廷善的算盘没能打成,这就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萧廷善做出一副谦逊的模样,恭敬道:“此人大才,臣自愧不如。”

当下,萧允诚看向干武帝道:“父皇,既然此人有这番本事,儿臣以为,不如派此人前去江南!”

他话才落,柴智便道:“老臣以为,还当谨慎行事,这信来路不明,此人到底是真才实学,还是在弄虚作假尚不得而知。”

“若他真有这治世之能,为何遮遮掩掩,而不以真面目示人?端着这番做派,且不知是何居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