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95章[VIP]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5章第95章[VIP]

第95章第95章[vip]

这时代和几十年后各种塑料、防水涂层不同,现在很多武器、船、航天方面的外涂层,靠的都是桐油,而桐油这东西国外几乎全靠从国内进口,所以桐油和猪鬃在这时代都属于国家层面非常少见的可以出口赚外汇的商品。

而桐油果子树主要就是在南方生长,她们这里就非常适合长桐油果子树,有很多野生桐油树,而桐油果子的出油量,高达百分之七十。

但不知是几十年后塑料制品已经取代了桐油,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她们这里的桐油果子树,就从来没有从经济上,为他们这里带来过一点经济价值,从没有人想过,要拿桐油去卖。

在许明月很小的时候,大河以南这边因为没有通电,这边榨桐油的人家还是多的,因为要用桐油点灯,但因桐油有毒,计划经济放开之后,买煤油不需要票,连许明月家点灯都不用桐油了,而是用煤油,再后来,大河以南通了电,榨桐油的就更少了。

许明月家里因为有几条船,是每年都要榨桐油的,爷爷奶奶每年都要将家里的船侧翻着架起来,再冬季退水期,拿个猪鬃刷子,细细密密的给家里的船一点一点的刷桐油。

或许也是因为他们这里虽然临河,却不是每家每户都有船只的原因,大多数自榨桐油的人家,都是家里有船的人家,部分需要桐油的人,一般都是去有船的家里去借,或是买,或是换,用家里菜蔬换一碗桐油回去刷家里的木盆、木桶。

安装了自来水后,连木盆和木质的水桶都从农村消失了,桐油也从他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

许明月自己家就有桐油果子,小时候爷爷经常扛着她坐在茶园边,她在茶地里撒欢,爷爷在树下捡桐油果子,满地的桐油果子,好像除了她家会有捡的需求,别人家也没有了。

主要也是桐油果子树多,每到五月份,山上的桐花开满枝头,一簇簇一团团,宛如白雪一般,站在村里都能看到山上那团团的雪白,当地人又喊桐花为五月雪。

不过刚经历了三年大旱,山上的桐油树不知道还能存活几棵。

许明月家分到的一斤猪肉、猪肚、大肠已经被许凤台送到荒山去了,今年许凤台因为许明月的关系,多分了一个猪头,把全家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别看猪头因为灾年,看着不大,满脸褶子,猪毛难处理,可真处理好了,可是不少肉,是所有干部中,除了猪肚和大肠外,人人都想要的选择,多出来一个猪头,起码多出来五斤多猪头肉,更别说还有两只猪耳朵。

家里的女人们是半点不嫌弃冬季刮猪毛有多么冷,也舍不得用火去撩猪毛,用柴刀一点一点的清理上面的大猪毛,许凤莲也在给许明月清理猪肠子,就在荒山处理,荒山有水井,水井里打出来的水,不冻手。

许凤莲那是一丁点肠油都舍不得扔,一点一点仔仔细细的清理肠油上面的猪翔,许明月想过来插手,被许凤莲严词拒绝:“阿姐!求求你了!你就进屋暖和一下吧!这里就交给我,我保证把猪大肠洗的一点屎都没有!”

实在是许明月洗肠子的方法,看的她眼睛疼,心也疼,直接倒了一锹草木灰就要揉,这样一通揉搓,还不得把肠油全给洗没了?

许明月也不想大冬天的洗大肠,说:“你把肠油全部摘走,我不要,把肠子留给我就行了。”

许凤莲简直想崩溃捂头:“阿姐,你知不知道肠油才是精华?吃大肠不就是为了吃肠油吗?你居然不要肠油?”

旁边在刮猪毛的老太太笑着说:“傻妮儿,你姐心疼你,让你把肠油摘下来炼了油,慢慢吃呢!”老太太笑的满脸都是褶子,望着许凤莲摘下的肠油,满足地说:“这么多的肠油,明年一整年都不愁猪油吃呢!”

赵红莲也是笑容灿烂且满足,“是咧,这么多的肠油,哪里舍得就这么吃掉?”

许凤莲顿时眼泪汪汪的看着许明月:“阿姐,你怎么这么好哇!”

许凤莲都十八岁了,翻过年都十九了,过了冬,大家闲下来了,没事情做,串门来她家给她说亲的人就多起来,他们村一个外姓人都没有,自然没可能嫁在本村,可是嫁到外村去,她又不乐意,这段时间,她看着往家里来的人,一直都很不开心。

她嫂子倒是心大,笑着说:“不想嫁先就不嫁,翻过年才十九岁呢,你看我,二十岁了不也嫁了你哥,还是干部呢!你想嫁什么样儿的,慢慢挑就是了!”

许凤莲噘着嘴,心里难受至极:“我谁都不想嫁。”

她已经过怕了挨冻受饿的日子,只要想到嫁人后,冬天就没有了温暖的热炕,还像以前一样冻的瑟瑟发抖,吃不饱,穿不暖,她就觉得嫁人就跟下地狱没什么两样。

至于说嫁到和她家现在一样殷实有余粮还愿意给家人吃饱的家庭,除了大队主任家,谁家还能像她家有两个干部啊?她阿姐可是二十三级干部!

想到嫁远了,再也吃不到阿姐晚上给他们开的小灶,许凤莲就绝望的想哭。

她不明白,为什么女孩子长大了就要嫁人,就是别人家的人。

想到嫁人就要离开自己家,离开这么好的阿姐,刚才还因为有猪大肠吃而高兴的许凤莲低下头,泪滴又一滴一滴的落到木盆中。

赵红莲人要细腻一些,见小姑姐说着说着,突然低下头哭起来,忙说:“咋回事?咋好好的哭了?大冬天的可不兴哭,一会儿脸要哭的皴裂了。”

她用求助的眼神看向大姑姐和老太太。玥各

她其实知道小姑姐为什么哭,只是小姑姐的婚事,她一个做嫂子的不好插话,不然今后过的好或不好,容易埋怨她这个嫂子。

老太太叹气说:“今儿分了猪肉,可是大喜的日子,别哭了,哪有女娃长大不嫁人的?”她说:“等你嫁人就好了……”

话音还未落,就被许凤莲哭着打断说:“哪有嫁人就好的?我就没见过谁嫁了人就好了的!”

尤其是许明月和村里许许多多被家暴的女人的遭遇,让她对嫁人更是感到深深的恐惧,她从小就知道,女人嫁到别人家里,就是当牛做马的。

赵红莲说:“要不,我问问红菱,看炭山有没有合适的?大姑姐怎么说也是二十三级干部,咱家都两个干部了,小莲条件也不差,还配不得一个工人家庭了?”

她跟许红菱是嫡亲的表姐妹,这事她跟她姑妈提是最好的。

许凤莲还是哭,她就是不想嫁人,不想离开家。

什么工人家庭,她也不想要。

许明月有些不解地问:“你们老想着远嫁小莲干嘛?她不想远嫁,我们就看看隔壁江家村有没有合适的人不就行了?江家村跟我的荒山距离不到五分钟路程,捧个饭碗串门都行,要是有谁敢欺负小莲,都在我们眼皮底下,我们打回去都方便,真要离远了,都不好帮衬。”

前世的小姑奶奶就是几年后远嫁的,远到几十年都杳无音讯。

其实她们的思维和前世的许明月一样,陷入了一个误区。

她们找婆家,都是在家里,被动的等待媒人上门,从来不会想自己主动去找,主动去挑选,主动出击。

这就导致,目前来许家提出想结亲的人家,全都是村里娘家有适婚年龄,又看中许凤莲有两个干部兄姐的妇人们。

而许家村的妇人,大多数,要么是建设大队、和平大队,或者像赵红莲一样,是更远一点的邻市乡下村里人嫁过来的,或者另一边石涧大队、五公山公社等,大山里面嫁出来的人,这些人提亲,自然是把许凤莲要么往邻市方向嫁,要么往大山里嫁。

而不论往哪边嫁,未来的日子都不会太好。

大山里就不说了,土地比他们临河大队还要贫瘠,全都是开垦出来的山地,能够种植粮食的土地很少,种的粮食少,就意味着挨饿。

和平大队和建设大队在之前都和临河大队有一样的问题,全都靠山脚下的那片土地种植粮食,完全不像临河大队,多出来一千多亩水田,每年多出来几十上百万斤的粮食,这三年,他们就是靠河圩多出来的一千多亩地,全大队,愣是没有饿死一个人!

别的大队,哪个大队不饿死几个人?

有自家好日子做对比,许凤莲哪里还想嫁到吃不饱饭的山里,或者河边别的大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