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进修?学习?两年?这几个字出现在一起,让许明月有一瞬间的疑……
第368章进修?学习?两年?这几个字出现在一起,让许明月有一瞬间的疑……
进修?学习?两年?
这几个字出现在一起,让许明月有一瞬间的疑惑,然后就反应过来:“你和京城那边联系上了?”
孟福生停顿了半秒,点了下头,“是江老联系的我。”
许明月也没有深究,而是关心的问他:“你家人那边还没联系上吗?”
这几年,她从没有过问过他家里那边的事情,他也没说。
早期是觉得他们这样的半路夫妻不一定能长久,她也是知道未来形势的,知道他未来注定会走,没想到不知不觉已经在一起这么多年,她发现自己也没有那么洒脱。
两人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多谈,许明月见他不想多说,便也没多问,而是认真问他:“你知道我今年多大了吗?”
她早就知道今年会恢复高考,也知道今年年末就会是十年停滞后的第一次高考,她想过阿锦会考,想过许小雨会考,就是没有想过着高考还会有自己什么事!
当然,这个进修并不需要她去参加高考,只需要去学习两年。
可她都三十七岁了,进修两年后,都三十九岁,快四十岁了,她四十岁事业要重新开始吗?
她有些不解自己进修的意义何在。
她现在是公社书记,再升一升就是县级干部,她要去京城进修两年,公社这边必然是没她的位置了。
孟福生则抱着她失笑,笑的时候声音低低的,胸腔都在振动,对她说:“这次的进修完了,上面必然会大用你。”
不然她一个小学都没有上过的干部,将来成就必然有限,上面再怎么提拔她,上限最高也就市级了。
可现在很明显,许明月得江老看重,是想要培养她了。
可这些哪里是前世没有进过体制内,今生也一直在公社里打转,一直在基层做实事的许明月能懂的?
上面人的思考方式站在许明月根本看不着的高度,这一点孟福生明白,许明月却不明白。
此时今年恢复高考的消息还没公布,但最上层已经在讨论。
江老他们的回归,就已经是一个信息。
这才有了先调许明月进京城大学进修的事情。
许明月不懂这些。
她知道,她人近中年,事业重新开始,大用她?怎么大用她?还能把她调入京城不成?就算把她调入京城,就她这样一个小小的基层干部,去那样水深似海的地方,她能做什么呢?
但她到底不傻,对孟福生说:“我考虑考虑。”
她考虑的问题,不是去不去京城进修,而是进京的方式。
是要以干部调动的方式,进京城大学进修,还是以高考的方式,进京城大学进修。
这两种方式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在今后的履历上,会写七七年至八零年在京城大学经济学系进修两年,还是七七年考入京城大学经济学系,八几年去哪里参加工作。
这两者的概念也是不相同的,很明显,后面的含金量更高。
这就好比,古时候上面要用一个普通人,先把她调入国子监学习一段时间,和这个人直接考中了进士,再去担任职务,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她想了两天,晚上问孟福生:“是要恢复高考了,对吗?”
孟福生明显一愣,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道:“我也不知。”
他离开京城太久了,十几年的时光,此前他也不是官场中人,只是一个研究人员。
他对于京城形势的所有判断,一来是从小到大家庭中的耳濡目染;二来是从各种报纸、广播,和江老这批人调回到京城后,恢复原职所带来的基本的判断。
可许明月只从她要被调入到京城大学进修,就直接断言高考要恢复。
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下,就连他也不敢有此判断,毕竟上面大人物的消息,别说下面人不知道了,就是核心层次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
许明月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联系的,对孟福生说:“你帮问一问江老,是不是高考要恢复了,如果是,问我能不能通过参加高考进京学习进修。”
江老得到孟福生回复,只问了他一句:“是你告诉她,高考可能要恢复的判断?”
孟福生说:“是她自己的判断。”
江老哼笑了一声说:“一个小学都没读过的小丫头,还想靠着高考考进京城大学?她也真敢想。”遂不可置否地说:“她会后悔的!浪费时间。”
但却没有说不让她通过高考进京进修的话。
虽然在江老看来,许明月注定失败。
在江老看来,许明月的性格还是太要强,太刚硬了。
明明有他安排好的更简单的路可以走,偏偏要去走那条走不通的死路,要去装一装南墙。
“既然她想撞南墙,就去撞吧。”
她还年轻,还有南墙可以撞。
他说她性格刚硬,可若是不够刚硬,她可能早就在五八年,被休离回娘家那天,就已经带着她女儿淹没在冰冷的河水中,成为竹子河内的一具浮尸,也不会有今天的际遇,带着家乡之人发家致富。
他并没有对许明月的选择评价什么,他是从乱世中走过来的,这一生见识过了太多的人和事,性格不够刚硬的女人,在乱世中是活不下去的。
可半生戎马的他也十分清楚,在官场,有时候太过刚硬是很难走的高,爬的远的。
至于他说的那句‘浪费时间’,说的不是浪费她的时间,而是浪费他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