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许明月问:“江家村就没人去看过她?”许金虎吸了下牙:“当年……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37章许明月问:“江家村就没人去看过她?”许金虎吸了下牙:“当年……

第337章许明月问:“江家村就没人去看过她?”许金虎吸了下牙:“当年……

许明月问:“江家村就没人去看过她?”

许金虎吸了下牙:“当年那种形式,谁敢?当时也想着祸不及外嫁女,风声鹤唳呢,哪里还想的她?”

此时若不是想要用到人家江地主当年茶叶的销路了,也想不到她这个外嫁女。

况且当时不光是地主家,后面连富农家都在被批斗打倒的行列,恰恰许金虎家在当地就称得上是富农,要不是许金虎家里人都性格强势,在当地威望高,许家村又团结,说不好许金虎家也在清算的行列里,自己都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别人?

不过这话他并没有跟许明月说,而是说:“这事还不能我出面,得老江出面去找。”

毕竟是他老江家嫁出去的外嫁女,他一个许家村人去找江家村嫁出去的姑奶奶,师出也无名啊!

江天旺现在在吴城,工作的地点距离江地主家的小女儿嫁的市里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要是骑自行车三个多小时估计也能到。

许明月点点头,不再说这件事,而是向许金虎打听十里八乡,有哪家夫妻无子,想要收养孩子的,又把这孩子来历和他说了。

“要是有人收养他,就当亲生的养,孩子生母这边的情况什么都不用说,将来毫无干系才好。”

她会向许金虎打听,是因为他对十里八乡更加熟悉,尤其是大河以东这边。

既然是为孩子寻找养父母,自然也是希望给他找个好一点的家庭,而不是再送进大山里。

许金虎想了想说:“我还真知道有这么两家。”他说:“一个就是老街的一对老夫妻,连生了七个姑娘,做梦都想生个儿子出来,最小的姑娘才七岁,还想生儿子,要是有个现成的儿子估计能好好养。”

许金虎是比较中意这一家,家在老街,上面七个姐姐,哪怕老夫妻两人年纪不小了,有七个姐姐的帮衬,养一个儿子也是可以的。

“还有一家呢?”

“还有一家就不在水埠公社里头了,往邻市方向的堤坝往下,有个燕家村,那里有一对夫妻,三十多岁了,也没有孩子,之前听他们大队长闲聊时说起过,早年一直想生个亲生的,现在年纪大了,也放弃了,好像是想收养个男娃,将来养老,只是谁家舍得把男娃送人?”

许明月想了想说:“我先看看白杏知青那边的情况,要是她那边没别的反应,再把这对夫妻喊来看看,顺便再找找还有没有其他想要收养孩子的家庭,不拘我们临河大队,往吴城或者邻市方向那边有收养的人家也都行,送的越远越好,最好是以后没有一点关联,还方便我们私下去看看孩子情况的。”

许金虎不懂许明月的脑回路,吐槽了一句:“送个人还搞的这么麻烦!”

孩子暂时放在了许凤莲这里,他们夫妻俩人吃喝都在食堂,日常喂养这个小婴儿都不需要奶粉,许凤莲奶水充足,孩子小,顺手一把就喂了。

至于说洗尿片这些,江建国光是看大姨姐送给孩子的那把赤金的长命金锁,都一点意见都没有。

何况这小婴儿还是自带口粮和衣服,也就洗尿片麻烦了一点罢了。

一连一个星期的时间,白杏都像是忘了自己还生过这么一个孩子,提都没有提过要看一眼,临河卫生所也安安静静的从来不提还有过这么一个孩子,若不是白杏还在坐月子,身体虚弱,荒山的卫生所就好像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孩子似的。

看到白杏的反应,张医生和许明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在许金虎帮着找了两三家人中,选了一家没有孩子的,连带着一包婴儿服和一罐奶粉,一起送给了吴城下面一个大队的夫妻。

这对夫妻倒不是没有过孩子,而是早年有过一个孩子,出意外没了,后面就再没有过孩子,夫妻俩伤心欲绝。

这次水埠公社的许金虎和下面大队的人提到这事,下面有个大队长正好是他们的亲戚,就想到这对夫妻。

他们公社距离吴城较近,日子相较于这边的偏远,也好过许多,最终在来的几个人中,将孩子交给了这对夫妻。

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孩子不光是刚出生没多久,毫无记忆的新生儿,居然还有那么一大包衣服和奶粉,直接解决了孩子出生初期的口粮问题,那一大包衣服当中,有刚出生时穿的,一直到两三岁上的衣服都有,要是以后穿小了,改一改,穿到四五岁大都没问题。

这年头布料多难得啊,不说别的,光是这一罐奶粉和那一包衣服也值个三四十块钱,他们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母是谁,只当这孩子出自殷实家庭,心有亏欠之下,对这孩子也更为疼爱,这为后话且不提。

许明月和许金虎商量好建茶厂的事情后,许明月就开始写公社党委的请示报告。

这时代写报告,和前世不同,十分麻烦。

开头要先写主席语录,再写自己的政治态度,要本着‘以粮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虽然是公社建茶厂,却不能阻碍和占用粮食生产为前提,再从革命的角度表述建设茶厂的革命意义!

最后,再叫上临河大队、建设大队、和平大队、石涧大队、山前大队等各个都有种茶的大队大队长和大队书记来水埠公社会议表决签字。

然后是生产建设计划书。

这份计划书要与以上种了茶树的大队统一签订统购协议。

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原本都以为许书记只是一时脑热,想要带着临河大队种茶,怎么茶树这个月才刚种下去,就已经计划着要开办茶厂了?

心里不由荒了一下,期期艾艾地说:“许书记,您看,您要开办茶厂的事,您也没提前告诉我们啊?正好赶上春耕,我们大队的劳力都一心扑在春耕上,这茶树就在田间地头种了些,您看……您看……”

他们万万没想到,去年年底才说种茶,开了春,这还没到清明呢,茶叶才采摘,水埠公社就又要申请办茶厂了。

现在春耕正如火如荼,他们年后最冷也是最为空闲的那段时间没去山上开荒,现在山头上万物复苏,各种荒草已经全都长出来了,这个时候开荒最为费时费力不说,他们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开荒了,即使加班加点的把山头开垦出来了,也过了今年的种茶时间了。

反倒是之前被王根生批斗打击的心灰意冷的石涧大队丁书记,之前来临河大队打听临河小学他孙子入学的事,看到临河大队在山头上开荒种茶,也带着自家大队的人学着临河大队开荒,虽人手不如临河大队多,种的茶树不如临河大队多,可也不少。

山前大队就更不用说了,许明月最开始的计划中,根本就没有山前大队的事,可徐书记如今在五公山公社没事干,在自己大队的威望却极高,没事带着大队的人把门口的山头全都开垦出来,在三月底四月初,全部种上了茶树。

就收到了水埠公社要建立茶厂,并和他们大队签订统购协议的事,整个人都欢喜的疯了!

他们山上种出的茶叶要是以后真被统一收购,他们大队的收入就不止是种田和挑堤坝的那点工分,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来自茶叶的产出。

哪怕这茶树种下去,起码要三四年才到盛叶期,可前面的两三年,哪怕收入少一点,他们大队也有收入了,他们大队的队员们也能多分到一点钱了。

这对带领着全大队百姓种茶的徐书记来说,何尝不是一件让今后整个大队的人都感恩戴德的功绩呢?

他万万没想到,在经历了被王根生夺权,被陈正毛夺权后的他,突然来了一场这样的政绩。

徐书记当下也是喜的眼角含泪,不敢置信地问许明月和许金虎:“许书记,许主任,这这这……咱水埠公社真要建茶厂,真和我们大队签订统购协议吗?”

许金虎看不上徐书记这样性格绵软的人,大大的虎目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说:“人都把你们叫到这了,还能有假?”

丁书记也是没想到,许明月上任公社书记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先开荒,再建厂,心底也十分庆幸,亏的他跟着临河大队走,还能有些汤喝。

不光不由幸灾乐祸的看向王家村和谢家村。

王家村因为王根生和原大队长的倒台,和丁书记不睦已久,丁书记虽还是书记,王家村的村长在本村的威望却也很高,丁书记带领整个石涧大队种茶的时候,只有王家村全村没有参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