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第313章[VIP]
第313章第313章[vip]
由于报名的人来了太多,这些人要早点回去,许明月叫知青们都出来帮忙登记,一排桌椅在校门口排成了一排,就连许明月都留下来给新学生登记名字,原因是知青和这些山里出来的人语言不通,经常听不懂他们说话,导致效率十分低下。
正好许明月闲着没事,就坐了下来,拿笔给他们登记。
大约是知道她是公社书记,来她这里排队的人很多。
马秀梅和赵春华也带着他们的大儿子排到许明月这一列来。
许明月擡头的时候看到她,低声对站在身旁的阿锦说了声:“给那位阿姨搬张凳子去。”她指着马秀梅。
随着她的动作,许多人的目光都朝马秀梅看来。
马秀梅也看到了众人的目光,有些诧异的朝许明月看去,只见许明月朝她点了下头,很快阿锦就从里面搬了条长板凳过来,放到马秀梅身边,礼貌地笑着说:“阿姨,我妈妈叫我给你搬条板凳来,您坐。”她拍着长凳。
马秀梅这才难以置信的坐下,问阿锦:“多谢小姑娘了,你妈妈是学校的老丝?”
之前她位置站的远,没有听到前面的人喊许明月‘书记’的话。
阿锦笑着摇头,骄傲地挺胸:“我妈妈是公社书记!”
阿锦相貌和许明月小时候很像,她很会挑父母优点长,眼睛大而乌黑,鼻梁高挺,没有遗传许明月的鹅蛋脸,反而生了那家人的瓜子脸,虚岁十二岁的小少女,已然有几分亭亭玉立的模样。
马秀梅一听是公社书记,眼前是公社书记的姑娘,吓了一跳,忙从长凳上起身。
阿锦连忙拍着长凳说:“我妈妈叫我搬过来给你坐的,你赶紧坐着吧!”
说完就蹦蹦跳跳的走了。
留下马秀梅屁股挨在长凳上,坐都坐不心安,看着许明月露出感激的一笑,见许明月朝她点头后,又低头登记名字来,才小声跟赵春华说:“她竟然是公社书记?这么年轻这么俊的哦!”
她和许明月不过隔着大河沟一面之缘,竟让她记住自己,还让她特意搬个凳子来给她做,让她受宠若惊的同时,心里也有些被特殊对待了的喜悦。
周围人看到,都以为她和许书记有旧,纷纷来和马秀梅攀谈。
马秀梅哪里知道什么许明月的事,不管谁来问,都说不知道。
许明月在那里登记名字,也时不时皱眉。
不知道是不是怀孕后激素影响的缘故,她最近养气功夫极差,看着面前骨瘦如柴的六七岁小姑娘,忍不住又皱眉问了句:“你说她叫什么名字?”
面前穿着破烂,面容看着有几分憨厚的男人讨好地笑道:“死女,杨死女。”
本地方言虽土,可死和四,许明月还是能分辨出来的,本地不少姑娘名字就叫什么‘大姐二姐三姐,大丫二丫三丫’,但叫‘死女’的,许明月还是头一次听到,不由打从心底泛起一阵厌恶,在登记名单上刷刷刷的写下:【杨诗雨】三个字,后面写上年龄和家庭住址。
口中说道:“杨诗雨!下一个。”
许明月是用普通话说的,即使是方言,杨死女和杨诗雨三个字的发音也不太一样,男人明显听明白了,急了,推着小姑娘上前强调道:“不是,书记,她叫死女,不是丝雨。”
当地人平翘舌不分,诗雨的方言便是丝雨。
许明月眉毛一擡,目光一厉:“我说她叫杨诗雨!”
面容憨厚的男人被她凶的脖子一缩,不敢再说话,把小姑娘往旁边人群里一推,喝了一声:“好好照顾你两个阿哥,听到没?”
小姑娘被吓的脖子一缩,躲到了人群后面。
男人有些害怕的看了许明月一眼,没敢再多说话,家中还有事情,他也没有过多停留,只对两个男娃说,让他们在学校好好吃饭,好好认字,就回去了。
许明月这一排排的人最多,但她普通话和方言之间转换无压力,反而是登记最快的,一连登记了好几个女孩子的名字,让许明月心情极坏,但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尤其是山里的女孩子,她们能够有机会从山里走出来,进入学校学习,就已经是非常难得。
很快就轮到了赵春华和马秀梅带着赵贵年过来,许明月照常给赵贵年登记了姓名、年龄、住址后,马秀梅谢过了许明月刚刚叫阿锦给她端长凳休息之事。
许明月只是看了眼她已经有些湿的胸口,笑着说:“看你身体有些不适,刚生完孩子不久吧?天这么冷,还是要多保暖,别过于劳累了。”
马秀梅连连点头:“是,是,刚生了小二子。”
“男孩女孩?取名了吗?”许明月声音轻柔。
马秀梅笑着说:“女娃,还没取名呢!”
许明月笑着对夫妻俩说:“好好取个名字,等大些了,也来我们临河大队上学。”
马秀梅没想到公社主任这么忙,还能主意到她刚生产的娃娃,忙笑着点头:“哎,哎!”
许明月的目光又落到赵春华身上说:“你是石门大队的队长吧?我们作为干部,可要带好头,重男轻女要不得,等你家姑娘大些了,也一样来我们临河大队上学,可别忘了啊!”
赵春华之前没见到过许明月,作为一个大队的小队长,还没有资格去公社里开会,见许明月一眼就点出他小队长的身份,还以为是大队书记去水埠公社开会的时候提起过他,忙点头说:“是,是,书记说的是,等小二子大一点,一定来我们临河小学念书!”
见到临河小学给山里的女娃包食宿,赵春华就知道,眼前这个女书记肯定重视女娃们的教育,哪里敢不答应?
心里已经想着,等二姑娘大一点,就送到临河小学来了。
前世许明月的母亲一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不识得字,是个睁眼瞎。
她还是村里队长的女儿,都不识得字,由此也可以看出山里面对女孩子教育上的缺失,当真是好好养大了就算是父母良心了。
就这,她妈妈在山里人家中,都算是疼爱女儿的家庭。
想到前世她妈妈总是念叨和遗憾着不识字的事,今生她有缘来到这时代,总要弥补一下母亲的遗憾。
由于来登记的知青们多,处理起来也快的很,很快报名的人数就全部登记完了。
这一届学生两百多个,女生占了不到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女孩子都是山外的,山里的女生只有十一个。
两百多个学生,分成六个班,其中离临河大队较近的山外学生是不住校的,离的远的山里学生住校。
哪怕一个宿舍住三十个人,这么多的学生也占去了五个教室当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