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第293章[VIP]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93章第293章[VIP]

第293章第293章[vip]

倒是楚秀秀,回去后,知晓了学校学生缺被子、缺保暖衣物,原本她只想着利用自己的种植空间种些瓜果蔬菜、稻米小麦,在这个时代把日子过的好一些,此时在临河大队不缺粮食的情况下,想到学校学生们舍不得穿学校发的校服,一年到头穿的补丁摞补丁的破衣烂衫,她忽然想将空间里的一些不必要的蔬菜铲掉,想多种些棉花了。

至少,至少能让学校的孩子们,冬天有件棉衣过冬吧?

回想到她每日在学校看到的那些学生,学生们在学校时还好,穿着学校发的‘校服’,校服虽然都旧的发黄了,听说是城里服装厂的瑕疵衣服拉到的他们这里,可到底没有补丁,到每月月底,这些学生们集体放假两天,可以回家的时候,穿着那些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甚至可以称得上衣不蔽体的衣服,楚秀秀才知道这时代的孩子,尤其是大山里的孩子们生活有多艰难。

这年代没有什么新衣服,全都是新老大旧老二,破破烂烂给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甚至所谓的‘新老大’的新,也不是真的新衣服,而是旧衣服改的,基本上没有几个孩子身上的衣服是合、体的,小孩子穿大衣服,这样一件衣服可以穿三四年,大孩子穿小衣服,因为原本小时候一直穿的衣服长大了,已经小了,袖子短,腿短,冬天没有袜子,没有棉裤,下面露出一截脚腕子,脚上全是冻疮,小腿上也冻的青青紫紫的。

这就是这年代大山里孩子的普遍现象,甚至不只是大山里,很多大山外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也是老校长听到黑市上有棉花卖,急着和楚秀秀打听的原因。

楚秀秀看着空间里满地的棉花杆,叹了口气,又任命的回到空间中,用她从学校柴房拿来的柴刀,一颗一颗砍起了棉花杆。

这个季节正是要上山砍草的时节,柴房里就有柴刀,正好方便了她处理棉花杆。

等她辛辛苦苦忙了两个多小时,砍掉了半亩地的棉花杆,腰都要累断了,突然又对着满地的棉花杆叹气了起来,这要是别的木杆,拿出去晒一晒,多好的柴火啊,她冬季都不用打柴了,光靠这些棉花杆都够她烧挺久的了,现在她还得想办法,把空间里的这些棉花杆带到远处处理掉。

她突然又一想,这些棉花杆不知道能不能拉到水埠公社当柴火卖掉,这么多棉花杆,应该也能卖个几毛钱了吧?

楚秀秀还不知道,临河小学的冬天即将不缺被子了。

许明月一下子把自己囤积了这么多年的被子全部清空,总算是松了一大口气,她早就想用什么合理的方式,将她每个月刷新的东西拿出来了,之前借着叶冰澜在黑市散货,她带回来一批衣物、床单,现在又借着黑市出现棉花,直接清空了她囤积的被子。

至于被子外面套着的被套,她倒是不操心了,本地棉布虽少,麻布还是有的,她只解决孩子们的保暖问题,至于麻布被单盖在身上是不是舒适这一点,就不在她考虑范围了。

别说这时代的孩子了,就她小时候,她哥都赤着脚满山跑,赤着脚用脚下的厚茧子踩着满是尖刺的毛栗壳剥毛栗,更别说这时候的小孩皮糙肉厚了,全校除了阿锦之外,几乎找不出来一个脚底没有厚茧子的人,包括从小到大颇受宠爱读书读到了高中的许红荷,都是一手一脚的厚茧子。

后续的被子分配问题,许明月并没有参与,只收了大队部江会计给她的被子钱。

这批被子是她以极低的价格给的临河小学,所以钱并不多,她以被子新旧程度以一块五到两元不等的价格给的临河大队,四十多条被子一共八十多块钱。

事情刚完,临河大队又拉着许明月去开会了!

许明月每天早晚的两头跑,管着蒲河口生产、筑建堤坝还有养猪场和建沼气发电站的事,还有那么多的犯人,虽然大部分事情都分到下面的民兵排长在管,许凤翔和许凤潮都还在培养当中,还不能独当一面,养猪场和水电站研究的事情,她还不能当随手掌柜,扔给别人,毕竟陈卫民、郑济河他们的身份都太敏感。

晚上回到荒山,她就只想和孟福生两人好好歇歇,是实在不愿再管临河大队的事情了,等到了大队部会议室,她就直接同许红桦和江建军说:“我也不是临河大队的干部了,以后临河大队开会的事情不用叫我了,你们自己决定就行。”

这话一出,立刻得到了许红桦和江建军的反对:“小许主任,这养鸡场不像养鸭场,鸭子我们是从小就养,知道怎么养,养鸡场可不同,那不是一只两只鸡,一个养鸡场起码得几百上千只鸡,还有这个鸡的防疫问题……”

这次是为养鸡场和知青点选址的事。

关于养鸡场,之前许明月就写过计划书给江天旺看过,当时江天旺并没有同意一下子在临河大队建三个厂子,只同意了养鸭厂,养鸡场和养鹅场的方案被暂时按捺住了,现在开办养鸡场的事情重提,许红桦没开过养鸡场,也不知道养鸡场要怎么开,计划书是许明月做的,建议是许明月提的,他自然要把许明月请来,要听许明月怎么说。

还有建知青点的事,建议同样是许明月提出来的,她提出来的事情,开会的时候她不在怎么行?

许明月家因为开过养鸡场,对于怎么开养鸡场,怎么科学养鸡,她脑中是有一个清洗明确的资料的,但许红桦他们不是。

这个年代限制养家禽,一个家庭最多只能养四只鸡,养四只鸡和养几百上千只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没有许明月给他们建议,他们心里是真没底。

“小许主任,你也是我们临河大队的人,建设临河大队的事,怎么能不叫你呢?我们还要靠你指导我们工作呢!”江建军生怕许明月撂挑子,连忙说。

“行。”许明月无奈点头,不懂为什么选址这么简单的事情都要单独开个会,说:“荒山这块地不是空着吗?知青点建在这一块不就行了?有什么好讨论的呢?至于养鸡场,你们江家村山下面那块地不是空着?”

许明月说的是她前世新小学的建造点。

前世的老小学同样建在了许家村,后来建新小学了,为方便施、胡、万、小江家村四个村子的学生上学,新学校建在了江家村,那都是九十年代末的事了。

那块地不仅适合建学校,建养鸡场也是非常合适的。

建养鸡场和建养鸭场又不同,养鸭场是建在河边,方便鸭子白天觅食,但鸭子在水里,并没有什么能威胁他们它们的天敌,养鸡场建在山边,同样是方便它们觅食,但山上可是有不少豺狼存在,养鸡场的防御要是做不好,这座养鸡场以后就是山上豺狼们的后花园了。

所以要建一座养鸡场,光是有结实的鸡舍还不够,还得有足够高,足够防御狼群的围墙。

这样大的围墙,光是所需的水泥和砖石,就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许明月直接拿了只笔过来,在大队部的信纸上计算起来,很快将得出的数据给许红桦他们看。

当许明月把建养鸡场所需的水泥砖石,用数据计算出来说给大队部的干部们听的时候,大队部的干部们一时间也都啧舌。

“要这么多的水泥、红砖,不得要了老王的命啊!”

在座的干部们都哈哈的笑了起来。

水泥厂的厂长姓王,这两年他们临河大队与水泥厂厂长打交道多了,和水泥厂厂长也熟悉起来了,只要想到水泥厂厂长苦着脸和他们抱怨水泥不够用的事情,大队部的干部们就忍不住发笑。

过去都是他们求着水泥厂厂长,现在临河大队出了个许金虎和江天旺两个公社一二把手,水泥厂厂长真是怕了他们临河大队了。

虽说如此,可每次临河大队真来要水泥了,他又会想方设法的给。

许红桦也笑道:“你们别听老王每次哭穷,他对谁不这样哭穷?跟他要水泥的人那么多,给我们多一点,给别人就少一点,他能不装哭吗?现在又要到退水期了,没有了竹子河涨水防洪的忧虑,堤坝修建就可以慢慢来,从现在到来年开春的四五月份,都可以修筑堤坝,我们临河大队的这一段的堤坝已经全部修完了,剩下的修的都是别的大队的堤坝,给我们临河大队的水泥砖瓦不要,就要被拉到别的大队,这个亏我们可不吃!”

就在整个临河大队,乃至整个水埠公社,都在轰轰烈烈搞发展,抓建设的时候,年底,上面的一道调令突然下来。

才升任水埠公社未满两年的江天旺,升到县里当副县长去了。

一同升任的,还有许明月。

作者有话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