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第253章[VIP]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3章第253章[VIP]

第253章第253章[vip]

一群人想半天也没想出来这个‘被套’是干嘛用的,见上面还有迅速拉合起来的拉链,都很是新奇。

“这东西用来做衣服上的扣子倒是不错,这要把棉袄都拉起来,不得一点风都吹不进去?”江建军惊喜地笑着说。

他们随手往下翻,熟了一下,光是被罩就是二十几床,还有枕套。

他们拿出大大的枕套,也不知道这是干嘛用的。

当地因为都是山地,很少种棉花,少有的棉花也都来做棉衣棉被了,甚少有棉布,使得当地人枕的枕头大多为荞麦枕、稻壳枕、稗子枕和野菊花枕。

当地的山上一到秋天,山谷中满山谷一片金黄,野菊花密密麻麻铺满山谷,当地人从老一辈那里听说晒干的野菊花塞在麻布袋里当枕头,可以治头痛,很多中年人和老人都爱在秋季采摘野菊花回来晒干当枕头。

但是枕头一般也就二十公分长,十公分宽,毕竟麻布也是要费功夫织的,要是自家没有织机,还得去别人家里买,而夏季枕头就更不用说了,用芦苇编织而成的袋子里装上稗子就是枕头了,一个枕头可以用很多年,哪里见过尺寸这么大的枕套?那得浪费多少布啊?谁家布舍得这么浪费?

枕套上又没有任何花纹,只有一个口袋,众人拿着枕套看了半天,施家村村长看着这个‘口袋’惊奇地说:“要么是城里人呢?缝个口袋都用棉布,难怪人人都想往城里钻,我们连棉布衣裳都少有一件,人家拿来做口袋。”

胡家村村长也好奇地凑过来,捏了捏手中做工细密的枕套说:“织的这么细,怕不是用来装面粉用的。”

“那差不多了!用麻袋漏粉嘛,要是用这个袋子来装就不会漏了!”施家村村长恍然大悟地说,觉得很有道理,又啧啧感叹说:“你说说城里人能干个啥?缝个面袋子都不会缝,袋口这里还搞了这么一个东西,扎不方便扎,装面粉还挡事。”他扯着枕套边沿装枕头时的一截折叠布料说。

万家村村长爽朗地笑着说:“要不怎么说是瑕疵品呢?这面袋子要不是做错了,哪里能拉到我们这里来卖?”

“啊对对对!”众人又笑了起来,说:“这两个面袋子拆开都能做一件衣裳了!”

施家村村长大致用手指量了一下,“这得有三四尺了。”

七尺六寸就够成年人做一件衣裳了。

这些布全都是大家想要的,小孩子的衣服他们没办法穿,但这棉布是好东西啊,一块还有这么大!这要拿回家,不光大人可以一人做一件衣服,剩下点布头,还够给家里娃儿们也做一件了。

不过这里有这么多的小孩子衣服,他们也就没想给家里孩子们做衣服了,这样好的细棉布,肯定要紧着大人做。

江建军感慨地说:“可惜了这大好的细棉布,给染上了这么多的霉斑,这里都发黄了!”

众人又都笑了起来,许红桦笑着说:“没有这些霉斑和发黄的地方,哪里还轮得到我们?”

“对对对!”众人继续笑着拆东西,又拆除两大包大棉袄出来。

这一袋子装的全都是压的严严实实的土黄色羽绒服,正是许明月年轻时在网上购买的某国内品牌所谓‘咖啡色’,实际上‘屎黄色’,巨丑无比,她只穿了两次就压了箱底,再也没有见过天日的屎黄色羽绒服。

这羽绒服别看丑,但又宽松又暖和,充绒量三百多克,还是中长款,许明月前世身高一米七四点五,衣服买的l码,在座的几个村干部从里头倒出来一堆原本扁扁的棉袄,打开后抖一抖,居然抖出好大一件,都以为这次是男式的衣裳,往自己身上一套,正正好合身。

胡家村的村长个子有些矮,人也瘦,这宽大的羽绒服穿在他身上还有些大。

“哎哟,这衣服我能穿!”

“你别看这衣服分量轻飘飘的,穿在身上暖和的很!”

“这好大啊,这得是给凤台那样的大个子的人穿吧?”

他们翻来覆去看着自己身上穿的‘棉袄’,在昏黄的灯盏下,还有些不解地说:“你们说城里人也真是怪,好好的袄子,做成屎黄色,这颜色好看在哪儿了,你说?”

江建军随口问站在一旁靠着课桌的许明月。

许明月眼神躲闪了一下,擡头望着窗户外面黑漆漆的夜空,仿佛被外面璀璨的繁星吸引,“那谁知道呢?可能是品味独特,喜好特别?”

全部包裹都拆出来了,这次是全大队的人都出了钱,只是有人出的多,有人出的少而已,大头还是大队部出的,毕竟还有一些村民没看到东西,或者囊中羞涩,叫他们就这么出钱,他们是肯定不愿意的,但大队部的干部们却不愿意放过这样一个可以低价买到不要票的棉布衣裳的好机会,他们通通都是有正式工资的入级的干部,哪怕工资不多,也比村民们有钱,况且他们谁家没有几个关系好的亲朋了?他们自家买够了,这瑕疵布给亲戚买到也是人情。

二十多袋的衣服中,有十七袋小孩子各年龄段的衣服鞋子,两袋子成年女式皮鞋,两袋子灰棉布,两袋子屎黄色袄子,一袋子前面是会脱色的青花瓷图案,因为河心岛上潮湿的天气,已经把青花瓷图案脱色脱的染得脏的不能看的鹅绒裤。

这些衣服都不能就这么穿,上面好多黑色霉点子,拆开就有一股霉味还得洗过之后才能穿。

老村长问许明月:“大兰子,这些衣服布匹都是什么价格?”

许明月早就想好了说辞,说:“这些衣服布料因为都是瑕疵品,不是按件卖的,是按袋卖,一袋五十块钱,这里鞋子衣服一共二十四袋,一千两百块钱。”

听到要这么多钱,众人全都是齐齐的倒吸一口凉气!

“这么多?”

被老校长回头瞪了一眼,训斥地说:“多什么多?就那两袋子皮鞋都值多少钱了?那一双皮鞋你到供销社里买,没个二三十块钱你能买的来?更别说还要票了!”

批发市场装菜的蛇皮袋很大,两袋子皮鞋少说有七、八十双,光是这两袋子皮鞋就值一千多块钱了,更别说还有这么多的小孩子衣服,厚实的棉袄棉裤。

被老校长这么一瞪,施、胡、万三个村子的村长顿时不敢说话了。

都怕老校长。

老校长拄着拐杖坐在长凳上,双手搭在拐杖柄上,沉声说:“这么多小孩子衣服,你们每家分点去,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之前交了钱的,看他们要棉布还是衣服,交了多的自然有多的,交了少的有少的。”他用拐杖指着那一卷枕套和一袋子倒出来的粉色小裤衩,说:“剩下的,我们临河小学买下来当校服!”

临河小学自然没钱,但大队部有啊!

临河大队现如今七千多亩水田,每年光是上交的公粮都是附近几个大队首屈一指,这两年建学校、建水电站、开办养鸭场、买鱼苗花掉不少,但买鱼苗花的钱早就翻倍赚回来了,养鸭场去年也向水埠公社的供销社定时提供咸鸭蛋和鸭子了,也回了本了。

现在赔钱的就只有学校和水电站。

水电站的大头在于还没有买回来的发电机等设备,学校就不用说了,这么大个建筑物,花费的水泥砖瓦不知凡几,还有桌子长凳柜子等,也都是要花钱的,现在又要买这么多校服,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可是跟这么多的衣服相比,花的这笔钱简直值哭了,且这么便宜的衣服鞋子,还全都是小孩子的,简直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

老校长当了一辈子村长,带领许家村的人外拒山匪,内管村民,把许家村治理成十里八乡最大的村子,人人熟知的当地一霸,他又岂是没有一点见识的,当下就决定要是这么多小孩子衣服临河大队消化不完,临河小学就全买了。

老校长一开口,一个敢反对的都没有。

老校长年轻时候也是凶名赫赫,到现在都还说一不二,江建军性格温厚,施、胡、万三个小村子的村长,在老校长面前更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临河大队七千多亩地,几乎全都是许家村和江家村两个大村落带着他们开垦出来的,他们三个小村子完全就是抱大腿的存在,他们哪里敢有什么意见?都默默的不吭声,眼睛看向江建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