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240章[VIP]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0章第240章[VIP]

第240章第240章[vip]

江建军此时还不知道,这些知青会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且以后每年都还会有知青插队到这里,不建个专门的知青点,全靠住在学校教室,根本不够住,要知道,今年才是临河小学开学第一年,往后每一年都会有更多的学生入学,知青点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魏兆丰几个人捧着江建军给他们的旧竹杯,看到上面没有洗干净的黑色沉垢,一时间都有些下不了嘴,明明渴的要命,愣是捧着水杯不敢喝水。

江建军对他们稍稍介绍了一下临河大队的情况,就问他们:“你们是想怎么领粮食?是自己花钱跟大队部买,还是用工分欠?想要什么粮食?大队部的粮食有红薯、红薯粉、大米、小麦、糠米,最贵的就是红薯粉、大米、小麦了,我们这里一年当中只种冬小麦,今年的冬小麦还没收,你们要换也换不多。”

糠米是现阶段每个大队都有的米,现在没有机器脱谷,用都是老牛拉石磙,石磙难免会将稻米压碎,有碎米十分常见,不光有碎米,米里面还会有砂石子呢,每此煮饭之前,都要像淘金一样,将里面的砂石淘洗出来,不然吃饭时就很容易被砂石崩了牙。

几个人中除了楚秀秀,都是家境殷实之人,四个人都选择了买十斤大米和十斤小麦,红薯粉丝也买了五斤。

江建军直接说:“小麦没有十斤,最多给你们五斤,你们有粮票吗?有粮票价格给你们便宜一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来,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做账。

楚秀秀身上有钱,却不想太过高调,选择了跟大队部赊欠工分,她没要小麦,只要了大米、红薯粉和红薯三样。

记好了五个人要的粮食和收的钱票,江建军就让他们等在外面,自己又关上了大队部的大门,自己开了一个房间门后,进了后面的密室,又从密室的梯子爬上楼,到隐蔽的粮仓里面,用量斗舀了几个麻袋的粮食出来,递给几个人:“麻袋回头你们再送回来。”

几个人接过粮食都傻了眼:“怎么是稻子?不是说大米吗?”

处理完了五个知青的事,正准备去堤坝上监督挖河道的江建军闻言也不由被他们无知的话说的一愣,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他们说:“粮仓内存放的要是大米,那能放得住啊?不得全被米猴子吃了?稻子不就是大米吗?你们自己拿到春和家里脱糠不就完了。”

对江建军来说,江春和家人人都知道在哪儿,不知道在哪儿他们自己问一声也就知道了,他一边锁上了大队部的大门,一边对他们说:“这些麦子你们想磨成麦面就来大队部后门的磨坊里面磨,石磨都是免费用,但用完了你们自己要清理干净,谁要是用了不清理,那以后就不给你们用了。”

他们这里没有电,更别说有什么机械化的脱糠机器了,全都是用木质的脱糠,手工脱糠。

楚秀秀看到自己手中带着壳的稻谷和小麦粒也是愣住了。

过去看小说,小说女主穿越到这个时代,去大队部兑换粮食,换到的直接就是大米,拿到知青点就能吃,怎么到了她这就成了稻子?

他们眼看着大队书记又风风火火的走了,几个人面面相觑了一瞬,又不得不提着他们的行李和稻谷、麦子等粮食,往临河小学搬。

苏向阳忍不住抱怨道:“也没个人来接我们,要是提前有人跟我们说住在学校,刚刚就把行李放到学校,现在拎来拎去,唉~”

魏兆丰扛着自己的行李对阮芷兮说:“你要是提不动,就在这里看着行李等我一会儿。”说着他就扛着自己的行李往临河小学走去,也幸亏两个村子离的不远。

杜晓雅看魏兆丰这么主动的帮阮芷兮拎行李,再看看答应家人会照顾自己的苏向阳,很想对他说一句:“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可她和苏向阳毕竟只是青梅竹马,不是情侣关系,不由嘟着个嘴不开心,目光不由的看向扛着一个行李,拎着一个行李健步如飞的魏兆丰,自己吃力的拎着个行李包,跟在他们后面慢慢走,走着走着不由委屈的掉眼泪。

一旁的楚秀秀看到,不由伸手说:“要不我帮你擡一下吧?”

她自己的行李看着大,实际上里面装的是棉花被,并不太重。

杜晓雅看看她肩上背的大背包,又用力向上提了提自己的行李包,眼圈红红的摇了摇头:“不用。”

主要是这泥泞的道路不能停下放行李,不然中途拎累了,放在地上歇息一会儿也好。

楚秀秀看杜晓雅提的实在吃力,刚好走到荒山边,这时她才注意到荒山这里居然还有一栋房子,她看到道路上有道通往荒山房子的竹排桥,竹排桥的对面有一根粗细长短适宜的竹竿,对杜晓雅说:“你在这等我一会儿。”

她一只手背着她的棉被,一直说抓着大水沟边的柳树枝,缓缓的向下走,走了没两步,就踩上了竹排桥,用脚在竹排桥上试了试,觉得竹排桥很稳,就踩着竹排桥到了大水沟对岸,抄起院墙边靠着的那根竹竿掂了掂,又走回大马路上,对杜晓雅说:“你这样提着行李太累了,你把绳子穿到竹竿上,咱俩擡着走!”

杜晓雅眼睛一亮,立刻将自己的行李串到竹竿上,楚秀秀也将自己的棉被套进竹竿,两人一人提着一端,两个从来没有挑过担子的小姑娘,擡着她们的行李,果然轻便多了。

杜晓雅这时候也不哭了,还破涕为笑的到了临河大队校门口。

魏兆丰原本看杜晓雅提行李吃力,还打算让她到了临河小学校门口的时候,让她留在学校门口看行李,他和苏向阳两人来提行李呢,此时见她们两个女孩子擡着行李,顿时眼睛一亮,拍着临河小学的大门,想把行李先送进去。

旁边门卫室的人听到有人拍门,打开了小门伸着头出来喊:“别拍门了,你们都是哪个?”

门卫是村里的一对没有子女的孤寡夫妻,他妻子在学校食堂里帮工,他在这里看大门。

他说话魏兆丰他们听不懂,可还是解释说:“我们是新来的知青,大队书记说我们暂时住在学校。”

门卫听懂了他的话,朝里面喊:“罗老丝!罗老丝!又来了新地知青哩!”

被喊做‘罗老丝’的罗喻义正在距离门卫最近的一个教室带学生上课,听到门卫的喊声,放下了课本,让学生们自己在沙盘上写黑板上的字,赶紧走出来,这才知道临河大队又来了新知青。

两个教师宿舍现在都住满了人,新来的知青肯定无法住教师宿舍了,他不由问魏兆丰他们:“大队书记有没有说你们住在哪儿?怎么住?”

这话把魏兆丰几人也问懵了,什么叫住在哪儿?怎么住?不是说住学校里面吗?

罗喻义还在上课,离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就先把几个人的行李拎到走廊下,领着四个人上楼到校长办公室,跟老校长说明了情况。

老校长不会说普通话,还得留罗喻义给他当翻译,罗喻义没办法,就叫了隔壁办公室现在没课的许红荷过去帮他代下课,在老校长的带领下,又带着几个人到一间现在还没开放的教室里,对魏兆丰几个人说:“学校宿舍住不下了,你们就先暂且住在这,把桌子都拼一拼。”

他看向四人:“就你们四个?”

魏兆丰说:“还有一个女知青在大队部看行李。”

“那就五个。”老校长拿着钥匙:“给你们开两个教室。”他对魏兆丰、苏向阳两人说:“你们两个是想睡一起,还是分开睡,都随便你们,就是有一点,我这些桌子板凳都是新的,你们都仔细点用,别给我搞坏喽!搞坏了是要赔滴!”

开学后,二楼教室的桌子板凳也都陆陆续续的搬进了教室里,现在打开教室门就能用,睡这几个知青没什么问题,就是简陋了一些,没有柜子。

但在老校长眼里,学校这么好的房子,这么好的环境,已经比村里那些好几个娃儿挤一张破木床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了。

魏兆丰几人也没想到,他们住的房间会是教室,难怪说让他们暂时先住在学校里,这样的环境,确实也只是暂时住一下。

有了建设大队那个四面漏风的茅草土坯房在前,他们在临河大队能有这样的住宿环境,不管是魏兆丰,还是杜晓雅、楚秀秀,都是无比的意外和满意。

之后魏兆丰和苏向阳向门卫室的大爷借了竹竿和竹篓,罗喻义也叫了张树鸣来帮忙,很快将几个人的行李都挑进了几个新知青的宿舍。

因为有了新知青的到来,下课后的几个知青老师们都好奇的来看热闹,待看到新来的五个知青住两个偌大的教室,叶甜看到也不由狠狠的羡慕了:“现在都三月初了,再过些天应该就用不上火炕了,到时候我也搬到空教室住不知道行不行!”

她黑亮的大眼睛不由期待的看向老校长。

老校长双手向后一背,只留下无情的背影和冷漠的话:“我看你是好日子过多了,想屁吃!”

作者有话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