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第233章[VIP]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3章第233章[VIP]

第233章第233章[vip]

老校长看着学校中央那块操场也很不顺眼,要不是许明月拦着,老校长都想将学校中间的那块平地,也都全部挖了种菜。

他实在不懂,留那么大一块操场做什么,哪怕真要跑操,学校外面那么大一块打谷场,地面是好多年的打谷场了,又结实又平整,用来跑操多好?老校长心心念念就是种地!

不过许明月坚持,老校长虽不明白,但尊重,按照许明月的意思,白天学校的大门是关闭的,外面任何人都别想在白天到学校里来,学生也出不去,尽最大可能的保障学生们的安全,毕竟不远处就是大河,旁边就是大河沟,就是他们这些生活在水边,几乎人人都会游泳的村子,每年都要淹死一两个人,这些山里出来的孩子,可能一不留神,人就没了。

即使是出来挖野菜,也必须在每个老师的带队指挥下,不得靠近水边。

一个月后,在学校里被关了一个月的学生们,终于放假可以回去了,只是简简单单一个月时间,这些学生的精神面貌仿佛都有些不同了,不是过去的麻木,而是脸上有了笑容,有了精气神。

许明月原本以为,学校里很多七八岁大的孩子,他们出来的时候,是由他们的家长带出来的,回去总会有家长来接,没想到是她想多了,完全没有家长来接他们,大些的孩子还好,小点的孩子一个个茫然又无措的站在学校门口,不知道该往哪边出发。

他们完全不认识回家的路。

要老校长说,不认识的就不回去,或者让其他大点的孩子带着就是了,多大点事?

可许明月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阿锦一直是她接送上下学,她无比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尤其是她在中学时期,她所在的学校发生了一件案子,初三年级有个小姑娘放学路上,被她两个同学加一个同学的光棍叔叔带到一个砖窑中谋杀了。

那个女生便是大山里出来的,每日走的那条路便是一条无人的山路,杀她的其中两个凶手,就是日常和她同路的人。

这件事在她当时的学校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这也导致许明月格外注重这些大山里出来的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女学生。

许明月把她的担忧和老校长说了,老校长手里握着打磨的光滑的拐杖,不屑地说:“我以为多大的事?就这点小事?”

他直接叫了学校中三个本地男老师和罗喻义、张树鸣两个知青男老师,又在村里找了三个熟悉大山里路线的本地人,叫他们护送这些学生回去,并私底下告诫他们:“尤其那些女娃儿,我们自己学校的学生,关乎着我们临河小学的名声,别叫人在路上给人害了!”

要说别的,几个本地男老师还不在乎,要说到临河小学的名声,几个人就格外郑重起来,尤其是许家村的几个人,拍着胸脯说:“老村长,你放心,保证给你安安全全的送回去,少了一根头发你来找我!”

八个人分成四组,罗喻义和张树鸣都各自分配了一个本地老师,他们护送的主要是女生。

所有的学生走的时候,穿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衣服,学校给他们发的麻布‘校服’是不允许被穿回去的,因为一旦被她们穿回去,这些新麻布校服,可能就成了她们家中长辈或者男孩子们的衣服,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她们必须穿着她们原本破旧的衣服回去。

女孩子们特别怕自己的新‘校服’放在学校被人偷了,毕竟是她们人生中的第一件新衣服,一个个都非常的珍惜,为了保住自己的新衣服,一个个是手段频出,用植物在自己的麻布衣服上染出记号的,用针线绣自己学号的,用碳灰故意把自己衣服弄黑一大片的。

她们的担忧在这个时代并不是小人之心,而是切切实实的存在,并且在上学的这段时间,就已经不止一次的为谁偷谁的衣服这事,在老师们那里打过不少官司了。

太穷了,总会让其中的一些人生出一些将其他人的衣服物品占为己有的心思。

可惜她们回去的时候,发的五斤糠米是临走的时候,临时在校门口报名的时候,领糠米的地方领的,要是提前发给她们,估计还有的是官司打。

男孩子们都羡慕女孩子们有糠米领,在这种时候,他们也生出如果他们也发糠米,或者他们也是女孩子,他们家里要是也有姐姐妹妹就好了的想法。

他们大多数人家里,是没有姐姐妹妹的。

女孩子人少,护送起来倒也方便,到了有些岔路的时候,五个男老师和三个本地人就就让男孩子们自己回去,他们优先继续护送那些有女孩子的队伍回去,最终将这些学生一个个都送到他们所在的大队,才途中集合,再一起返回来,等他们回来的时候,都傍晚了。

罗喻义和张树鸣两个从城里下来的知青,在送这些孩子们回去的时候,才知道这座大山有多大,有多深,在里面行走有多困难,里面的小孩能够有机会走出来读书,又有多困难,里面的女孩子们能够走出来,又是怎样的难。

她们能够有机会走出来,完全就是因为每个月最后的两天假期,背回去的那五斤糠米。

回来的途中,他们心情都有些沉重,原本只是为了逃避繁重的农活才当的老师,此刻看到大山里的学生走出来求学的不易后,他们心底涌现的,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责任心。

张树鸣之前虽被插队到大山里,但大山也是分为深山和刚入山的地方,张树鸣家境不错,他当时插队的大队就在刚进山的大队里,并不是深山,这还是他头一次感受到了深山中的情况。

回来后,他们又向宿舍里其他人说了大山里的情况,只是他人不像他们两人亲身经历过山路难,感受并不深,他们此时最大的念想并不是帮助他人,而是自己也赶紧考上老师,从每日的农活中脱身。

开春后,风风火火的挑堤坝行动又开始了,放眼望去,整个河滩上全是干活干的热火朝天的人,大山里的人也是要出来挑堤坝的,两天的假期结束,这些学生们就三三两两的作伴,和自己大队里出来挑堤坝的大人们一起出山,再回到学校。

*

火车哐当哐当发出吵闹的声音,待到一个站点停下时,无数的人拥挤上这列火车。

一个头上扎着马尾辫,身上穿着一套运动服,手里象征性的提着个编织袋的女生,艰难的挤进了车厢,面对着拥挤又吵闹的车厢,极为不适地避让着周围的人,空气中弥漫的各种难闻的气味,让她难以适应的皱了皱眉。

她长得非常漂亮,皮肤白皙秀美,站在拥挤混乱的车厢中,与周围的人仿佛不在同一个图层。

她的出现,也一下子吸引住周围人的目光,哪怕女孩子自认为自己已经打扮的非常普通且低调。

车厢里几乎全是下乡的知青,他们中,有些人面色不太好,有些年轻人却是面色昂扬,一路唱着红色歌曲,喊着红色口号。

有人看到了她的窘境,立刻主动的向她打招呼,喊着她:“你到我这里来吧,把包放到我座位下面。”说话的是个年轻的男生。

漂亮女生看了他一眼,并没有搭理他,而是在车厢中环视了一圈,终于在有座位的人中,找到一位衣服洗的发白,身材瘦削,看着格外朴素的男生,用一块钱买了男生靠窗的座位,将自己的包塞上面放行李的地方。

帮她塞行李的是卖了她座位的男生,拎起她的包,发现编织袋中物品不多,行李格外轻的时候,意外的问了句:“你也是下乡的知青吧?你就带这么一点东西?”

漂亮女生坐到靠窗的位置,打开车窗,深深的吸了口窗户外面新鲜的空气,这才像是重新活过来一样,清冷的回答了男生的话:“回头我家里人会给我寄过来。”

女孩子实在漂亮的过分,一双清凌凌的眼睛淡漠的看过来的时候,男生心跳都仿佛跳漏了一拍,忙慌乱的点头:“哦哦哦!”脸刷一下红透了。

在座的还有其他下乡的知青,都将目光落在新上来的女孩子身上,有个相貌不错的男生迫不及待的自我介绍道:“我叫苏向阳,是从燕京去南省插队的知青,我正是去农村帮助农村的乡亲们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大领导说过,农村大有可为!”

他的目光完全是奔着穿着黑色运动服套装的女生去的,女生轻轻的瞥了他一眼,像在看一个傻子。

她正在为自己接下来将近十年的农村生活烦恼。

不是她不想留在城里,而是她现在的身份,留在城里根本逃脱不掉被批斗的命运,插队到无人认识的农村,只要小心一点,熬过这艰难的十年,考上大学就好了。

她目光不由又看向窗外,内心烦恼地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