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第194章[VIP]
第194章第194章[vip]
临河大队才刚申请完建养鸭厂的水泥砖瓦,马上又迎来的建水电站的水泥砖瓦,水电站还没建好,蒲河口又要建养猪场,他们才刚把养猪场的水泥砖瓦给他们送过去,临河大队的人又拿着公社书记的批条来了,这次他们要建小学!
水泥厂的厂长看到批条,头都大了:“红菱,不是我不批给你们,是真没有了!你也不看看光是你们一个大队,今年就批了多少水泥了?别的大队三年都没有你们一个大队用的水泥多!这水泥是要用来建堤坝的,要是每个大队都像你们大队这样,三天两头的来要水泥,一要就是这么多,那堤坝建设怎么办?堤坝还建不建?也得亏这几年风调雨顺,没有遇到洪水,要是遇到洪水,堤坝没建起来,到时候这个责任是你来负还是我来负责?”
水泥厂的厂长是真无奈了,怎么临河大队天天不是建这个,就是建那个,他们哪来的这么多精力,每天不用干农活,不用挑堤坝吗?
许红菱笑容灿烂地说:“叔,也不是我为难你,你是不知道我们大河以南都多少年没有学校了,要不是改革后,我们那边建了扫盲班,整个大河以南的人都还是睁眼瞎,一个识字的都没有!”
水泥厂厂长没好气道:“你也别糊弄我,公社主任和书记都是你们临河大队的,还没有识字的。”
许红菱苦笑道:“那是以前,我爹小时候上过两年私塾,现在没了啊!”
她都不用说太多,水泥厂厂长就明白了许红菱的话。
临河大队的江地主当初可不只是在大河以南有名,是在整个水埠公社都大名鼎鼎,就连这炭山,那时候都是江地主家的。
水泥厂厂长为难地说:“我是真匀不出来了,才给你们蒲河口送了一船水泥过去,你这次又要的这么多……我就是变也变不出来了啊!”
许明月一开始就想着把养猪场建的大一些,省的后面一次次申请水泥难弄,不趁着现在许金虎在水埠公社当一把手,把事情都搞定,要是许金虎升到吴城去了,水埠公社换了一把手,有些权利不用就过期作废了。
这次建小学也一样,因为建的是包括了和平大队、建设大队、临河大队三个大队的小学,学生到时候必然不少,而且这学校恐怕要沿用很多年,许明月是能建多大,就尽量一次性建好。
学校建好了,不得建学校院墙?
光是一个院墙所要的砖和水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水泥厂厂长着实为难,可他又不敢不给。
许红菱见水泥厂厂长愁的都揪头发了,爽朗笑着说:“叔,我也不是现在马上就要水泥,下个月就是双抢了,到时候所有挑堤坝的人都会回去参加双抢,起码一个月时间,堤坝都要停工,堤坝不用水泥,一个月时间还不够积攒一批水泥吗?”
水泥厂厂长看着许红菱苦笑不已,却也说不出拒绝的话,许红菱的丈夫陈正毛担任了五公山公社革委会主任的消息,早已经在炭山炸开了锅!谁不知道陈正毛靠着他老丈人的威势,从一个水埠公社武装部主任,一下子升为了五公山公社一把手?
现在五公山公社和水埠公社全都在许金虎的掌控下,水泥厂厂长哪里敢得罪他?这批水泥哪怕没有双抢,他也要从别的地方抠出来,把水泥给她交齐了。
不光是水泥厂,砖瓦厂那边也一样。
主要是砖厂。
这次除了水泥,就属红砖要的多,许明月决定像临河大队的大队部一样,建成四合院式的学校,也就是直接去除学校院墙,直接用一个个教室将学校围成一个长方形,中间的空地就做操场,这样既最大化的去将砖和水泥利用起来,除了教室、办公室,还有老师们的宿舍一起建。
她至今还记得她小时候新教学楼还没建好前,读的那个老小学,四面漏风,冬季来临,教室就是冰窖,脚冻的宛若冰块。
还有教室数量。
许明月长大后,和她的大学同学们说起她小学初中班里的人数时,别人都惊呆了。
她小学、初中一个班九十多个人,谁敢信?
她以为这是普遍的事情呢,她对小时候教室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排快要贴着黑板了,最后一排直接靠墙,几乎天天都要和前后桌为中间坐的空当争执吵架,因为太狭窄了,背直接贴着后桌。
这还是一个大队学生的学校班级情况。
这次的学校要容纳三个大队的学生,这时代送孩子们来上学的人可能没有她小时候多,但她既然建了学校,就不能只想着现在,至少要考虑到一二十年后,所以一个年级最少要建三到五个班,老师办公室至少也要准备两个,一个放语文教师,一个放数学教师,还有知青老师们住的宿舍,即使一个宿舍住八个人,也得考虑分男女。
对了,更重要的,学校厕所!
在抽水式公共厕所还没有出来前,那种老式的厕所简直脏的无法回忆。
关于学校的建造图纸,许明月依然找了孟福生和郑济河两人帮忙画,将她的想法全都告诉了两人。
原本许明月还想将学校建成一层的,孟福生和郑济河听了许明月的要求后,都建议她将学校建成小二层,不然真规划不出那么多的教室,容纳不了三个大队的学生,但若建成二层教学楼还是可以的。
这年头还没有钢筋预石板,更高的楼层建起来比较困难。
当许明月把孟福生和郑济河两人画好的学校建设规划图纸拿给许金虎和江天旺看的时候,两个人看到上面的面积和教室数量,也惊呆了:“要这么多教室的吗?有这么多人要上学的?”
他小时候在江地主家的私塾读书,里面最多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这还都是家境不错,供的起上学的人家。
按照许明月规划出来的教室,那一个年级起码得一百五十个学生以上,五个年级加起来就有七百多人!
“公社中学都没这么多学生,你确定学校需要建这么大?”江天旺摸着他圆滚滚的脑袋,震惊地说。
他小儿子就是在公社中学读书的,公社中学也只是一层的四合院房子,也没有临河大队规模这么大。
许明月笑着拍了个马屁说:“有您和主任在水埠公社,今后说不好炭山那边的人都不来公社学校读书了,都去我们大河以南呢!”
一句话把许金虎和江天旺两个人都说美了,两人只要一想到大河以东的学生也来他们临河大队上学的情景,那画面美好的让两人都忍不住咧开了嘴巴笑出了一口大牙。
许金虎直接用钢笔点了点许明月,乐呵呵地笑着说:“你也真敢想!”
“有您和书记在,我们大河以南发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现在养鸭场有了,养猪场也在建了,今后可能还有养鸡场、养鹅厂,水电站也在建了,等这些厂子都开起来,大河以南发展的繁荣富强还远吗?”许明月给两人画大饼。
两个人脑海中想象着大河以南在他们两人手中发展的比炭山还繁荣的样子,脸上都笑开了花:“建!就这么建!奶奶的,到时候别说炭山了,我让水埠公社里的人都去我大河以南上学去!”
建设小学计划书通过,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建学校的具体事宜。
现在大河以南又要建堤坝,又要搞生产,同时还在建水电站,人手严重不足。
许明月便建议让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都参与进来,同时招募大山里面的人出来工作。
“我们大队和蒲河口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而粮食恰恰就是大山里面的人缺的,我们给他们一个赚取口粮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口,将我们大队建学校,并对整个大河以南招收学生的事情发散出去,让大山里的人也有机会走出来,学到知识,改善大山里面的环境。”
许明月可太知道知识对一个地方,一个人的重要性。
她希望能够通过收购草药、开办学校、工厂、普及识字率和法律,来逐渐带动整个大河以南的人富裕起来,再带动生活在大山里的人慢慢走出来,有了工作、有更广阔的视野,当地的女人地位才会提高,有了收入,溺女婴杀女婴的情况才会减少,拐卖妇女儿童的事情才会逐渐在当地少起来。
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靠近河边的几个大队极少出现娶不到媳妇的情况,而越是山里面的人,越是精穷的村子,越难通过正常途径娶到媳妇,因为女婴刚生出来就已经被溺杀了。
娶不到媳妇怎么办?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