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162章[VIP]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2章第162章[VIP]

第162章第162章[vip]

几个人都是愣了一下,以为又是什么新型的审判他们的方式,想用这样的方式引他们说出‘走,zi,派’的话,再将他们打入深渊。

一时间,他们心底燃起了一丝希望的同时,又害怕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恶劣的殴打与批/斗。

他们都坐在竹椅上,垂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生怕说错了什么。

许明月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办公桌上,脸上带笑的说:“情况是这样的,我们这边因为眼前这条竹子河相隔,分为大河以东和大河以南,我们的河对岸就是本地最大的煤矿山,因为这座煤矿山的存在,已经通电了十年,去年我们终于将大河以南到炭山的道路修通,就向上面领导申请了给我们大河以南也通上电的事,实不相瞒,几位是我们向上面领导申请特意安排到我们这里的专家教授,为的就是给我们大河以南的老百姓建一个水电站,解决用水和用电的问题,关于水电站的选址我们也有了初步的打算,但这事你们才是专家,还是要听你们专业人士的安排,而且这事我也希望能尽快落实,今晚你们好好休息一晚上,明天我将会带你们去要建水电站的大队,你们看有什么需要的,有什么要我们配合采买的,只要能给我们大河以南通上电,建好水电站,人力物力我们能支持的都会尽量支持!”

她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坐在她旁边的孟福生适时的递过来一杯枸杞水,许明月顺势就喝了一口,对坐在右边的四五十岁的女同志说:“您原来是医生对吧?不知道学的中医还是西医,正好我们蒲河口卫生所里还缺一个医生。”她擡眸对坐在一旁的许红菱说:“红菱阿姐,一会儿你带张医生去一下医务室,以后医务室就是张医生办公的地方,缺什么少什么,需要采购什么,你让张医生给我拟个单子出来,能够办的我们会尽量采购,采购不到的……”她看向张医生:“你看看方不方便教一下我们大河以南的村民们辨识一下草药,可以向当地村民求购草药。”

这样既解决了大河以南的老百姓缺医少药的问题,同时还能给这边的老百姓增加一点收入。

当然,这件事肯定要以公家的名义来收,有钱就给钱,没钱就算工分,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看具体实施后,村民们能接受哪样的形式。

他们就这么呆愣看着许明月和他们说的话,从最开始的防备,到现在防备中带着一点期望。

因为许明月说的太真了。

说完后,许明月就用指尖敲了敲桌面说:“已经晚了,你们累了一天先回去休息吧,明天早上我带你们去实地考察一下。”说着,指着桌面上的那盏昏黄的油灯说:“这盏灯你们拿下去。”又对许红菱说:“红菱阿姐,蚊香给他们拿两盘。”

河边潮湿,蚊子尤其多,又大又毒,要是没有蚊香,晚上能被蚊子擡出去。

陈卫民几人都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刚刚听到的都是真的,不过半个小时时间,他们经历了惊惶与绝望,又仿佛看到了一丝丝的光亮。

见他们不动,许红菱十分有眼色的上前把油灯拿着,小心的走在前面,笑着说:“你们对这里不熟悉,这灯你们拿着,不然看不到摔一跤可不得了了!”

许红菱在前面领着几人下楼,几个民兵拿着木/仓跟在后面,一直到把他们送到他们的牢房,片刻后,又拿了两盘做工粗糙的蚊香过来。

这些蚊香就不再是许明月做的了,而是去年冬天他们闲着猫冬的时候,许明月指导他们做的,和外面买的做工完全不能比,就图一个量大管饱,由于主要材料是辣蓼草和艾草,蚊香点燃后味道有些呛人,可没有任何一个人嫌它味道呛,蚊香不论是在蒲河口还是在大河以南任何一个村子,都是极其抢手的东西。

许明月也做了蚊香,她的蚊香主材料用的是艾草和荔枝壳,香味清新淡雅,既能够有效的驱蚊,味道也没有那么呛。

不是她不和蒲河口的人分享艾草和荔枝壳做的蚊香,实在是荔枝壳这东西,是她车里穿来的荔枝剥出来的,平日里,它是真没有啊!

也就给她爷爷家分享一点,但也从不和他们说用的到底是什么材料。

给几个专家教授送来的就是辣蓼草制作的蚊香,几个人坐在炕上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最终不知道谁在黑暗里说了句:“睡吧。”

是真是假,今后总会知道的,已经这样了,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他们都经历了。

大约是白天干的活实在是太累了,几个人这一晚意外的睡了个好觉,哪怕半夜仍然被惊醒好几次,可醒来后,寂静的夜里只有蛙鸣声不断的叫着。

第二天依然是在晨钟中醒来,外面又是吵吵嚷嚷一片,他们原本也是要跟着人群去干活的,结果还没走出监狱,就听到昨天那爱笑的小妇人叫他们:“你们往哪里跑啊?不是跟你们说了今天带你们去现场考察吗?”她对他们招手:“你们几个新来的,这边!”

是喊他们去食堂吃早饭,早餐吃的是红薯粥。

雪白的米粥里放着几个削了皮的红薯,还有一小碟子香辣萝卜干,萝卜干晒的干干的,外面过着红色的辣椒粉和芝麻,又香又脆。

许红菱给他们打完饭,手里拿着大木勺喊着:“吃完了还能再续一碗!”

这是蒲河口农场干部和民兵们的早餐,犯人是肯定没有大米吃的。

碗里的早餐是那样的正常,正常到仿佛距离他们上次吃到这么正常的早餐,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

回去坐的依然是许明月的乌篷船。

许明月在高顺家打了两艘船,一艘是乌篷船,另一艘是一辆修修补补过的二手船,许明月车里每个月刷新出来的物资太多,自从竹子河有了水之后,她就逐渐划着那条不起眼的小船,把她空间累积的货物往邻市那边销售出去,销售的点都是河上的船,冒充的都是海市那边过来的好货,每次都给自己改头换面,遮挡的严严实实,中途再找个无人的芦苇荡,再卸了妆,换了船,换回来。

偶尔也会带一些车里的东西回来,衣服、被褥、搪瓷盆、水果、肉……

大河以南的人,总是对邻市这个大城市有着迷一样的自信和向往,在祖祖辈辈人的口口相传中,邻市就是一个什么都有的大城,大江大河上,总有来自海市、苏市、温市等大城市来的人贩卖货物。

没有会去举报,也没有人会去追查。

大河以南的老百姓想要获得外面的物资太难了,没有票,有时候连买盐都困难,他们只怕大河上不来这样的船,每次遇到卖东西的船,都像过年一样喜庆。

想要追查就更查不到了,在河上生活的人,他们都有一手上好的水上操船的本事。

那些岸上生活的人,乍然去操船追水上老手,不翻船能平安回到岸上就已经是万幸,更别说追人了。

四年间,孟福生在这里也学会的操船,他看着清瘦,身体养回来后,居然有不小的力气,现在划起船来有模有样。

几个人都有些忐忑的坐在船上,看着河上的风景,早晨的大河美不胜收,途中经过菱角群的时候,孟福生还把船速放慢了,让许明月在水里摘菱角带回去给阿锦和小雨当零食。

这个季节的菱角又小又嫩,用指甲壳就能拨开。

船上的其他人就这么呆愣的看着这对年轻的夫妻,一个摇船,一个摘菱角,不像是一座监狱的监狱长,反倒是像芸芸众生中平淡悠然的一对恩爱情侣,让人看了不由的跟着唇角扬了起来。

到临河大队的时候还早,但大河以南的堤坝上已经密密麻麻全是挑堤坝的人了。

河堤上的人一看那熟悉的乌篷船,就知道是许明月回来了,纷纷在岸上打招呼:“许主任回来了!”

“许主任吃过了没有啊?”

“许主任回来了就多住几天再走!”

许明月也挥着手跟他们打招呼,眼睛巡视着堤岸:“你们看到红桦大哥和建军书记了吗?”

就有人指着养鸭场的方向说:“主任和书记在鸭厂那边呢!”

到了养鱼场边,他们就上岸了,许明月就指着今年刚完工的堤坝马路和那座长五十多米的石桥说:“这挑堤坝和桥就是今年完工的,那边就是炭山了。”许明月指着隔着一条套种着一千多亩红薯的河圩的高地说:“看到那块高地了没?我们就想在那块地方建个水电站!”她指着如今竹子河里丰沛的河水,“以后庄稼要是干旱缺水,就把这河里的水抽过去灌溉农田。”

她一边说着,就一边把几个人领导了新建好没多久的养鸭场。

作者有话说:

明天要录制个节目,得早起,现在困的眼皮都睁不开了,先去睡啦,小伙伴们晚安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