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147章[VIP]
第147章第147章[vip]
也不怪这些知情们如此期待,以这群人中家境最好的哭泣女生举例,她家在城里有四十平米的房子,姐弟四人,隔成了好几个房间,她和她长姐两人从小睡的就是窄小的上下铺,等长姐出嫁后,这个上下铺又成了她和她侄女们的拼床,从未有过如此大的宅院,如此宽敞的大厅和房间。
她们这群人因为男多女少,她所插队的大队,只有她一个女生,到时候必然会像闫春香一样,能够单独住一间屋子。
她都已经开始想象,她到时候要在院子里种一些她喜欢的鲜花,每天掐一把鲜花插在窗台的花瓶里,每天闻着鲜花的香味迎接着清晨的朝阳起床。
此时才是知情强制大规模下乡的初期,还没到数年后,想归不得归的绝望之境地,这使得这些刚下乡的知识青年们,还对下乡建设农村抱有极大的幻想和激情。
尤其是看了临河大队给下乡知情们安排的住处。
同是大河以南的大队,大队与大队之间给知情们住的地方,想必差的也不会太多才对。
许明月昨夜被缠了一夜,今早起的有些晚了。
当初两人‘成婚’前,许明月和他说好了只要阿锦一个孩子,不愿意再生,四年来,就真的没有再怀。
她车子的抽屉里有避孕的东西,之前三年累积下来一大堆,平时她也注意的很。
刚开始还许多人劝她生一个,后来见她一直不开怀,都以为她是当年带着阿锦深秋跳河,伤了身子,怀不了了,就再也没人敢在她面前劝生了,生怕伤了她的心。
两人因为只有阿锦一个女儿,孟福生也将阿锦当做亲生女儿一样对待,或者说,和许明月前世那个要死不活的前夫和不做人的王根生比起来,孟福生做的比一个亲生父亲还要负责人的多,不仅是在阿锦的学习上,日常的教育,他也是以身作则。
阿锦刚开始是因为要练游泳,常年的保持体能训练和拉伸,后来则是因为她身高增长缓慢的原因,锻炼更是日日不辍,孟福生便以身作则,每天跟着阿锦一起锻炼。
四年下来,阿锦的身高倒是没长多少,孟福生的身体是一日好过一日,晚上运动完一夜,白天还精神抖擞,眼看着性子是越来越开朗,脸上的笑容也是一日日的增多。
等许明月起床吃完早饭,来到大队部,已经是上午九点多。
许红桦和江建军都已经来到大队部,看到许明月过来,简直想遇到了救星一样,连声喊着许明月:“许主任,你可算来了!我都跟他们说半天了,一个字听不懂,你赶紧把话跟他们说说,今天给他们放一天假,没有粮食的先跟大队部借粮,柴火问题……”
许明月是江建军弟媳的姐姐,他也丝毫不把许明月当外人,顿时拉着许明月就是一顿说。
原本安排这些知青的事,该是江建军的责任,无奈他一大早过来,嘴巴都说干了,一群人还是面面相觑,大眼对小眼,对江建军的话,是一个字听不懂。
哪怕江建军已经在学着用普通话发音了,可他的普通话,和他想象出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能说一点不像,只能说毫不相关!
那些知青们看到许明月过来,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一个个就跟雏鸟似的,眼睛含着期待的看着许明月。
许明月听了江建军一堆抱怨,这才笑着转身对罗喻义、沈志明、闫春香三人介绍说:“这位是我们临河大队的大队部书记江建军,咱大队除了生产之外的事情,通通归他管,你们有什么事情不懂不了解的,都可以找□□!”
又介绍许红桦说:“这位是我们临河大队的生产大队长,专管我们临河大队所有的生产问题。”
许红桦虽然才三十出头,但常年跟着许主任下地干活的他,皮肤黝黑,看着十分沉稳。
简单的介绍完了,许明月就又转达江建军的话:“要是不想花钱,就自己上山砍草、打柴,只要不看树,不折断树苗就行,不想打柴的,就去对面的炭山上拉一车煤炭回来,混合着黄泥,自己做成煤饼,一样可以烧火,炭山和我们临河大队紧挨着,煤碳便宜的很,一车煤炭也没多少钱,不想打柴又不想花钱的,就去炭山捡煤灰和煤石,自己拉回来把煤石敲碎了,将就着也能用!”又问他们带盐了没?没有盐还得花盐票去公社的供销社里买盐。
之后便三个知青去和江建军那里买粮食赊粮食先不提,许明月转达完了江建军的话,就和许红桦与江建军告别,划船送插队在其他大队下乡的知青们一个个的送过去。
第一个先送过去的,自然是建设大队的三人,也就是昨天哭闹不止的姑娘和两个男知青,因为建设大队距离临河大队最近。
将三人送到建设大队的大队部,和建设大队的汪书记、大队长简单说了是上面安排到他们这边来插队支持农村建设的知青,怕穷山恶水出刁民,真出现个对知青小姑娘不利的事,她严肃地对建设大队的汪书记和大队长说:“他们人是我送过来的,回头我也是要时不时来看看情况的,人家三个同志是来支援我们农村建设的,尤其是人家小姑娘孤身一人,我想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人家出什么事,汪书记、牛队长你们说对不对?”
别看许明月只是蒲河口农场的妇女主任,按道理来说是管不到他们建设大队的,但许明月同时还是水埠公社党委委员,谁不知道水埠公社一把手江天旺是她妹妹的公爹?谁不知道水埠公社二把手的许金虎是她族叔?哪个敢不把她的话当回事?
都连连点头说:“许主任说的哪里话?都是上面调过来的知识青年,我们哪里会让人来我们大队受欺负?你放心,保证少不了他们的一根毫毛!”
他们主要说的是那爱哭叫的小姑娘。
此时这小姑娘正对着未来满怀憧憬,完全不知道许明月为了她的安全问题,在敲打建设大队的汪书记和牛队长。
之后就是和平大队的一个男知青和两个女知青。
许明月至今都记得她第一次来和平大队打听她奶奶吴二姐时的情况,对分到和平大队的两个女知青都有些担忧,路上也和船上的女知青们说了:“我是蒲河口劳改农场的妇女主任,虽然管不到下面大队的事情,但如果你们要是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去蒲河口找我,蒲河口劳改农场你们知道吧?昨晚你们看到漂浮在空中火焰的地方,就是蒲河口监狱,距离这里不远,你们有什么事,可以到那里找我。”
顿了顿,又说:“我也会时不时过来看看你们的情况。”
知青的安排,全是城里知青办就分配好的,并不归她管,人员也是随机分配。
要是她能选择,可能会把临河大队都换上女知青,将和平大队都换上男知青。
到了和平大队,她同样是对大队书记和大队长都敲打了一番,又将和平大队的两个女知青介绍给了吴二姐一家,拖他们家帮忙照看一下。
吴二姐三年前就已经和高家村的高顺成了亲,之所以说成亲,而不是说嫁人,就是因为高顺家原来是开船厂的,高顺是船厂家的少爷,当年就是被当做资本家给打了,怕今后再出什么事,名义上,高顺是入赘到了吴家,成了吴二姐的上门女婿,但实际上,高顺白日里还是在高家村,给周围船家门修船、刷桐油过活。
吴二姐成亲那日,许明月以和吴二姐投契,认了吴二姐做干妹妹为由,给她送了一个陶瓷盆和一条毛巾作为新婚礼物。
不是她不想多给奶奶一些东西,实在是再多就不合适了,她再怎么和吴二姐投契,两人此前也是无亲无故的,唯一的交集,就是给她做船的高顺。
这几年,因着高顺每年都要给她的乌篷船做保养的事,许明月每次都会给他带上一两斤粗盐,有时候他家粮食不够吃了,许明月也会跟他换些红薯、大豆。
吴二姐一直以为,许明月是看在高顺给她保养船的份上,才看重她,给她搪瓷盆和毛巾做贺礼的,全然不知,许明月是因为她自己。
两人却也因为许明月送的这‘隆重’的贺礼,关系迅速的亲近起来,最直观的一件事就是,吴二姐知道她喜欢吃虾蟹,每次捉到什么虾、蟹、黄鳝、泥鳅之类,都要给她留着,还不收她钱。
吴二姐不收钱,许明月也不勉强,她知道在大河以南,没有票,有钱也难买到东西,她给她虾蟹、黄鳝、泥鳅,她就给她灰布床单,小孩的旧衣裳、旧鞋子。
不知道是不是今生奶奶亲人俱在,又娶得自己心仪之人的缘故,今生的奶奶全然没有前世的暴躁与霸道的刻薄,性情爽朗又大方,许明月给她的东西,虽然都是阿锦穿过的不要的旧衣旧物,可把吴二姐给感谢的不轻,她也没别的东西能给的,夫妻两人就对许明月的乌篷船格外的上心,平时在河里抓到什么汪刺鱼、黑鱼等当地人认为鱼刺少的‘好东西’,都留给许明月。
两家算是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交往关系。
也因此,许明月和吴家一家人的关系也亲密许多。
听许明月托他们家帮着照看一下两个女知青,让两个女知青不能被人欺负了,吴家人一下子就听懂了许明月未尽的话语,都忙保证说:“你放心好唻!现在蒲河口劳改农场就在旁边,你们许家村的许主任厉害的就跟鬼一样,哪个敢做坏事?被抓去了都划不来!谁不晓得蒲河口许主任厉害?年年挑石头的活,都是那些干坏事的人干,这事谁不晓得?”
不得不说,蒲河口劳改农场的存在,对大河以南这边的治安问题形成了很好的震慑,尤其是许金虎这个人。
过去许金虎护短的很,对临河大队和许家村的人,哪怕许家村的人做了坏事,他也是护短的从轻发落,典型的帮亲不帮理。